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与理论课堂的融合教学法

2021-06-23 00:37
科技视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淬火竞赛学科

宋 娟

(盐城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0 引言

工科院校的理论课程多数与实践环节分设为两门不同的课程,两者之间未有效衔接。 同时实践环节的步骤、内容等多为教师预先设定,使学生缺少了探索的过程。 可能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工科院校的学生对课堂学习热情不足、学习没有方向、不知道为何要学、也不知学习专业知识有什么用的状况。 而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往往偏重理论知识传输,与实践探索脱节[1],因此,采用学科竞赛与理论课堂相融合的教学法,实现课上课下的有效衔接,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成效。 本教学法旨在于提高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度,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更好地吸收和消化专业知识,达到自我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目标。 并使学生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清晰了解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本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 激发学生积极奋斗、投身国家建设的动力,为国家输出更优秀的人才。

1 理论课堂导入与教学案例挖掘

1.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工科专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使命[2],因此,理论课堂的有效导入成了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以材料学科的专业课程为例,针对书本中涉及的各种材料和工艺,穿插讲述我国材料与制造的发展与强大,介绍令国人自豪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航天探月工程、中国自主空间站取得的伟大成就等,这些都与中国基础材料学科的研究与新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 通过图片、视频等向学生传递相关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也表现出浓厚的求知欲望。

1.2 挖掘教学案例,提升学习动力

在学生建立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教学案例,使知识点变得形象易于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 以金属材料专业的热处理课程为例,挖掘以下教学案例。 如讲授到淬火和回火这一部分时,由于淬火和回火的配合,一张一弛,材料才能在实际使用时发挥强大的作用,由此教育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当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未取得很好的效果且遇到瓶颈时,穷而思变,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挖掘未被发现的潜在影响因素,有助于解决瓶颈问题。 如讲授到淬火介质这一部分内容时,由于不同的淬火介质冷却速度有快有慢,但不能因此判断一种淬火介质的优劣,事实上每一种淬火介质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适用的材料,由此教育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发挥自己的长处,每个人都有适合的岗位,都能成为国家这台机器上不可或缺的一枚螺丝钉。 如在讲授到化学热处理中的渗碳这部分内容时,渗碳工艺能达到外强内韧的目的,使其在很多重要的应用场合发挥强大作用。 这给学生的启示是,需要获取知识,才能硬核化自己的能力。 如在讲授到筑炉材料这部分内容时,加热测温、耐火保温等各种材料组成了加热炉,保证了热处理的顺利进行;这给学生的启示是,一个人不能替代一个团队,术业有专攻,要集合具有不同优势的人才,齐心合力,才能攻克难关;开放和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这样的课堂案例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3]。

2 学科竞赛融合理论课堂

2.1 学科竞赛促进理论知识消化

在理论课堂上,教师倡导学生培养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常常忽略学生主动探索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理论知识需要实践环节的辅助才能得到有效巩固。 鉴于热处理是一门实用性强的课程,由于对应的实验学时数有限,学生得到的实践机会较少,故为了培养有创新能力、有自信、有职业规划的金属材料专业优质人才,引导学生在课后积极投入学科竞赛的训练中,使他们在实际分析问题、探索解决方法的过程中消化课堂所学知识,这是培养学生的自然过程。

在学科竞赛训练中,首先需要增强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度。 以理论课程内容为出发点,结合学科竞赛的方向设计训练内容。 如刚结束感应淬火这一章的学习,教师可以布置关于齿轮表面硬化工艺的设计题目,并让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进入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际操作。 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复习了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学科竞赛做足了准备。 其次,为丰富学科竞赛内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将教师的研究课题,如校企合作项目中的一些内容简化后提供给学生,以作为学科竞赛训练的项目,学生们分组分析和讨论,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现有信息资源,脱离教师而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技能的机会,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操作环节,学生在每一道工序中都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克服自己的挫折感,并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感悟。 因此,学科竞赛是一个让学生得到自身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4]。

2.2 学科竞赛促进理论学习

因为参与学科竞赛,学生在课后仍在学习专业和技术方面的知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还能充分培养学生提高时间的规划性和利用率的能力。 学科竞赛训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和网络资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工艺方法。 训练结束后,总结自己的训练成果,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心得,精益求精,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5]。 从专业课程的期末成绩来看,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学科竞赛训练中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 同时,由于学科竞赛与理论课堂在时间和内容上作出了相应的配合,因此,大大提升了课堂气氛。通过学生的反馈,学生在课后也更有兴趣自己查找和学习与先进材料、制备技术相关的内容。 关于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提升方面,我们对近五年内参加过和未参加过国家级和校级学科竞赛的材料专业方向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针对于是否能独立解决一些小的技术问题(问题A)和是否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度(问题B)进行了数据分析。 参加过和未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学生,对于问题A 持肯定回答的分别为96%和35%, 对于问题B 持肯定回答的分别为92%和63%。对比数据发现,参加过学科竞赛的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认知度得到显著提升。

3 教学成效

近几年,我校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热处理大赛、金相技能大赛,均获得了好成绩。 这源于课堂理论教学的启发,以及在训练时将热处理相关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知识传授更加直接,学生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本教学法的实施,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他们坚定将来从事本行业的信心,为将来的职业规划指明了方向。

猜你喜欢
淬火竞赛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实战“淬火”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看竞赛
淬火的目的
淬火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新型高频淬火及表面强化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