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筒的简易确定

2021-06-29 04:39黎福明伏邦国
西部皮革 2021年11期
关键词:脚腕脚型长靴

黎福明,伏邦国

(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随着制鞋业的发展,我国在世界鞋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以发展成制鞋大国,但由于各种原因,现设计人员的思路很多还停在互相抄仿,没有一个创意设计概念,没有个性特点,为了丰富我国鞋业设计内容,增强竞争力,本人通过设计靴型中发现,长靴的设计可根据脚型的变化规律来找出一种可操作性强的设计方法。

本文主要以人体站立姿势静态和动态时的关系,构建出长靴的靴筒设计方法,可按脚型规律的变化来设定出脚腕的中心线,并按中心线为基础来变换各种靴筒的鞋款,改进因经验设计而经常出现的靴筒偏歪现象来达到操作简单,设计上有数据为依据,同时便于传授,便于掌握。

1 脚与鞋的关系

鞋的制造离不开楦型的选取,而楦的设计依据离不开人体脚型的变化规律。要深入理解出鞋的功能,就必须对脚的各种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和知晓。比如人体在走路、站立、座着等姿势下的重心有所不同,而为了使鞋能在各种运动的作用下能起到较好的支撑力,就要处理好脚在各种姿态下的重心着地点,同时要处理好重心垂直关系;人体在平地站立的姿态下测得脚的前掌凸度点规律值为68.8%L,重心点规律值为18%L,因这种姿态的尺寸较接近于运动时的尺寸,从这一数据可得知成鞋或鞋楦的设计,基本按上述着地点来设计和制造作为参考数据,是按这两点为重心着地点。

而在前掌凸度点和后跟重心点的确定后,也要考虑脚与楦体的前后跷关系,因为在各种鞋靴造型中,有各种的跟高,而跟高尺寸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前跷的高低;因为人们赤脚在地面走路时,脚的运动呈滚动状态,先是后跟着地,再到脚围部位,最后才到脚趾,但当脚趾着地时,后跟即时提起,再重复前面的运动过程。而在脚跟提起时,脚底后身与地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角度(一般为47~49 度之间)。为满足脚的这一要求,鞋的成型(楦的造型)就必须要根据这一角度来确定楦的后跟高度,使前掌凸度点作为前后的分界点,让出现杠杆运动原理,使人们在运动中发挥连接作用,减少不便。楦的前跷如何确定,是与人在行走和站立时所作出的运动姿态,而造成脚的受力状态有直接关系,当人赤脚踏地自然站立时,双脚的脚趾是自然跷起,并与地面形成一定的角度;但是随着脚后跟的不断提高,这一角度将会逐渐减沙至消失,为使这一原则在鞋型中得到应用,就确定其比例为:平跟鞋的前跷较高,随着后跟的增高,前跷就自然降低,但一般不要低于5 mm,否则成鞋走路就会出现鞋头铲地现象。这也符合人的运动规律,因人的跟高增加,其人体重心就往前移,前跷就会降低,为保证人体在穿着走路时的平衡,不管前跷和后跷如何变化,其脚腕的后跟重心点是保持垂直状态,这也保证了在设计靴筒的后身高度时,可以按脚腕重心为设计尺寸依据。

2 中心线的确定

中心线是指我们在设计长靴时,先按中心线为基础,再找出相对应的脚型宽度及类型不同来设计出靴筒的造型。而这中心线的确认,是按脚型在不同姿态下站立时脚腕的高和宽的尺寸来确定,因为不管人们穿着多少跟高的鞋(即不管楦的后跷多少),其人的重心应是与地面保持垂直关系不变,因在脚型分析上,这有一脚的跗骨与腓骨的交叉点来起到骨块间的连接运动作用,也就是人体在平地站立时,脚的后跷重心是通过这一点来支撑人体的,而当人体后跷升高,人的整体重点前移,前跷降低,为保证人体的站立平衡,这一交叉点也相应移动,即其重心点是会改变,但垂直关系是不会改变的;这样在设计长靴时,可按这一点、线来确定中心基础线,就容易设计出多种多样尺寸的鞋靴:

从图1 中看出,人们在任何运动状态下都是以脚兜跟围为活动中心,同时又是连接于脚腕最近处,而为保证人体的重心垂直地面不变,其脚型都是以垂直运动状态下来活动,其重心应以垂直运动为原则。

图1 运动状态下的重心位置

如何能保证这一中心线成垂直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直角坐标原理来确定。也就是在楦体的基础上,先确定出每种楦型的前跷和后跷高度尺寸,再找出楦的前掌凸度点,后跟骨上沿点。

这样在楦的单边版上,就可确定出中心线,步骤如下(尺寸为成人鞋号,如图2):

(1)先画坐标。

(2)按楦的前掌凸度点,后跷高,后跟骨上沿点,包三点来画出单边图。

(3)按脚腕高度规律52.19%L 定出T1,并画出T1 点的垂线。

(4)按脚腕围86.23%÷2 为单边尺寸,找出宽度T1 点,在T1、T1 宽度上再分1/2 点,以这点为中心,画宽度的垂线,这样即可完成。

3 靴筒的确定

这里靴筒设计尺寸,主要指脚肚高和膝下高,短靴因在脚腕以下设计,故不用考虑其中心线,只利用坐标确定单边图即可。

在长靴的确定上,必须要知道三个基本数据,分别为脚腕、脚肚、膝下的高度和围度,因为靴的设计依据是脚型;而在长靴的确定上,只要根据脚肚高或膝下高的数据,再以中心线为基础,按各鞋款要求,分别向两侧量取各自宽度即可,同时要考虑材料的厚度和结构不同有少许区别,表格如下:

以表1、表2 中,我们可按中筒(或长靴)来举例说明;

表1 设计参考数据

表2 设计参考数据

例:男素头楦25 码

L=265 二型半S=243 平跟=30步骤:

(1)首先在图2 的基础上设计。

图2 中心线的确定

(2)在纵坐标线上量取BT2=300,并作横垂线于中心线。

(3)以脚肚宽量180÷2=90 为起点,按中心线分别向西侧量取90 宽为T2 T2。

(4)作T2 垂线于楦统口位量T1 点,有些设计可将T1 移后5 mm 定筒口线,而后跟线向前量T1 T1=3--5 定出脚腕宽度(全封闭后移5 mm)。

(5)将T2.T1.C 三点连线,给画出靴的后跟弧中线造型(如图3)。

图3 靴筒的确定

这样中筒靴型基本确定,在这一尺寸范围内可以变化出各种鞋款。

假设是长靴设计,同理,先定出膝下高T3,在其高度的基础上,以中心线向两侧量取宽度T3 T3,因考虑膝下围比脚肚围窄,故在单边尺寸上膝下宽减入5 mm,使其形成脚下肢成弯曲造型。

如果我们设计全封长靴筒又如何呢?同理,首先确定出各尺寸高度,再以中心线分别向两侧量取宽度数据便是,由于全封闭靴筒要宽些,所以在宽度确定后,靴简相应要加宽(留工艺加工量)。

从上述长靴筒的变化中,不管后跷高度有多少,在坐标基础确定出鞋的中心线,再根据各种鞋款就可设计图纸,这样当我们完成鞋面的成型工艺后,不管跟高多少,靴筒都会保持垂直状,也就保证了人体在各种运动姿势下或站立时,其重心都会随着移动而垂直关系不变。

猜你喜欢
脚腕脚型长靴
足下的秘密:选对鞋型让你更好看
廓形+过膝长靴
常转脚腕有助于降压
四肢冰凉,转转脚腕
给你的脚测测“国籍”
散步前给你的脚测测“国籍”
给你的脚测测『国籍』
浅谈脚腕力量在芭蕾舞中的训练方法及重要性
腿脚怕冷转转脚腕
长颈鹿的长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