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济南市农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多元化研究

2021-06-23 00:37吕金栋马玉静
科技视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职称学历队伍

吕金栋 马玉静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精准扶贫是我国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均衡、 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人口基数持续增长,大约有9 亿人口集中在乡村。 随着城乡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渐拉大,为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满足我国农村青少年的教育需求,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加大教育建设与支持资金向农村地区的倾斜力度,实现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目标。 而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教育体系改革中反复强调,加强农村地区体育教育质量,增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决胜农村教育高质量开展的关键环节。 对此,我们深入济南市边远贫困地区,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分析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济南贫困地区乡村体育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 分别从南部山区选取西营镇初级中学、西营镇积米峪小学、柳埠镇李家小学、柳埠镇第一中学;商河县选取张坊镇马家小学、张坊镇中学;平阴县选取洪范池镇张海小学、平阴县东阿中学;济阳区选取垛石镇小李小学、垛石镇中学;天桥区黄河北大桥镇大吴小学;莱芜区选取苍龙峡联合小学、腰关中学共计13 所学校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并对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作为访谈对象。

1.2 研究方法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主导者。 因此,体育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工作条件及居住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首先,对体育教师年龄和性别结构进行调查;其次,对体育教师学历进行调查,并对体育教师职称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对体育教师专业结构和收入情况进行调查。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师年龄与性别

通过问卷调查的回收,采用常规统计与多元统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济南市贫困地区的西营镇初级中学、 西营镇积米峪小学、腰关中学等13 所学校的体育教师年龄与性别比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首先,体育教师年龄方面,大多以中年为主、青年次之,年龄在35 岁以上的体育教师占据整体55%左右, 年龄在30 岁至35 岁之间的教师占据25%左右, 而30 以下的青年教师则占据整体的20%不到。 其中,30 岁以下的青年体育教师主要集中在中学阶段,小学体育教师年龄整体偏大。 其次,体育教师性别方面,男性体育教师占据整体的95%,女性体育教师大多由其他课程女教师兼任。

2.2 体育教师学历与职称

通过调查发现, 体育教师学历与职称呈正向比。被调查的13 所学校体育教师, 研究生学历为零,50.25%的体育教师学历为本科学历、30.50%的体育教师学历为大专学历、19.25%的体育教师学历为其他学历;体育教师职称结构方面,根据问卷调查发现,高级职称体育教师为3.75%、中级职称为46.57%、初级职称为42.50%、其他为7.18%。从调查结果上来看,体育教师学历并不突出,但是专业背景与任教职位匹配度相对较高。 此外,体育教师职称维度也呈现多元化态势,高级职称体育教师数量极少。

2.3 体育教师专业与收入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体育教师的专业背景与岗位匹配度较高,但是,收入情况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其中, 体育教师专业结构中, 体育专业占82.25%、非体育专业占17.75%。 而体育教师的收入方面, 综合年入4.8 万以上体育教师占17.50%、3.6 万~4.8 万区间的体育教师占60.50%、3.6 万以下体育教师占22%;超过80%的体育教师对现有的工资收入不满意, 大约有75%的体育教师表示缺少教学补贴;60%左右的体育教师存在因为工资低而出现转行的想法。通过调查对比与综合分析,不难发现,工资待遇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3 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体育教师性别与年龄两极分化

通过调查分析, 所选取的13 所乡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年龄与性别呈现两极分化态势。 其中,体育教师的性别两极分化尤为严重,体育教师的年龄整体上老龄化趋势明显。 纵观我国乡村地区体育教育现状,体育教师性别与年龄两极分化问题已经成为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之一[1]。 由于乡村体育教师老龄化严重,导致乡村体育教育发展遭受制约,这也是乡村体育教育模式、观念落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青年体育教师的缺失,导致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生机。 体育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造成体育教育单一,为体育教育长期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

3.2 体育教师学历与职称较为薄弱

经过对13 所学校体育教师的学历背景与职称结构的调查分析可知,现阶段,乡村体育教师学历低、职称薄弱已经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常见问题。 乡村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引路人,其自身专业能力与学历背景密切相关。 乡村体育教师学历不足,也就意味着乡村体育教育在初始阶段将遭受一定的制约,影响着体育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而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师本身的教学实力与专业能力。 通过乡村体育教师职称结构,可以明确得出,目前阶段,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弱、学历低已经成为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常见问题。

3.3 体育教师收入水平整体上偏低

站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角度来讲,教师的所处环境以及享有的工资待遇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激情与教学动力。 根据调查研究可知,现阶段,乡村体育教师收入水平与城市体育教师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多数体育教师不满足于收入现状,工资待遇低造成乡村体育教师出现逃离乡村教育队伍的想法,这也是近些年来,多数青年体育教师不愿意加入乡村体育教师队伍重要原因之一[2]。 乡村体育教师收入水平不足,将直接影响着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加重着体育教育人才的流失量。

4 影响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因素

4.1 外因

从外因上分析,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地方经济的落后都是制约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首先,学校方面,由于乡村学校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在学校学科建设发展中往往将体育课程放在末端,忽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长期以往,造成乡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学校对体育课程的轻视,体育教师缺少相对应的专业能力提升平台,制约着乡村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提高。 其次,地方经济的落后也是影响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发现,部分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落后,主要在于资金短缺,地方经济整体实力,直接关系着学校的资金状态。 一些部门腐败因子的出现,导致乡村学校体育建设资金中断,从而为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带来客观因素上阻扰。

4.2 内因

除了外在因素严重影响着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同时,内在因素也是导致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弱的重要因子。 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客观条件是保障,主观因素才是真正决定着体育教师个人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乡村体育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导致体育教师个人专业能力长期止步于原有的水平线上, 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开展,进而出现整体上体育教育水平落后的局面。 此外,乡村体育教师学习能力低下、自主专业能力提升意识不强等内在因素,也是导致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学历低、职称结构薄弱的诱因之一[3]。 因此,要想提高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质量,除了要在外在因素处理上下足功夫,也要在内在因素的解决上投入足够精力。

5 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多元化发展路径

5.1 加大资金扶持,打通扶贫渠道

由于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受外因与内因双重因素影响,对此,也需要从客观与主观双方面探讨提高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多元化发展的科学路径。 首先,客观条件的建设上,国家对乡村地区体育教育的资金扶持投入情况,直接决定着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质量。 针对当前国家乡村教育扶持资金中断问题, 我国应该在推进乡村教育扶贫的过程中,加大对地区相关部门的监控力度, 提高资金的落实率。 当地有关部门也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精准扶贫号召,加大对乡村地区体育建设的资金投入,打通乡村体育教育扶贫渠道,增设基层纪检察小组,监督乡村教育扶持资金的投放环节,并将投放进展按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从根本上保证乡村体育教育扶持资金的落实[4]。 此外,体育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村学校应该对体育课程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响应国家大力建设体育教育政策号召,增设体育教育建设专项资金,建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平台,对体育教师定期培训与指导,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

5.2 注重思想扶贫,完善人才体系

国家政策的支持、地方部门的扶助以及学校培训平台的搭建,是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多元化发展的客观保障。 而乡村体育教师个人学习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却是专业能力提高的关键。 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在加大物资支持力度的同时,应该注重乡村体育教师思想上的扶贫,同时完善乡村地区体育教师人才体系, 使得农村学校留得住体育教师人才、能培养体育教师人才、能吸引体育教师人才。 首先,针对当前乡村体育教师收入水平不足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仍然需要提高乡村体育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同时对乡村体育教师个人情况展开详细调查,有效筛选出需要帮扶的体育教师, 从而给予相对应的支持与帮助。 通过帮扶内容的细化,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条件,有效地引导乡村体育教师提高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意识[5]。 最后,乡村学校应该创建体育教师人才培养体系,由当地有关部门引导,学校发挥主要作用,制定相对应的体育教师人才激励机制,同时将教学考核计入人才体系当中,以正向激励,激发乡村体育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以纠错、容错机制,为乡村体育教师个人学习提供正确引导与帮扶。 通过对乡村体育教师思想上的扶贫以及人才体系的创建,提高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促进我国乡村体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

6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影响着乡村体育教育水平。 体育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教育扶贫精准落实到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当中,才能提高乡村体育教育水平。 精准扶贫背景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济南贫困地区乡村体育教师进行深入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建议以加大资金扶持、打通扶贫渠道、注重思想扶贫等方式,促进乡村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多元化发展,实现乡村体育高质量教育。

猜你喜欢
职称学历队伍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知识无力感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