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圈舍温度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血清参数的影响

2021-06-24 00:33王致晶高海霞杨保田李高堂
中国饲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消化率环境温度圈舍

王致晶,高海霞,杨保田,李高堂

(1.甘肃省农业建设项目管理站,甘肃兰州 730046;2.安定区鑫源肉牛养殖场,甘肃定西 743011)

气候变化预测表明,到2100年,全球环境温度预计将增加2.3~4.8℃,据估计,全球变暖会使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的动物产量减少25%,而这些国家的牛奶和肉类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Seguin,2008)。在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牛品种之间的杂交已被广泛采用,以提高牛奶和牛肉产量。Banerjee和Ashutosh(2011)报道,尽管杂交牛的生产性能更高,但由于环境温度升高,这些动物的相对健康和生产损失会更多。肠道发酵产甲烷与有机物发酵速率、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类型、微生物生物合成效率及细菌种群类型有关(胡坤,2014)。奶牛每天甲烷排放量随奶牛活动量显著增加,但同时与室内空气温度呈负相关,同时,甲烷排放会造成能量损失(冯仰廉等,2012)。高环境温度条件下,反刍动物肠道运动、反刍、瘤胃收缩和食糜通过率是影响甲烷排放和养分消化吸收的主要因素之一,如Barnett等(2015)报道,羊的甲烷排放量与食糜平均滞留时间呈正相关,同时也受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的影响。Yadav等(2013)报道了不同环境温度暴露对消化率的影响,但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对肉牛的研究数据有限。因此,考虑到全球变暖和我国区域环境温度差异,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圈舍环境温度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生理参数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地点选为安定区鑫源肉牛养殖场,将36头体重为(230.22±0.79)kg的肉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T1、T2和T3组肉牛饲喂同一种全混合日粮,试验期间T1组圈舍温度控制在28.5℃,T2组圈舍温度控制在33.5℃,T3组圈舍温度控制在38.5℃,饲养试验为期8周。试验期间圈舍温度控制采用全自动环控系统,所有动物均接种口蹄疫和出血性败血病疫苗,每头肉牛有单独的采食和饮水设施。

表1 试验全混合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2 数据记录 分别在试验当天、28和56 d早上饲喂前对肉牛个体进行称重,每天记录全混合日粮的投喂量及剩余量,计算各阶段肉牛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料比。试验期间,每周将温度计插入肉牛直肠5 cm深处测量温度,每天记录10 min呼吸次数(呼吸频率以每分钟呼吸次数表示),同时用脉搏器记录每分钟脉搏次数。

1.3 养分消化及血清生化指标 试验结束前3 d,每天收集每个重复肉牛的粪便,汇总3 d的样品,取200 g粪便样品和饲料样品进行烘干、粉碎和过筛。样品参考史海涛(2016)的研究方法测定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并计算消化率。试验结束当天在饲喂前通过颈静脉对每个重复的肉牛采血10 mL,分离血清。样品用建成生工所的商品试剂盒测定相关生化指标,测定方法参考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 数据分析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采用SPSS软件对各组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热应激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T1组肉牛56 d的体重、29~56 d和1~56 d平均日增重较T3组分别显著提高3.92%、23.45%和13.58%(P<0.05)。T3组 肉 牛29~56 d料重比较T1和T2组分别显著提高22.32%和13.22%(P<0.05),同时T3组肉牛1~56 d料重比较T1组显著提高12.69%(P<0.05)。

表2 热应激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热应激对肉牛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由表3可知,温度处理对肉牛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T1组肉牛干物质、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较T3组分别显著提高8.02%、9.79%和8.32%(P<0.05),而T3组肉牛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较T1组显著提高8.31%(P<0.05)。

表3 热应激对肉牛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

2.3 热应激对肉牛生理和血清参数的影响 由表4可知,T3组肉牛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脉搏均显著高于T1和T2组(P<0.05)。针对血清参数,T3组肉牛血清总蛋白、尿素氮、肌酸酐、甘油三酯浓度、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高于T1组(P<0.05),而T1组肉牛血清甲状腺素浓度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T3组(P<0.05)。温度处理对肉牛血清葡萄糖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

表4 热应激对肉牛生理和血清参数的影响

3 讨论

生理参数指标显示,高温组肉牛的直肠温度、呼吸频率和脉搏均显著升高,同时结合生长性能数据38.5℃组(T3)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及整个试验期间的饲料效率显著低于28.5℃组,提示38.5℃的环境温度可能会对动物造成热应激,这与Yadav等(2015)的结果一致。但Wheelock等(2010)报道,在27~30℃环境下,肉牛的生理参数有所增加。

针对养分消化率,38.5℃组肉牛干物质、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显著低于28.5℃组。虽然在本研究中我们未研究瘤胃环境的改变,但Beatty等(2008)研究发现,高温环境下有机物和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的降低与瘤胃pH和微生物种群的改变有关。Bernabucci等(1999)报道,在高温条件下短时间暴露可提高荷斯坦奶牛的饲料消化率,同时暴露时间越长,饲料消化率越低。此外,本试验条件下环境温度对肉牛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无显著影响,这与Bernabucci等(2009)报道的结果一致。

在本研究中高温环境下肉牛血清总蛋白浓度增加,表明蛋白质代谢的变化转向异化的一面,这与该组体重显著降低一致,暗示动物需要能量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组织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进而导致血清蛋白、尿素和肌酸酐浓度增加。与28.5℃组相比,38.5℃暴露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较高,这可能与高温暴露时脂肪分解以满足调节体温能量过剩需求有关。此外,高温环境通常与动物甲状腺活动显著抑制相关,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Sejian等,2014),本试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因为当动物开始因热而不适时,饲料摄入量减少,新陈代谢减慢,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McManus等,2009)。

4 结论

圈舍温度达到38.5℃会抑制肉牛生长后期的日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对生理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产生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消化率环境温度圈舍
环境温度对汽车行驶阻力的影响
植酸酶对肉鸡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影响的系统观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Review of a new bone tumor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bifunctional biomaterials
论工况环境温度对风压传感器精度的影响
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
如何提高高粱中蛋白质的消化率(2020.8.20 生物帮)
豆腐消化率缘何高于豆浆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