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椰子生长适应性调查及产业发展建议

2021-06-24 09:04李和帅李海明陈思勤赵松林王为辉刘蕊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椰子海南生长

李和帅 李海明 陈思勤 赵松林 王为辉 刘蕊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椰子分中心∕海南省热带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海南文昌 571339;2 儋州市农林科学院 海南儋州 571700;3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海南海口 571101)

为了解海南省儋州市各乡镇椰子种质的分布和生长状况,探讨在儋州种植椰子的可行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联合海南省儋州市农林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有关专家对儋州市各乡镇椰子种质的分布、生长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椰子在儋州市的适应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该市产业化发展椰子种植提出建议。

1 调查时间、地点及方法

1.1 调查时间

2019年10月。

1.2 调查地点

儋州市那大、东成、峨蔓、洛基、马井、木棠、排浦、新州、中和、大成、海头、南丰、王五、雅星、南丰、光村镇等乡镇与和庆农场。

1.3 调查方法

通过对各椰子种植点进行田间调查,用GPS仪定位其海拔高度与经纬度,记录各调查点的椰子生长情况,拍摄椰子植株主要性状照片,根据其性状确定种质的类型。

1.4 调查内容

调查椰子的分布、生长状况、产量及种质类型,收集有关图片资料。对椰子植株生长状况、果型、果色等性状进行记录。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乡镇椰子的生长概况

调查了18 个乡镇4 个品种,结果见表1、图1~12。

2.2 行道树、绿化树以海南高种椰子为主

调查发现,儋州市境内的行道树、绿化树中椰子树较多,在市区、各乡镇街区道路,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都种植部分椰子树作为行道树;各级政府大院、中小学校园内也种植了椰子树,且长势良好。这些行道树、绿化树都以海南高种椰子为主,说明儋州市全境都可以种植海南高种椰子树,长势良好。

2.3 大面积种植以文椰系列品种为主

图5 峨蔓镇盐丁海南褐椰

图6 中和镇东坡书院海南绿椰

图7 马井镇海南绿椰

图8 大成镇海南绿椰

图9 那大中兴大道海南黄椰

图10 和庆农场文椰4号椰子苗

图11 光村镇文椰3号椰子苗

图12 热科院试验场11队文椰3号椰子苗

另外,儋州市境内的矮种椰子也长势良好,其中和庆农场种植文椰4 号椰子150 亩(1 公顷=15 亩),光村镇某私营业主种植的文椰3 号椰子200 亩、文椰4 号椰子20 株,热科院试验场十一队于2016 年种植文椰3 号椰子20 亩,2019 年种植文椰3 号椰子200 亩,均长势良好,说明文椰3 号、文椰4号椰子完全能在儋州地区正常生长。热科院原机关楼前方右侧有一株约40 年株龄的文椰3 号椰子树,开花结果较多,说明从40 年前至今,文椰3号椰子在儋州地区就能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

综上所述,椰子在儋州市各乡镇均能正常生长,且长势良好。

3 儋州市气候环境特点与椰子的适应性分析

儋州市处于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的南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受岛内中部隆起的五指山脉的阻隔,处于背风面,又濒临北部湾,故又有独特的小气候[1-3]。

3.1 气温

儋州市年平均气温23.5℃,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16.7℃,最热的7 月平均气温27.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大于20℃的月份有9个月,极端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为5.9℃。而椰子在年平均温度24~25℃以上,温差小,全年无霜的地区就正常开花结果;但偶尔遇到低温,短时间极端温度达0℃也能忍受[1-6]。

3.2 降雨

儋州雨量适中,各地年雨量900~2 200 mm,年均1 815 mm,大部分地区达1 500 mm 以上。分布不均,雨量分布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椰子在年降雨量1 300~2 300 mm 且分布均匀,无明显旱、雨季之分的地区生长发育最适宜,降雨量接近上述范围也能正常生长[1-6]。

3.3 风力风速

儋州市各地年平均风速1~4 m/s,南部山区年平均风速小于2 m/s,中部丘陵地区年平均风速2.0~2.9 m/s;每年平均出现4 次台风,风力12 级以上的台风出现机率低。椰子抗风力比较强,一般3~4级风对其生长、发育、产量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有利,7~8 级风力对叶片、果实的产量影响不大;9~10 级风力会有一些椰果被吹落,个别叶片被吹断;11~12 级以上台风影响较大,影响当年及隔年椰果的产量[1-6]。

3.4 海拔

儋州市南部和东南部低丘陵区地面标高100~200 m,13座500 m以上的山峰分布在这一带;北部和西北部滨海平原台地和火熔岩台地高5~100 m。椰子在海拔320 m以下均能种植,海拔300~500 m,气温尚高,雨量足的地区也能生长良好,产量也很高;即使是在五指山地区种植于海拔400 m 的椰子,生长、发育、结果良好[1-6]。

3.5 日照

儋州市各地太阳辐射强,光热充足,年平均光照时数在2 000 h以上,西部沿海最多,达2 500 h左右。椰子要求有充足的阳光,一般认为年总光照量要达到2 000 h就能生长良好[1-6]。

3.6 土壤

儋州市的土壤有砖红壤、水稻土、紫色土、潮沙泥土、沼泽土、石质土、菜园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沙土、红色石灰土和赤红壤等土类。椰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各种土壤生长,适应性比较强,从海滨沙地到内地粘质土,从排水不畅但不积水的低地到排水良好的山坡地,从强酸性的泥炭土到碱性的石灰土;海岛上的珊瑚分化土、火山土等都可种植[1-6]。

综上所述,儋州市的自然环境条件满足椰子的生长需求。

4 关于儋州市发展椰子产业的对策与建议

4.1 因地制宜选择品种

应根据各地的海拔、地形地势和降水情况搭配种植不同的椰子品种.因为儋州市北部地区比较干旱,南部地区降水较多;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下降,北部和西北部海拔较低[1-3]。所以,建议在北部、东南部地区大规模种植海南高种椰子或杂交种椰子,在西南部地区和水源有保证的地块可以大量种植矮种椰子,如文椰2 号、文椰3号、文椰4号椰子。

4.2 充分利用边角地和摞荒地

从儋州市实际来看,在每个乡村划定一块大面积完整的土地用于种植椰子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要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道路两边、边角地种植椰子,在房前屋后可以种植矮种椰子,在道路两边、边角地可以种植高种椰子或杂交种椰子[4-6]。

目前,儋州市摞荒地较多,干旱季节蝗虫横行[7],需要喷洒大量农药进行防治,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如果利用这些摞荒地种植椰子,既能减少蝗虫的危害,降低环境污染,又能繁荣当地椰子鲜果市场,满足当地居民和游客需求,经济效益显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良好。今后还可以发展椰子采收、销售、加工业,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前景看好。

4.3 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椰子虽然粗生易管,但是其生长过程中也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尤其是干旱季节。种植椰子苗以后,要及时浇水,要根据植株生长阶段、种植园的土壤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保证种苗后期生长的需要[8-13];否则椰子苗要么长不好,要么会很快死亡,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和促进社会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在此之前,海南各地已经有不少这方面的教训。

4.4 保留原种植地的土地性质

建议政府要了解老百姓内心的需求,在不改变现有土地性质的前提下推动大规模种植椰子,如果某地块现在是林业用地,种植椰子后应该仍然界定为林业用地;如果某地块现在是农业用地,种植椰子后应该仍然界定为农业用地,种植户按照农业用地使用[14-17]。要不然,农户在农业用地上种植几年以后,政府将该地块划定为林业用地,农户不能再以农业用地进行使用、管理,将会大大挫伤农户种植椰子的积极性,不利于整体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椰子海南生长
砥砺前行
碗莲生长记
海椰子
摘椰子
结椰子喽!
椰子变变变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