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写景散文的群文教学

2021-06-29 06:12黄小兰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1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写景群文

黄小兰

摘要: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的第七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我设计现当代写景散文的群文教学,主要是把《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这三篇散文作为教学的对象展开的,把课题定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景散文群文教学

一、设计理念

一是落实任务群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专题学习原则的指导下,赏析《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这三篇散文的景物描写语段。二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升综合素养,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感悟作者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的情思。三是重视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与成果展示,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笔,完成“寄情于景”的片段写作。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散文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散文的鉴赏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介绍

通过本单元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意已经整体感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与《我与地坛》。学生对散文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经有所掌握,但对散文鉴赏的能力和散文写作能力仍较欠缺。

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 复习前面单篇散文学习的有关散文的文体常识。

2.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郁达夫、朱自清、史铁生的生平与创作风格。

三、核心素养目标

基于学情、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

1.赏析《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这三篇散文的景物描写语段。

2. 结合文本、写作背景领悟不同作者在不同作品中的不同的情感。

3. 重视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与成果展示中,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动笔,完成“寄情于景”的片段写作。

设计意图:1.根据《2017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的要求。2.本单元主题的任务群归属: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写景散文的写作。3.根据单元的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学情要求:本单元课时设计为六课时,本节课为第四课时,学生已经整体感知《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的大体脉络,但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仍然有所欠缺。

四、教法和学法

依据核心素养目标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确立的教学方法为:点拨法、情境法、探究法。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所以,学法上我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赏析、小组合作、写作的步骤。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引用诗句和王国维的言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导入本课,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语言魅力和美丽。如教师说:大千世界,山川草木本无情,但是由于文人墨客把自己的感情富于其中,于是便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凄美。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七单元散文学习《一切景语皆情语》。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散文的意境当中。

(二)合作探究与分享

第一步:设计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为了深刻理解本文,本环节主要采用讨论法,点拨法,通过层层提问。让同学整合学习。为此,我设计的问题是:

着重阅读《故都的秋》第3—4段、《荷塘月色》第4—5段、《我与地坛》第一部分的第3、5、7段,请找出这些段落的意象是什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完成下面的表格。

设计流程:给学生五分钟的小组合作交流时间,并要求小组合作交流时,执笔同学把答案写在卡片上。

第二步:全班交流,分析内容。

设计构思:给5分钟给学生分组探究,每组派代表来回答,再由教师点拨。明确感受《故都的秋》通过破屋、训鸽的飞声、天色、日光、牵牛花、槐樹的落蕊、扫帚的丝纹等来营造凄清、幽静、悲凉的意境。《荷塘月色》通过荷叶、荷花、荷波、流水、月光、淡淡的云、青雾、树影来营造朦胧、祥和、静谧的意境特点。《我与地坛》通过琉璃、门壁、高墙、雕栏,柏树、野草、荒藤,蜂儿、蚂蚁、瓢虫、雨燕、太阳、落日、暴雨、秋风、早霜、落叶来营造荒芜、富有生机、苍凉的特点,以及通过母亲的人物描写塑造母亲的意志坚忍和爱毫不张扬人物形象。

设计学习环节:首先设计五分钟的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要求小组合作交流时,执笔同学把答案写在卡片上。其次设计小组合作分享环节:鼓励小组派出代表交流并且上台展示答案。最后,老师评价总结环节。

设计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升综合素养,并在个性化学习的过程与成果展示中,呈现独特的个性与发展。

设计意图:把《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这三篇写景散文作为教学对象进行单元群文阅读教学,预设完成的第一个教学目标:赏析《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这三篇散文的景物描写语段。

(三)小组合作与探究

设计问题:这三篇散文描绘的同是北京的景象,但他们的意象意境很不相同,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写作背景赏析。

设计环节:首先学生独立思考三分钟,其次学生交流,并叫其他同学评价,也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明确答案:因为三篇散文写作的背景不同、作者创作风格的不同以及他们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所以导致他们选取的意象不同,营造的意境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也不同。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上一个“合作探究与分享”教学活动环节,并在找出景物的基础去领悟作者的情感,完成《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提升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能力的要求。

(四)拓展延伸

设计问题:期中考试以后,有的同学成绩理想很欣喜,有的同学成绩不达预期很失落。不同的同学有不同所见所感所悟。请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描写一个景物片段,书写自己的所见所悟。(100字左右)

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目标要求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中一定要有真实、复杂的情境。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运用学科知识、方法、思想和价值观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给予我们思考的源泉与思考。所以在拓展延伸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学生考完期中考试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设计学习方式: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所以这里采用的学习方式是片段写作。

设计学习环节:首先预设五分钟的写作环节,其次预设学生交流分享构思心得环节,最后老师小结环节。我预设的学习时间为10分钟。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预设完成教学目标三:自己动笔,运用“寄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完成片段写作。

(五)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这一环节中,我是让学生朗读《荷塘月色》的第四自然,引用国学大师王国维的名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在读中再一次感受写景散文的魅力和美丽。

(六)布置作业,巩固新课知识

对于我们的校园,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为题,写一篇散文。不少于800字。

设计意图: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写景抒情散文的写作。巩固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反思

基于以上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这三篇现当代写景散文的群文教学得以顺利完成。在教学实践上,按照《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群文教学目标,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虽然在群文教学设计及单篇教学设计的组织上破费周章,可本群文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鲜明突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版(修订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  ISBN978-7-107-34738-2

2.3年高考2年模擬.语文:必修.下册:人教版/曲一线主编.—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8  ISBN  978-7-5656-5877-8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写景群文
荷塘月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荷塘月色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荷塘月色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