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1-06-29 21:19李红为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49期
关键词:新课程心理健康心理

李红为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加关注小学生的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更加关注小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尊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解释是依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与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新课程改革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加关注小学生的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更加关注小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尊严。这要求小学教师不仅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心理辅导员,完成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

当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小学生身边经历的事物同时发生急剧的变化,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比自己的父辈多,笔者认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育的责任。在过去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小学生很容易被满足,比如考试取得一个高分数,仅需一粒糖的奖励便会欣喜若狂,而今进入了物质非常丰裕的小康时代,绝大多数的家庭生活富足,再加上家长过于宠爱自己的孩子,孩子在物质方面的要求能够得到超额满足,造成了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物质刺激根本不会当回事,表现出对什么事都满不在意。有的家长将教育自己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由于忙于工作或生意,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于是就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则相当疼爱第三代,悉心照顾小学生生活方面的问题,但是另一面,祖辈往往缺乏与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再者因为照顾小学生的太多,造成了小学生的能力很难得到发展。

家长的期望值过高。有部分家长过于敏感孩子的分数,比如孩子把90分的试卷带回家,家长不但不给予表扬,反而认为分数不理想,反问为什么得不了100分,对孩子考试不及格时,到家后非骂即打,给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精神压力。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了孩子一出家门就像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会任性放纵。

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过强。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导致在班级集体表现出极其自私狭隘,缺乏交流合作。还有的小学生觉得自己挺聪明,过于表现自己,只是老师没有给他表现的机会,就顽固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违反课堂纪律,有的则是一落千丈,永不再回答老师的问题。

以上种种因素告诉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则需要高度重視,认真对待,集思广益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新课程改革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以下笔者谈两点在新课程改革中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抓住教室这个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做到室内尽最大限度地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陶冶小学生情操,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这样能够大大充实小学生的生活情趣。学校和教师要顺应小学生的天性,以实现小学生的幸福成长。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包括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际氛围等,在学校则是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活动的人文因素与空间。

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育教学以生为本,尊重小学生,关爱小学生,为小学生服好务,让小学生逐渐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彻底改变传统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用亲切的面孔、和谐的口吻、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倾心交流,倾心听取小学生的心声,以此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小学生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情况下,必然尽情释放他们潜在的创造能量,自然地表露出他们的困惑疑问,毫无顾虑地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2、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逐渐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师生感性的交情是爱心的投入,是心理交融的保证。教师要善于关注小学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重点关注存在各种缺点和心理障碍的小学生。有些小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往往在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这些小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容易对学习和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教师要善于把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低,前提是深入了解小学生,善于与小学生沟通,适时充分进行谈心、交流,倾听小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小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老师真诚的倾心的爱去呵护每名小学生,使小学生的心灵能有寄托,情感得以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小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通过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使小学生及时感受到帮助,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小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以此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新课程改革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小学生逐步养成健康上进的心理,才能为小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雪、陈少华、张兴贵、曾毅等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01月。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

猜你喜欢
新课程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