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恐惧影响因素的创业课程设计研究

2021-06-23 11:50马鹤丹李亮
航海教育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恐惧心理课程设计恐惧

马鹤丹,李亮

(大连海事大学 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成果显著。根据教育部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要求,各高校已陆续将创业类课程列入培养方案[1]。但现有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为完成而完成,极少关注大学生对创业的心理认知,对创业的不确定性、创业可能面对的风险与失败等内容缺乏理性的分析,夸大了创业所带来的正效应或者负效应,导致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产生和加剧,违背了创业教育的初衷。因此,分析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通过创业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克服创业恐惧心理,对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在现有的文献中,学者们对创业恐惧领域的研究较少,主要基于成就动机理论和情绪认知评价理论[2]对创业恐惧的归因与规避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如庄莉[3]提出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产生源于多种因素,包括内因、外因、本体、客体等各方面,因此,恐惧心理的消除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主体共同努力;刘雪[4]认为大学生创业恐惧心理的表现主要体现为认知上的恐惧和情绪上的恐惧;Okekeocha[5]认为创业意愿、创业态度、创业能力等因素与大学生的创业恐惧心理密切相关。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大学生自我评价、创业意愿、创业态度、创业能力四个因素为自变量,创业恐惧为因变量,通过实证分析对二者关系进行验证,由此提出创业恐惧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并结合创业课程学习方式对创业恐惧教育课程加以设计。

二、创业恐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辽宁省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自我评价、创业意愿、创业态度、创业能力以及创业恐惧等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10份,收回286份,剔除无效问卷16份,实际有效问卷270份。

研究样本的人口统计变量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样本的人口统计变量

均值、中位数等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恐惧的均值为39.4,高于中位数39.0,说明大学生恐惧心理的存在。进一步研究表明,从未受过创业教育、受过很少创业教育和有过一些创业教育的学生对于创业恐惧的均值分别为41.25、40.45和38.04。各组样本方差经Levene法检验结果的F值为3.743,p=0.025<0.05,达到显著水平,证明大学生创业教育程度不同将导致创业恐惧心理有所差异,见表2。

表2 创业教育程度对创业恐惧心理的影响分析

同样,为了验证大学生自我评价程度不同创业恐惧心理是否不同,本文将研究样本分为自我评价高分组和自我评价低分组,即将自我评价分值高于自我评价均值(40.6444)的大学生划归到高分组,反之即为低分组。低分组对于创业恐惧的均值为42.7,高分组的均值为36.2。t检验结果的统计量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大学生自我评价高分组和低分组创业恐惧心理存在显著的差异,见表3。

表3 自我评价程度对创业恐惧心理的影响分析

本文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创业意愿、创业态度、创业能力与创业恐惧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评价、创业意愿、创业态度、创业能力与创业恐惧之间的相关关系较为明显。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证明了大学生自我评价、创业意愿、创业态度、创业能力对创业恐惧的影响均为显著的正向影响,见表4。

表4 大学生创业恐惧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三、创业恐惧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

课程设计目标是课程设计总体框架的基准。夏人青等[6]提出创业教育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业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与美国等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创业素质是在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发展起来的,克服创业恐惧是提升大学生创业素质十分关键的一环。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创业意愿、创业态度和创业能力等因素正向影响着创业恐惧的程度。当大学生需要独立面对创业的种种不确定时,会因为自我认知不正确、内心准备不足、经验与能力欠缺、创业可能失败的后果等因素产生创业恐惧,影响创业素质的形成。因此,合理设计创业恐惧教育课程至关重要,通过创业恐惧教育课程的学习,提升大学生自身认知、创业意愿、创业态度以及创业能力,预防和消除创业恐惧。

创业恐惧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培育和增进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自我认知。积极的创业精神和优秀的创业能力是创业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7],有助于加强大学生自我认可程度,消除创业恐惧。第二,增进大学生对创业风险的认知。创业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创业者面临着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等,只有对创业的不确定性和创业风险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提升创业意愿、端正创业态度,进而消除创业恐惧心理。第三,增进大学生对创业失败的认知。大学生创业失败概率极高,创业失败意味着血本无归、意味着巨大的财务成本和情绪成本[8]等片面认知,加重了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恐惧。提高大学生对创业失败的正确理解,端正创业态度,是克服创业恐惧教育的重要环节。第四,增进大学生对创业成功的认知。大多数人对于创业成功往往持有唯一的衡量标准,即商业价值;但实际上,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而言,个人价值的衡量是非常重要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单一也导致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恐惧。

四、创业恐惧教育的课程设计

课程的学习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教师课堂授课、专业演讲等渠道进行间接学习;二是通过实习实践、项目模拟等渠道进行直接学习。受我国创业教育发展阶段的限制,通过创业实战等真实创业的方式来克服创业恐惧、提升创业素质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还不现实,因此,本文认为创业恐惧教育课程设计应该综合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方式,以课程学习、项目模拟、案例分析为主,辅之以专家经验分享、角色模拟等方式。

(一)课程学习

创业恐惧教育课程理论知识内容应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重点讲述创业动机与创业精神。一方面要解释创业动机、创业精神,如何塑造创业精神,另一方面要说明创业动机与创业精神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是基于创业机会开发的创业能力培养。主要是基于创业过程的机会识别、机会开发以及机会实现三个阶段分别阐述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创业机会开发能力、创业机会实现能力的理论知识。第三部分是创业风险的认知。主要讲授创业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的原因与特性,重点阐述创业风险的类型与控制方法。第四部分是创业失败的认知。主要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重点解读创业失败的价值,并说明如何从创业失败中学习。第五部分是创业成功的认知。主要分析如何衡量创业成功,如何从创业成功中学习,并对比与创业失败学习的差异。创业恐惧教育理论知识讲授内容见表5。

表5 创业恐惧教育课程学习内容

(二)项目模拟

项目模拟是围绕课程学习内容的第二部分“创业能力的培养”展开的,教师应根据整个的创业过程设计各项任务,将创业能力的知识点融入各项任务中,力求让学生以项目模拟的形式体会创业的过程,提高创业能力。具体而言,可根据创业过程设计四项任务,见表6。

表6 项目模拟任务

任务1:组建创业团队。要求学生组建项目小组,即创业团队,并形成组织结构,制定组织制度。具体需要明确创业团队的人员构成、具体分工、股权结构以及奖惩规定等。并在其后任务的布置中,提醒学生结合本组项目思考团队人员配备方面的问题,如哪些角色是创业团队中必不可少的、哪些是可以外部聘任的、现有团队构成有哪些局限、如何弥补等等。

任务2:识别创业机会。要求学生根据创业机会识别与评价的理论知识进行头脑风暴,列举校园内外可能存在的创业机会,并评价机会价值的大小,最终选择排名最高的创业机会作为所在创业团队的初选创业项目。

任务3:设计商业模式。根据商业模式画布法的几个模块设计小组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并进一步分析初选项目的商业逻辑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创造价值,由此判断初选项目是否可以作为创业恐惧教育课程的终选项目。该任务有助于学生理解商业逻辑、企业价值实现的基本原理。

任务4:电梯演讲。根据电梯演讲的“做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差异性体现”以及“为什么投资人要关注这个项目”四个关注点,每一项目小组结合其创业项目,准备3分钟的电梯演讲,并在课上进行展示。在某一小组进行演讲时,其他项目小组扮演投资人的角色,就感兴趣问题与演讲小组进行交流,并最终做出是否投资的决定。该任务有助于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凝练小组创业计划书、并清晰准确表述项目商业价值的能力以及快速理解项目商业逻辑、抓住项目核心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应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大学生至少阅读10个知名创业者的创业经历,从中提炼创业者的特质,分析共性特质有哪些,哪些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哪些特质是后天习得的。同时,要说明每一项特质与学生本人的贴合程度,并结合创业者具体创业经历与学生本人学习生活经历进行例证。案例分析可使学生体会自身与成功创业者的距离,明确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向,这是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与创业失败的价值。具体要求学生阅读《激荡30年》《大败局》等著作,总结创业失败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并从创业风险的角度分析创业者忽视了哪些创业风险,如何规避这些风险。第三部分要求学生在收集整理创业者创业故事、企业发展史等资料以及观看创业者演讲视频的基础上,思考什么是创业成功,创业者在连续创业的过程中前期创业成败与后期创业成功的关联,并理解创业成功的学习与创业失败的学习的不同。第四部分则体现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大小创业实战案例分布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通过学生讨论、观点分享、教师点评的方式,分析创业在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定位、销售、财务等方面发生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理解创业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试错、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除了上述的三种学习方式外,还可采用专家经验分享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邀请有创业经验的在校学生、校友、创业成功企业以及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介绍创业经历、分享创业感悟、传授创业知识[9],为有着创业意愿但又怀有创业恐惧的大学生进行辅导与激励;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每个项目团队可以根据课程学习、项目模拟以及案例分析等环节设计某种情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增加创业体验,克服创业恐惧,提高创业素质。

五、结语

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正确心理认知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克服创业恐惧心理,对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大学生创业恐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提出创业恐惧教育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在于培育和增进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提升对自我、创业风险、创业失败以及创业成功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对创业恐惧教育课程进行设计,具体应综合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方式,以课程学习、项目模拟、案例分析为主,辅之以专家经验分享、角色模拟等方式。

本研究不可避免地在存在一定的局限,样本选取范围较小,同时缺乏对创业恐惧教育课程设计效果的验证。未来可扩大样本范围,并应用实验方法在课程设计效果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

猜你喜欢
恐惧心理课程设计恐惧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恐惧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手机的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策略研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
网球初学者网前截击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
拳击训练中克服运动员恐惧心理的途径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