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变换中的模型提炼与探究

2021-06-25 19:44倪秀静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对应点顺时针等腰三角

倪秀静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由此引发思考,可否借助几何直观把复杂的图形变换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提炼出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找到这类问题的本质。

一、问题探究

我们先从例1的解法谈起。

例1:如图,将△ABC绕点P顺时针旋转得到△A′B′C′,则点P的坐标是 _______。

【分析】根据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相等。

先根据图形可知点A的对应点为点A′,点B的对应点为点B′,再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到旋转中心在线段AA′的垂直平分线上,也在线段BB′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两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旋转中心。

【解答】解:∵△ABC绕P点顺时针得到△A′B′C′,

∴点A的对应点为点A′,点C的对应点为点C′,

作线段AA′和CC′的垂直平分线,它们的交点为P(1,2),

∴旋转中心P点的坐标为(1,2).

二、提炼模型——让“动”起来的图形“静”下来

通过例1,我们发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关键点是要抓住图形旋转的性质,即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由此推断出旋转中心必在对应点连线AA′和CC′的垂直平分线上。那我们能不能进一步思考,如果我们将旋转中心P和对应点连接起来,那么此时构成的三角形△PAA′、△PBB′、△PCC′会是什么性质呢?在旋转的过程中,旋转角可以用图形中哪个角来表示呢?

【分析】根据图形旋转的性质可知PA=PA′,PB=PB′,PC=PC′

所以首先可以判定△PAA′、△PBB′和△PCC′是等腰三角形。

由旋轉的定义可知,此时旋转角可以用∠APA′,∠BPB′,∠CPC′来表示。

因为旋转图形的整体性,所以图形上每一个点绕P点的旋转角度都相同。

即∠APA′=∠BPB′=∠CPC′

由图可知此时∠CPC′=90°,∴∠APA′=∠BPB′=∠CPC′=90°

可以判定△PAA′、△PBB′和△PC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从这一分析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在例1里,由于旋转角为90°,所以对应点和旋转中心构成的三角形不仅是等腰三角形,而且还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是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这一性质决定的。

那么这一结论,是不是也适用于其他旋转的图形呢?

由之前的问题分析可知: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这一性质始终存在,那么结论是否成立就取决于旋转角度了。不难想象,如果旋转角为180°时,这时两个对应点和旋转中心三点共线,是不能构成三角形的。由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可知,这时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如图。

而只要旋转角度小于180°,这时这三点必可构成三角形,而这个三角形由旋转的性质决定了其只能是等腰三角形。至于是什么样的等腰三角形又取决于旋转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大小,即旋转角(顶角)为90°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角(顶角)为60°时,为等边三角形。我们将该结论提炼为如下的模型:

三、模型应用

例2:如图,在Rt△ABC中,∠ACB=90°,AC=5cm,BC=12cm,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到△BDE,连接DC交AB于点F,求△ACF与△BDF的周长之和是多少。

【分析】根据模型思想,关注两个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构成的三角形△BCD。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旋转角∠CBD=60°,BC=BD,则△BCD必为等边三角形。再利用三角形周长定义得到△ACF与△BDF的周长之和=AC+CD+AB+BD,接着由△BCD为等边三角形得到CD=BC=BD=12,于是就可以计算出△ACF与△BDF的周长之和。

例3:如图,将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连接AA′,若∠1=20°,则∠B的度数是      。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A′C,然后判断出△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AA′=45°,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A′B′C,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B=∠A′B′C。

【解答】解:∵Rt△ABC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C,

∴AC=A′C,

∴△ACA′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AA′=45°,

∴∠A′B′C=∠1+∠CAA′=20°+45°=65°,

由旋转的性质得∠B=∠A′B′C=65°。

当然,解决图形变换问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只是抛砖引玉,用意在引导学生找到问题本质,把复杂的图形变换问题变得简明、形象,从共性的条件中提炼模型,让模型为自己所用,积累数学分析经验,领略数学模型思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对应点顺时针等腰三角
凸四边形的若干翻折问题
三点定形找对应点
最后才吃梨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一定一找”话旋转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
比较大小有诀窍
自由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