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烂茎线虫对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测定

2021-06-24 09:04毛佳王宏宝曹凯歌施保国高玉霞赵桂东吴险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辛硫磷阿维菌素外源

毛佳 王宏宝 曹凯歌 施保国 高玉霞 赵桂东 吴险平

(1 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淮安 223001;2 淮安市农业科技实业总公司 江苏淮安 223001;3 淮安市植保植检站 江苏淮安 223001;4 淮安市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淮安 223200)

腐烂茎线虫 (Ditylenchus destructor) 是一种迁移性植物内寄生线虫,主要危害植物地下部,尤其是块茎和球茎等,是农业生产上重要的植物寄生线虫。腐烂茎线虫寄主范围广泛, 多达90~120 种[1],也是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检疫性线虫。近年来,国内腐烂茎线虫严重危害甘薯,一般发病田块减产20%~50%,重病田块甚至出现绝产[2]。甘薯腐烂茎线虫的防治方法很多,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在实际生产中,化学防治一直是使用最广泛的措施。防治腐烂茎线虫的药剂多为高毒或残效期较长的农药,基于甘薯对农药残留的特殊要求,此类农药在生产上受到很大的限制[3]。腐烂茎线虫是一种迁移性内寄生线虫,迁移速度快、繁殖率高,一旦侵入秧苗就很难除治,对植株造成严重的危害[4]。目前广泛使用的化学药剂主要有克百威、苯线磷、甲基异柳磷、灭线磷、涕灭威等,但这些防治药剂以高毒为主,对人畜不安全,并且易对环境造成污染[5-7]。为大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实施方案》,避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安全[8-11],解决以往防治甘薯腐烂茎线虫病多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问题,国内有关学者做了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如,漆永红等[12]研究了1.8%阿维菌素乳油、20%辛硫磷乳油、25%毒死蜱乳油和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作用,发现180 μg/mL 1.8%阿维菌素乳油和2 000 μg/mL 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甘薯秧苗的保护效果优于其他药剂处理。毛红彦等[13]研究表明,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5%辛硫磷颗粒剂、30%三唑磷微囊悬浮剂和10%噻唑磷颗粒剂对甘薯腐烂茎线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由于生物农药、植物源杀线虫剂在环境中易降解,对人类安全,具有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选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植物源材料等6种药剂,探讨腐烂茎线虫对其的敏感性,以期为线虫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药剂

40%辛硫磷乳油(连云港立本作物科技有限公司),1.8%阿维菌素乳油(连云港立本作物科技有限公司),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南京南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 000 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槟榔粉(提取比例15∶1,质量比)(宝鸡市方晟生物开发有限公司)。

1.1.2 腐烂茎线虫

由本实验室在甘薯块茎上接种培养所得,包括成虫和不同虫态的幼虫。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各种药剂分别配制100 和150 倍液2 份母液,同时配置约200 条/mL 的线虫悬浮液备用。用移液枪吸取0.5 mL 线虫悬浮液置入5 mL 离心管后,各浓度处理线虫液统一设定为2 mL,根据总容量分别计算对应 400、600、800、1 200、1 600、2 400 倍液所需要的母液量和用水量。配置处理液时,先将计算好的用水量加入离心管的线虫悬浮液中,接着加入不同稀释倍数所需的母液量;将配置好的不同倍数处理液摇匀后置于试管架上,在25°C黑暗培养箱中分别处理24、48、144 h,镜检观察线虫死亡率。镜检时分别将处理液倒入凹面皿中并置于体视显微镜下统计存活状态,线虫存活状态通过针刺法测定,即线虫僵直不动为死虫,弯曲蠕动状态为活虫[14]。试验通过计算不同外源物对线虫的校正死亡率(击倒率)来测定各外源物对线虫的敏感性。空白对照设为清水组,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个处理的线虫数量约为100条。

死亡率=死亡线虫数/总线虫数×100%

校正死亡率(击倒率)=(处理组的死亡率-对照组的死亡率)/(100-对照组的死亡率)×100%

1.2.2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9 和DPS7.05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处理24 h后腐烂茎线虫对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

不同外源物处理24 h 后,腐烂茎线虫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见表1。在6 个供试材料中,氯溴异氰尿酸处理和枯草芽孢杆菌处理对线虫击倒率均较高,其中氯溴异氰尿酸在400~2 400 倍液下对线虫的敏感性较强,击倒率达86.69%以上;而枯草芽孢杆菌在400~800 倍液下,对线虫击倒率也达到93.69%以上。辛硫磷、阿维菌素和噻虫嗪不同浓度处理24 h后对线虫敏感性较差。

表1 处理24 h后腐烂茎线虫对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

2.2 48 h后腐烂茎线虫对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在48 h 后腐烂茎线虫对各处理液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见表2。氯溴异氰尿酸在不同浓度处理下对线虫药效表现良好,枯草芽孢杆菌对线虫也表现出较好的敏感性;而槟榔粉部分浓度处理下的击倒率低于处理24 h 的击倒率,表现为部分线虫有复苏现象,这可能与供试药剂药效及线虫耐受性有关。其中,枯草芽孢杆菌、噻虫嗪和阿维菌素部分浓度处理下的击倒率与处理24 h相比,对线虫的防效均有所提高。

表2 处理48 h后腐烂茎线虫对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

2.3 144 h后腐烂茎线虫对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在144 h 后腐烂茎线虫对各处理液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见表3。氯溴异氰尿酸在6 个不同浓度处理下对线虫击倒率达96.70%;阿维菌素800 倍液处理144 h 击倒率在61.36%;辛硫磷对线虫的击倒率较低,槟榔粉在400~600 倍液下对线虫击倒率达到82.70%以上,噻虫嗪在400~600 倍液下对线虫击倒率高达96.70%,此3 种药剂1 200、1 600、2 400倍液下药效较差;枯草芽孢杆菌在400~800 倍液下对线虫的击倒率在76.36%~96.70%,但在其它几个浓度下,线虫的敏感性下降。

3 讨论与结论

腐烂茎线虫在田间主要为害当归、甘薯和马铃薯等作物地下部组织,其为害较为隐蔽。线虫体壁外存在角质层,通透性差,抗逆性强,且神经系统不发达,杀线剂又多为神经毒剂,使得线虫病害的化学防治难。往往是一些毒性较高的药剂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从实验结果来看,腐烂茎线虫对辛硫磷的敏感性并不高,不同浓度处理不同时间对线虫击倒率均不强,室内测定药效并不理想,这与漆永红等[12]报道结果较为一致。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在2 400 倍液处理24、48 和144 h 时,各处理均无线虫复苏现象,表现出稳定的防控效果,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而噻虫嗪作为一类低毒内吸杀虫剂,在400~600 倍液下对线虫表现出较好的防效,随着稀释倍数增加,对线虫敏感性降低。枯草芽孢杆菌在试验中对线虫击倒率较高,表现出较好的防控效果,但在个别处理中存在线虫复苏现象,这种线虫的假死现象在赵立荣等[14]研究中也有报道;但鉴于该药剂有较好的击倒率,在生产上建议将其作为防控线虫的药剂轮换使用。试验中也发现,槟榔粉作为一类植物源材料,在400~600 倍液下表现出较好的击倒效果,可作为固体药剂的填充材料用于线虫防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对杀线虫剂的实际应用只有一个定性的指导作用,其作用在于筛选出具有使用前景的杀线虫剂[14]。本试验仅对6 种药剂(外源物)的直接触杀作用做了初步筛选,而其他不同药剂之间的混配是否具有增效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表3 处理144 h后腐烂茎线虫对不同外源物的敏感性

猜你喜欢
辛硫磷阿维菌素外源
外源甘氨酸促进火龙果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
具有外源输入的船舶横摇运动NARX神经网络预测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助剂“犇牛金刚钻”+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草地贪夜蛾药效试验
外源水杨酸对盐胁迫高羊茅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1.8%阿维菌素微乳剂对菜青虫的田间防效研究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苹果中辛硫磷残留
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中辛硫磷的残留量
辛硫磷对大白菜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
近三年农药登记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