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实现路径和策略分析
——基于读者需求的视角

2021-06-23 00:37侯东萍
科技视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图书智慧图书馆

侯东萍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54)

重视读者的体验, 是高校图书馆非常关注的环节。 而通过建设智慧图书馆,可以有效满足此种诉求。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强化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可以让图书馆服务更为合理,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 文章就对此展开探讨。

1 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优势

智慧图书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读者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内获取图书馆的阅读服务,能够支撑读者在更为灵活的支撑下挖掘和获取更多的信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从实际表现来看,智慧图书馆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整合多样化的图书资源,充分挖掘线上信息,有效拓展资源的外延及深度,进而帮助读者更为合理地应用图书信息。

同时,智慧图书馆可以支撑读者更为灵活地获取信息,并通过虚拟平台,在交互性更强的环境中互相沟通交流,彼此共同进步和学习,这种交流体验是传统图书馆无法有效体验的。 不仅如此,在智慧图书馆的支撑下,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对日常产生的数据进行动态管理,让读者之间可以更为精准地进行交流,全方位提升读者的服务体验,让读者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 进而让读者的阅读效率得到提升。此外,智慧图书馆在进行知识传递过程中,可以基于信息技术手段, 应用多样化的知识传递模式推进,而读者在此帮助下可以从多方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基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多样化的知识,并做好学习交流,同时也可以借助智慧图书馆快速查阅自身所需的信息,并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精准跟踪自身阅读的兴趣、进度等,便于资源的管理,也方便读者的阅读。 由此可见,高校智慧图书馆能够转变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单一性和固定性特点,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提升了读者阅读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高校图书馆以实体图书馆为载体,通过有效应用信息化技术、智慧化设备,结合高素质的智慧工作人员的支撑,让整个图书馆得以智慧化运行。 智慧图书馆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运行模式,其将互联网技术有效应用到图书馆服务中, 实现了信息的集群化效应,也实现了个性服务共享。 在互联网互通的技术支撑下,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以及各个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图书馆与用户之间构建了信息化的交流和沟通平台,实现了资源的互利互通, 并在共享平台的支撑下,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升级开发。

同时,智慧图书馆通过搭建智慧化平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多样化的信息和知识得以整合利用,让各方面的主体得以深度交流和沟通,并在此过程中,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化管理质量,实现服务的良性发展, 更为系统地优化图书馆各项工作,并最大限度地节约读者排队等候的时间,保证各类资源的合理应用,满足新时期读者的需要。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工作中, 可以发挥其潜在优势,帮助高校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并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然后据此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满足新时期读者的需要。

3 高校智慧图书馆读者服务实现路径和策略

3.1 加强资源共享与利用率建设

在当前发展形势下,高校智慧图书馆要持续推进数据存储与挖掘层、整合集群层、资源层以及读者服务层的建设,有效拓展图书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多个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融合, 借助互联网等平台,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全方位连接,以此来支撑信息数据的全面共享。

同时, 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计算机计算手段,对数据进行加工和分析,全方位整合高校多样化的信息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借助云空间进行存储,这样自然可以有效提升智慧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性,也可以将读者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融合,将读者纳入图书馆资源发掘和共享环节中,实现了利己利人。

此外,高校可以借助物联网技术手段,对于多方面实体资源和用户应用数据进行集中整合,搭建系统的信息数据门户和知识门户,并形成良性的数据存储和分析系统,然后对读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不同读者有什么阅读需求, 以及不同读者的阅读时间安排、偏好的书籍等,并借此针对性地设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利用智能化推荐来全方位提升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3.2 拓展新媒体阅读推广服务功能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高校要认识到新媒体平台的价值, 积极拓展新媒体阅读推广服务功能,利用手机智能终端, 将更多的读者纳入图书馆服务中。例如,可以借助微信平台,设置图书馆公众号,积极同智慧图书馆平台进行对接,可以让读者借助手机便可浏览图书馆的线上资源, 并定期更新公众号信息,对于相应的阅读活动以及阅读理念进行宣传和引导,不断激发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同时,高校也要相应地开发智能App 终端,构建智慧图书馆App 平台,同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机对接, 打造新媒体平台终端服务机制,以此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另外,高校也可以挖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宣传和引导价值,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功能进行讲解,新设备的更新及使用方法进行展示,对于相关活动进行推广等,并开设相应的对话机制, 对于读者的诉求和意见进行精准整理,然后做相应的改革和优化,进而提升服务质量,满足读者需求。

3.3 以信息化手段挖掘馆藏资源优势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 要基于信息化手段,不断挖掘馆藏资源的优势,以此来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为此,高校应该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图书馆和读者互动沟通的自助平台,让读者借助平台可以提出建议,如提交图书馆缺失的图书类型。 不仅如此,高校图书馆要打造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图书服务生态链,实现图书馆同其他图书馆以及书店的快捷浏览和相关服务功能,允许读者通过线上平台借阅以及订购图书,图书可以读者线下取,也可以提供快递服务。 同时,也可以同各大书店展开合作,为读者提供便利。 而在此过程中, 图书馆通过对大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探讨读者的需求以及图书馆运行存在的不足以及资源的缺失,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其他图书馆或者书店,以此来实现快速补货的目的。 此外,要借助大数据技术挖掘读者的阅读信息,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借助线下图书资源,制订出不同层次的“智慧阅读计划分享方案”,以此与大学生读者进行互动,全方位提升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3.4 推进智能化沟通交流生态建设

通过智能化沟通交流生态的建设,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好的沟通平台。 高校图书馆可以打造一个线上平台,为读者提供交流的环境,并通过分类、分学科等标准,提升有共同话题或者共同阅读爱好读者的交流有效性。 同时,也可以设置线上问答平台,将一些专家学者、高校领导和教师、以及作家等优秀人士纳入图书馆平台中,给予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对于自己的问题、想要沟通的内容等进行表达,而专家学者给予回应,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帮助读者答疑解惑,提升阅读信息。

4 结语

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为了向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基于读者的需求开展。 智慧化手段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借助这些技术手段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只有在这种认知的支持下,高校智慧图书馆才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图书智慧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