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五位一体“芙蓉工匠”培养对策研究

2021-06-23 00:37侯德文
科技视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芙蓉湖湘工匠

侯德文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时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任。 产业是经济的根基,是落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湖南省在落实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落实“一带一部”发展战略、落实“三高四新”战略过程中需要大批产业工人,大批工匠湘军。 高职院校如何厚植湖湘特色工匠精神,培养“芙蓉工匠”,为湖南省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亟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1 “芙蓉工匠”的含义

“芙蓉工匠” 这一概念最早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所长刘显泽研究团队所提。 湖南素有“芙蓉国”的别称,“芙蓉”已成为湖南的一张名片,“芙蓉工匠”作为湖南省技术人才的一张名片,更能体现湖湘文化与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 “芙蓉工匠”作为“工匠湘军”的领军人物和杰出代表,其核心内涵是“有湖南人特质,有工匠精神,有精湛技艺,有创新本领”。“芙蓉工匠” 首先是工匠, 具有工匠的普适性精神特征,主要体现在爱岗敬业、专心专注、创新创业方面。同时“芙蓉工匠”具有深刻的湖湘精神特质,主要体现在“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敢为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方面。 工匠精神是对匠人素养的普适要求,湖南人特质是工匠精神的本土化要求。 “芙蓉工匠”要有崇高的职业理想,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职业良心和职业荣誉感,严明的职业纪律,高超的职业技能,能在岗位上、在行业领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勇于在行业企业工作中开拓创新。

2 高职院校培养“芙蓉工匠”面临的困境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自2016 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工匠精神”一词以来,高职院校从不同维度对其展开了广泛研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不同维度关注高素质技能型“匠人”的培养。 然而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在培养“芙蓉工匠”方面存在思想认识方面的困境。 一是仍有部分老师对工匠精神的意义认识不足,更多老师对“芙蓉工匠”的含义认识不清,甚至部分教师未闻“芙蓉工匠”的概念。 虽然围绕工匠或“芙蓉工匠”做了不少研究,但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较普遍,研究成果与育人实践存在分离现象。 二是缺乏顶层设计,缺乏全校统筹考虑,没有牵头的部门去深入研究如何培养“芙蓉工匠”,导致教师单独科研,各自研究,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芙蓉工匠”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把工匠精神活动简单开展起来,热衷于热热闹闹的校园活动,对“芙蓉工匠”的内涵和主题缺乏把握。 对“芙蓉工匠”意义认识的不足导致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具有普适性,缺乏湖湘地域特殊,所培养的本土化人才特色不鲜明。

2.2 理论与实践教学关系把握不到位

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理论知识的学习为实践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实践知识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消化理论知识, 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通过实践知识的学习检验理论知识学习的不足,从而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共同构成知识的系统结构。 “芙蓉工匠”不仅仅是劳动力、是工匠,而应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能作为行业的引领者的领军人物。 高职院校学生显然无法在校期间即成领军人物,需要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去打磨,这就需要高职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除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之外还应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荣誉感、高度的职业责任心、职业纪律和职业良心、高超的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于注重就业导向性,容易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工作岗位知识技能,倚重典型工作任务,这样所培养的人才动手能力强,短期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理论知识缺厚度,综合素质缺深度,不利于人才的长期成长。 人才的长期成长需要在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磨炼,这就离不开扎实和系统的理论知识,离不开精神支撑。 扎实和系统的理论知识、“芙蓉工匠”精神的塑造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就应为其打下扎实的基础, 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较强的综合素质。

2.3 学生生源基础薄弱

我国教育随经多年改革,但职业教育的地位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现行的招生政策导致从中学阶段开始分离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中专。 义务教育后成绩靠前的学生能进普通高中就读,成绩靠后的学生只能进职业高中或中专。 进入职业高中和中专的学生在思想上容易造成差等生的错觉,其理想信念容易受到打击,学习动力相较于普通高中生明显不足,同时职业高中和中专受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办学能力等因素影响,所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易会受到影响。 职业高中和中专一部分学生会通过对口升学等形式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 普通高中学生经过高考后大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成绩差点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就读。 虽然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但是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基础知识储备、基本的综合素养。 从中学开始的分流导致进入高职院校学生生源显然知识储备和综合素养比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要薄弱,这给芙蓉工匠的培养造成不小的困境。

2.4 师资存在不足

“芙蓉工匠”的培养离不开一批“芙蓉工匠”型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芙蓉工匠”,教师应先满足“芙蓉工匠”条件或是“芙蓉工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湖南省高职院校存在的普遍师资问题为适应“芙蓉工匠”培养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据统计,2017 年,全省 “双师型”教师仅占教师总数的65%。 湖南省高职院校教师目前主要还是从普通高等院校招聘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所招教师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重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对师资队伍进行了挂职锻炼等形式的培养,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挂职锻炼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培训效果。 近年来,湖南省高职院校在成立大师工作室、 双导师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本身工作影响,企业导师用于高职学生培养的学生和精力有限,学生受众面受影响。 普通高等教育本身缺乏对研究生、博士生“芙蓉工匠”的培养,进入高职院校后这批人才缺乏典型的“芙蓉工匠”精神,对将高职学生培养成“芙蓉工匠”造成制约。

3 “芙蓉工匠”培养对策

3.1 构建校、企、政联动育人机制

“芙蓉工匠” 因应企业需求而生, 依托企业而成长,最终服务于企业发展。 “芙蓉工匠”的培育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各高职院校专业要深挖专业学生所面对的区域行业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主动对接,深化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为“芙蓉工匠”的培育提供企业环境。 校企合作培养“芙蓉工匠”需要给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出台系列鼓励校企合作的文件,为校企合作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制订鼓励校企合作的奖励方案,为学校和企业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提供依据和动力。 政府可以依托重点产业和职教园区先行先试,打造校企合作培养“芙蓉工匠”示范基地。 鼓励区域行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主动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为高职院校培养“芙蓉工匠”出谋划策、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社会平台。 校、企、政可以联合组建“芙蓉工匠”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或协会, 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教育教学实践、教材编写,积极将行业企业对“芙蓉工匠”的精神要求和技能要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2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将“芙蓉工匠”的内涵要义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是培养“芙蓉工匠”的首要路径。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改过程中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围绕湖南省产业发展战略、 湖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自身专业所属行业领域对专业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是工匠人才的共性,需要满足行业人才需求。 素养目标则要紧贴“芙蓉工匠”特质,将湖湘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 在课程体系重构时加入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课程,在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过程中注重塑造学生湖南人特质品质。

3.3 培养一批“芙蓉工匠”型教师

教师是培养“芙蓉工匠”的基石。 高职院校要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多力并举培养一批具有崇高职业理想、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高、具有精湛职业技能、具有深厚湖湘文化底蕴的“匠师”。 完善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长效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将教师挂职锻炼落到实处,真正提高教师专业综合素质。 建立企业兼师库,聘请一批企业专家作为学校兼师,保证每个专业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师一定比例,保证校外兼师每学期一定比例的课时。 校外兼师可以独立授课,也可以和校内专任教师合作授课,可以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灵活方式组织教学。 在学校成立大师工作室,将企业专家引进来协同开展教学、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 企业积极参与“芙蓉工匠”型教师的培养,为教师的挂职锻炼提供平台支持,鼓励挂职的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研发实践活动。 政府在师资培养环节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 提升企业参与培养教师的积极性。 开发技能大赛赛项,鼓励教师参赛,给予“劳动能手”“芙蓉工匠”之类的荣誉称号,在职称评审、职务升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提升教师积极性。 从政策、资金方面建立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芙蓉工匠”型教师的长效机制。

3.4 开展湖湘文化进校园、进讲堂系列活动

“芙蓉工匠”的培养离不开环境的熏陶。 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湖湘教育思想源远流长,湖湘各界名人荟萃,湖南有一大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和企业。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深挖身边人、身边事,将身边人、身边事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加入湖湘文化相关课程,在专业课程落实课程思政过程中可以深挖湖湘文化思政元素,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湖湘文化氛围;可以邀请湖湘名人或行业企业领军人物、技能大师、劳模等先进人物进校园开展系列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接受“芙蓉工匠”精神的熏陶。

猜你喜欢
芙蓉湖湘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我的芙蓉李树
工匠赞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