浅谈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2021-06-21 12:28黎德荣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德育渗透物理教学

黎德荣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和手段缺乏新意,造成德育渗透低效。“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有效的德育渗透是时代的需要。笔者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性的尝试,形成了四个策略。包括形成主题化的内容;借助电子书包新技术;挖掘整合课内与社会热点的德育资源以及抓住课堂教育的契机。通过有效的德育渗透的策略,可以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案例;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在现实中,初中德育渗透不能够真正在课堂教学过程得到很好的体现,这种情况往往在“数、理、化、生”等理科学科中尤为突出。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和手段缺乏新意,造成德育渗透无效或仅流于形式。德育渗透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要性。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有许多交叉点与相互融合之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渗透内容和手段,通过实施有效的德育渗透的策略,可以大大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从而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现结合课堂教学的实例来说说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一、形成主题化的内容

初中物理学科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内容及形态。教师善于提取整合教学内容中价值因素,并形成德育渗透的主题和系列,做到有向渗透,让渗透的目标具体化和指向更明确。物理教材中价值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挖掘。一是物理学史,如开普勒经过4年的实验验证,发现了开普勒的三个定律。二是科学内容,如力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渗透着科学的精神以及深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结合教材内容和目标,归纳出渗透的内容大致有以下主题。

(一)爱国主义教育

初中阶段的德育目标之一是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有明确的理想志向。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道德的感化。在课堂中,可讲述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力排美国政府的阻挠,历尽艰险,用汉语在诺贝尔奖台上作演讲,这是自诺贝尔奖问世以来,500多名获奖者中,第一个用汉语作演讲的中国人。他全力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以及民族气节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其实,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相关的故事,这些都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渗透素材。

(二)科学态度教育

在介绍科学家发现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勇于探素,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如在讲解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规律时,可以出示文章《欧姆坚持不懈的精神》,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明白严谨、勇于探索科学态度对人成才的重要性。

(三)理想信念铸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把“理想信念铸魂”作为坚持和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环节。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在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一位科学家的成功都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如在学习《力学》的这一章的时候,教师介绍牛顿的事迹,从“苹果落地”到“万有引力”的诞生,这十几年中,牛顿付出了常人无法理解的汗水,通宵达旦做实验,直到把实验做完。他在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课堂中可以紧扣这些名人成长故事,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做个有理想、有担当的好青年。

(四)守公德好习惯教育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物理与生活中的现象息息息相关,学好物理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很有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比如,在学习“速度”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计算行驶的速度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明白:超速行驶所带来的危害,因此我们要遵守公德,遵守规则,文明驾驶。又如在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一章的时候,通过对能源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能源是有限的,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注意垃圾分类,不应过度向大自然索取能源。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养成守公德的好习惯。

通过以上主题化的德育渗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格,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借助电子书包新技术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教育的发展,高科技已逐渐运用于课堂教育中。而电子书包运用高技术整合海量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德育渗透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顺势而为,适时而变。在电子书包里放进与物理知识点相关的德育渗透的素材,使德育渗透的内容丰富,灵活生动。通过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學情景,丰富德育渗透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下受到道德的感化。

例如在《热机》一节中讲授热机效率,在电子书包里放进有关热机效率的知识点,电子书包里列举了以下一组数据:蒸汽机的效率为6%—15%,汽油机的效率为20%—30%,柴油机的效率为30%—45%。教师让学生看数据后进行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最好的柴油机对燃料的浪费程度也去到55%—70%。这时,让学生阅读电子书包里的相关德育渗透的视频材料:如何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热机效率。学生看视频材料后,教师引导学生:如果同学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就能通过技术改造,哪怕是把它们的效率提高1%,这样对于解决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改善人类居住环境都会作出巨大的贡献。通过这样,创新德育渗透的方式,借助电子书包的视频素材使德育渗透变得更有趣。

通过借助电子书包新技术,提高了德育渗透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比起说教式的德育来得更自然、更富有趣味、更有感染力,从而提高在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效。

三、挖掘整合课内与社会热点的德育资源

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应养成密切关心国内外时政新闻、科技资讯的习惯,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整合课内与社会热点德育渗透的资源,提高德育渗透的时效性。

例如在讲《温度》这一节中,实验是:有三杯水,温度差别较大,学生用左右手的一个手指分别放进“冷水”和“热水”的杯子中,停留2分钟,然后同时把两个手指放在“温水”的杯子里,结果是,两个手指会有不同的感觉。这个实验说明了人凭感觉来判断温度高低有时是不可靠。学生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这时教师结合世界热点新闻问学生:你们现在感觉幸福吗?人的感觉往往是对比而产生的,对于生活在非洲资源贫乏国家的孩子,每天能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吃一顿白米饭已经觉得很幸福了;对于战乱频发的伊朗等国家的人,能活着过上安稳的一天就是一种幸福。通过这样整合课内外资源,让学生明白实验知识外的道理: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树立起正确的幸福观。

通过这样挖掘整合课内与社会热点的德育资源,使德育渗透更深刻和更有时效性。

四、抓住课堂教育的契机

作为一名教师,应时时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抓住每一个细小的教育契机。教育讲“天时、地利、人和”,也就是要有一个适当的时机。教师善于抓住这个教育机会,往往会“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如《比热容》这一课,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教材用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做实验,让其吸收相同的热量,却发现它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应:水的温度升高得小一些,而煤油升高的温度是水的两倍。说明在条件相同时,水的吸热能力比煤油强。在这里教师及时抓住课堂教育的契机,形象地拿“人”作为比喻:同学们在生活中难免会受到外界的批评、指责,有的人心胸狭隘,不能容纳别人对他的批评,则会表现出强烈愤怒的情绪,这些人的包容性就较差。相反,有些人能够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坦然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常我们用“宰相肚里能撑船”或像布袋和尚那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来形容他们,这些人的包容性较强。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既可以感悟到做人的一些道理,又可以领略到人与世界万物的共生、共存、共通的和谐之美,同时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比热容中“容”字的意思,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的教学内容。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及时抓住教育的契机进行德育渗透,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牢记知识,又可以达到德育效果。

五、结语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通过有效的策略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大大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使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生的脑海里,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生得到道德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格,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学校,广州510000)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德育渗透物理教学
浅议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