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厂房屋面双T板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29 03:34赵国栋段世薪周学军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1年9期
关键词:挠度预应力承载力

赵国栋,段世薪,李 窍,宋 杰,周学军

(1.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31; 2.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31; 3.山东建科特种建筑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31;4.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可提高构件抗弯、抗剪承载力,减小构件正常使用状态挠度与裂缝宽度,可加固处于高应力、高应变状态且难以卸荷的构件。体外预应力构件因具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尤其适用于大跨度结构[1]。目前,关于体外预应力构件的研究多以无粘结预应力构件有关成果为依据,较少考虑构件二次效应的影响,JGJ/T 279—2012《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2]与GB 50367—2013《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3]均给出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混凝土构件极限承载力、挠度计算公式,但公式中未考虑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及二次效应的影响,且仅适用于原混凝土构件为非预应力构件。

张永群等[4]对预制混凝土双T板采用的粘贴CFRP布及钢板加固方法进行试验研究;杨学中等[5]应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玻璃采光屋面钢梁;左廷忠等[6]应用后张预应力法施工大型场馆超长无缝结构。

基于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大跨度混凝土构件研究现状[7],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体外预应力筋束高、转向装置数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束高、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等。

1 可行性分析

以L06GT08《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双T板》[8]给出的24m跨双T板为例,其中截面宽度200mm,截面高度950mm;上翼缘计算宽度1 860mm,计算高度50mm;肋梁宽100mm,预应力筋采用14根抗拉强度标准值为1 860N/mm2的φs12.7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抗压强度标准值23.1N/mm2,抗拉强度标准值1.89N/mm2。

计算得到截面有效高度为900mm,判断截面类型为第一类T形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为0.49,依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第11.2.2条的规定,受弯构件加固后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为0.42,与《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第5.2.1条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可取0.4的规定基本一致。相对受压区高度为0.047<0.4,可知该构件具有足够的富余度,保证构件适筋破坏,因此可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进行加固。

2 有限元分析

2.1 模型建立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7个双T板有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编号为2-100,2-200,2-300的双T板分别设置2个转向装置、100mm束高,2个转向装置、200mm束高,2个转向装置、300mm束高,编号为3-100,3-200,3-300的双T板分别设置3个转向装置、100mm束高,3个转向装置、200mm束高,3个转向装置、300mm束高。为研究加固效果,设置未采取加固措施的双T板为对照组。

图1 有限元模型

2.2 2-100双T板承载力与变形

施加体内预应力时,双T板预起拱200mm。体内预应力、体外预应力、外荷载施加结束后2-100双T板混凝土应力云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施加体外预应力过程中,肋梁底部混凝土受压、上翼缘混凝土受拉,但混凝土压应力、拉应力均未达到抗压、抗拉强度设计值,预应力施加过程中未对双T板造成损坏;施加外荷载过程中,肋梁底部混凝土逐渐受拉,上翼缘混凝土逐渐受压,直至上翼缘混凝土发生受压破坏、预应力筋发生受拉破坏。

图2 2-100双T板混凝土应力云图

加固后的其他类型双T板混凝土应力变化与2-100双T板相似,不再赘述。

采用降温法施加预应力,2-1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当外荷载施加至约10kN后,预应力筋应力增长变快,此时跨中受力区混凝土开裂,构件刚度降低,可将10kN作为开裂荷载;达到开裂荷载前,体外预应力筋与体内预应力筋应力增长基本同步;达到开裂荷载后,体内预应力筋应力大于体外预应力筋。

图3 2-1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

2-100双T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达到开裂荷载前,双T板基本处于弹性阶段,跨中挠度较小;达到开裂荷载后,跨中挠度增长变快,体内预应力筋与双T板协同变形。

图4 2-100双T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双T板采用先张法有粘结体内预应力筋,跨中截面预应力筋变形量最大,按GB 50010—2010(2015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的有关规定计算正截面承载力。由于体外预应力筋仅端部受约束,自由段变形均匀,跨中截面应变增长速度较体内预应力筋缓慢。同时,随着双T板挠度的增加,体外预应力筋二次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导致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加较体内预应力筋缓慢。如果体内预应力筋与体外预应力筋起始张拉控制应力相同,体内预应力筋应力较体外预应力筋应力提前达到抗拉强度设计值,先行破坏,极限荷载为14.83kN。

2.3 2-200双T板承载力与变形

2-2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当外荷载施加至约11kN时,预应力筋应力增长变快,此时跨中受力区混凝土开裂,构件刚度降低,可将11kN作为开裂荷载;继续加载,体内预应力筋应力较体外预应力筋应力提前达到抗拉强度设计值,先行破坏,极限荷载为14.87kN。2-200双T板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较2-100双T板大。

图5 2-2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

2-200双T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达到开裂荷载前,双T板基本处于弹性阶段,跨中挠度较小;达到开裂荷载后,跨中挠度增长变快;2-200双T板最大挠度较2-100双T板大。

图6 2-200双T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2.4 2-300双T板承载力与变形

2-3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如图7所示,由图7可知,当外荷载施加至约12.3kN时,预应力筋应力增长变快,此时跨中受力区混凝土开裂,构件刚度降低,可将12.3kN作为开裂荷载。继续加载,体内预应力筋应力较体外预应力筋应力提前达到抗拉强度设计值,先行破坏,极限荷载为14.90kN,可知2-300双T板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进一步增大。

图7 2-3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

2-300双T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如图8所示,由图8可知,达到开裂荷载前,双T板基本处于弹性阶段,跨中挠度较小;达到开裂荷载后,跨中挠度增长变快,最大挠度进一步增大,约为-450mm。

图8 2-300双T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2.5 3-100双T板承载力与变形

3-1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如图9所示,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如图10所示。由前文研究及图9,10可知,开裂荷载为10kN,极限荷载为15.38kN;达到开裂荷载前,双T板基本处于弹性阶段,跨中挠度较小;达到开裂荷载后,跨中挠度增长变快,最大挠度约为-310mm。

图9 3-1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

图10 3-100双T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2.6 3-200双T板承载力与变形

3-2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如图11所示,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如图12所示。由前文研究及图11,12可知,开裂荷载为11.5kN,极限荷载为15.86kN,均较3-100双T板大;达到开裂荷载前,双T板基本处于弹性阶段,跨中挠度较小;达到开裂荷载后,跨中挠度增长变快,最大挠度有所减小,约为-270mm。

图11 3-2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

图12 3-200双T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2.7 3-300双T板承载力与变形

3-3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如图13所示,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如图14所示。由前文研究及图13,14可知,开裂荷载、极限荷载进一步增大,分别为12.5,16.33kN;达到开裂荷载前,双T板基本处于弹性阶段,跨中挠度较小;达到开裂荷载后,跨中挠度增长变快,最大挠度约为-250mm。

图13 3-300双T板跨中预应力筋荷载-应力曲线

图14 3-300双T板荷载-跨中挠度曲线

3 双T板力学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3.1 体外预应力筋束高

未采取加固措施的双T板开裂荷载为7kN,极限荷载为12.2kN。2-100双T板开裂荷载、极限荷载明显提高,表明体外预应力技术可提高构件承载力,减小构件挠度。随着体外预应力筋束高的增加,体外预应力筋二次效应的影响逐渐加大,预应力筋合力作用点距受压区混凝土形心轴的距离逐渐增大,进而造成力矩逐渐增大,双T板承载力虽有所增加,但增幅有限,宜将束高控制为100mm。

对于弹性工作阶段,束高对加固后双T板跨中挠度的影响较小。截面开裂后,截面刚度减小,对于设置2个转向装置的双T板,随着束高的增加,跨中挠度逐渐增大;对于设置3个转向装置的双T板,随着束高的增加,体外预应力筋对截面刚度的贡献增大,使跨中挠度出现减小现象。

双T板混凝土强度较高,强度等级一般为C40~C50,且受压区为T形截面,受压面积较大,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6.2.10条规定得到的受压区高度远小于规范限值要求,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时可选择较大的配筋量。

3.2 转向装置数量

转向装置数量主要影响体外预应力筋二次效应,转向装置数量未对双T板开裂荷载产生明显影响,但随着转向装置数量的增加,相同束高的加固后双T板极限荷载有所提高。

对于弹性工作阶段,转向装置数量对加固后双T板跨中挠度的影响较小。达到开裂荷载后,双T板跨中挠度逐渐增大,体外预应力筋二次效应逐渐明显,设置3个转向装置的双T板跨中挠度明显减小。

加固后双T板破坏始于体内预应力筋达到抗拉强度设计值,设置2个转向装置的双T板体外预应力筋二次效应小于体内预应力筋,存在不协同工作情况,体内预应力筋与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差异较大;设置3个转向装置的双T板体外预应力筋二次效应较小,体内预应力筋与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差异减小。

体外预应力筋应力随着双T板变形的增加而增大,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一般大于《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第5.1.9条规定的100N/mm2,由于加载过程中体外预应力筋无明显屈服点,为使加固后的双T板具有一定安全储备,建议计算时将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取为100N/mm2。

4 结语

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双T板,可有效减小双T板跨中挠度,提高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应选择合适的体外预应力筋束高,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束高增至一定程度时,体外预应力筋二次效应越来越明显,束高增加后双T板极限承载力未见明显提高,建议将束高取为100mm。转向装置数量对体外预应力筋二次效应具有一定影响,应设置合理数量的转向装置。如果体内预应力筋与体外预应力筋起始张拉控制力相同,体内预应力筋应力较体外预应力筋应力提前达到抗拉强度设计值,先行破坏。因此,建议根据不同的体外预应力筋束高选择不同的张拉控制力,保证体内预应力筋与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同时达到抗拉强度设计值。为使加固后的双T板具有一定安全储备,建议计算时将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取为100N/mm2。

猜你喜欢
挠度预应力承载力
采用UHPC实现无预应力的简支变连续设计分析
无黏结预应力框架结构的拆改加固设计
再生混凝土抗剪键接缝受剪性能及承载力计算
桥梁施工中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基于挠度分析的等截面连续梁合理边中跨跨径比
水生态承载力评估 引领流域结构减排
Spontaneous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spasm diagnosed with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A case report
基于长期监测的大跨度悬索桥主梁活载挠度分析与预警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检测及其加固
听说你低估了一辆车的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