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文化文创产品研究

2021-06-29 04:39严绍佳赵起
西部皮革 2021年11期
关键词:鱼皮赫哲族文创

严绍佳,赵起

(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1 赫哲族文化背景与现况

赫哲族是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虽然人口较少,但他们却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祖辈世代居住在黑龙江的三江流域地区,是典型的渔猎民族,常年以捕鱼打猎为生。

赫哲族历史上经历多次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最少时只有三百多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赫哲族的生活才初步得到稳定,人口在缓慢地回升,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达到了5354 人。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赫哲族年轻一代都向着城市靠拢,使赫哲族古老的鱼文化受到威胁。老一辈手艺人的逐渐逝去,年轻一代的远离,导致出现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无人继承与发扬的严峻情况。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不断推出民族文化复兴与发展计划,这样一方面能保护一个文化的繁衍,另一方面能根据其悠久的文化进行现有艺术种类的推展。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要在保留原味道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合,能接受并承担起时代的评价。所以应该培养和鼓励各民族同胞将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开拓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结合之路。

2 赫哲族文化产品设计基本元素

2.1 赫哲族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能够交流沟通的重要媒介。赫哲族语言在赫哲族文化传承的几千年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赫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赫哲族使用的语言在语系上属于阿尔泰—通古斯语满语支,因为没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字,所以语言在族群交流和文化传承上就显得尤其重要。目前记录在案的赫哲族人中,会完整赫哲语的人已经不多,且都是一些高龄老人,所以赫哲族语言的传承就变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赫哲族饮食文化

赫哲族的食鱼文化全国闻名,有杀生鱼、刨花、鱼干、炒鱼毛等,其中杀生鱼最为出名,将当地的特产,鳇鱼、鲤鱼、胖头鱼、草鱼、大马哈鱼等鱼为原材料,处理干净后将鱼肉切成细丝状,加上简单的调料便可使用,现在杀生鱼更是作为赫哲族的特色菜来进行推广。

2.3 赫哲族伊玛堪

赫哲族的伊玛堪传承已久,据史料记载,伊玛堪起源于清末民初时期,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是赫哲族特有的一种说唱文学形式。它以讲唱古史和英雄故事为特色。“伊玛堪”说一段唱一段,不用乐器伴奏。“伊玛堪”的内容,有的传唱英雄事迹,有的讲述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还有的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神话寓言故事。

现如今,会赫哲语和伊玛堪的人已不多,只有为数不多的高龄赫哲族老人还会说、会唱一段,为响应国家号召和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开发和保护的要求,经过这几年对赫哲族老人的走访、记录,系统地整理出了目前现存的赫哲族传说、神话、寓言故事,还有为数不多的伊玛堪。

2.4 赫哲族鱼皮画

赫哲族的鱼皮画是赫哲族的传统艺术,多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将处理过的鱼皮进行剪切、粘贴、镂刻,从不同角度都可以看出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审美意识。在以前,赫哲族都是在鱼皮衣服上制作一些简单的鱼皮图案用来装饰,现在发展为独立的一种鱼皮艺术画,赫哲族人民在吸取了汉族图案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本民族的文化内容与现代艺术形式接轨,创造出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法。

目前市面上能够看到的鱼皮艺术品多为民俗一类的剪贴画,受到图腾文化的影响,鱼皮画里包含着大量的鱼纹图案和生命树等具有神话色彩的纹样作品,除了这些还有描绘赫哲族捕鱼和生活时场景以及东北独特地域文化元素的作品,还有刻画传统节日、民族图案、十二生肖、动植物、人物肖像等的艺术品。(如图1 和图2 所示)

图1 鱼皮麻雀(来源:笔者自摄)

图2 鱼皮莲蓬(来源:笔者自摄)

2.5 赫哲族乐器

赫哲族的乐器相对来说较为简单,除了自制的狍皮鼓外,仅剩的一类乐器就是自制的口弦琴,赫哲族的口弦琴主体由四棱铁条做成,钢丝薄片做舌簧,演奏时通过拨动舌簧,控制呼吸的方式让口弦琴发出声音。赫哲族的口弦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传承至今天,能熟练弹奏的人已不多,所以口弦琴也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开发和保护的对象。(如图3 所示)

图3 赫哲族口弦琴(图片来源于网络)

2.6 赫哲族鱼皮衣

赫哲族沿江而居,因鱼而生,一直以来,捕鱼和狩猎是赫哲族人衣食的主要来源。他们一般以鱼肉和兽肉为食,穿的衣服也大多数是用鱼皮和各类兽皮制成。这种延续发展几千年下来特殊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赫哲族独具特色的渔猎文化。

赫哲族人制作鱼皮衣会大部分选用大马哈鱼和鲤鱼、胖头鱼等鱼类做原材料,因为这些鱼类体型较大,可利用的鱼皮面积大,鱼皮脂肪层厚,制作出的衣服保暖性和防水性较好。通过上千年的摸索,他们已经知晓各类鱼皮的特性,能够灵活利用鱼皮来制作服饰,大致可分为鱼皮长袍、鱼皮短衫、鱼皮裤、鱼皮鞋、鱼皮手套、鱼皮帽子等。(如图4 和图5 所示)

图4 鱼皮衣(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5 鱼皮靴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3 赫哲族文创产品

3.1 文创产品含义

文创产品,顾名思义是文化类创意产品,指的是依靠创作者的艺术技能、创作天赋和文化积淀,对现有文化和产品进行再创作,赋予产品新的灵魂,通过对文化内在精髓的把握用创意图案或者创意造型的形式附加到产品上,让产品成为知识的载体,说简单点,文创产品就是创意价值的产品化。各种艺术品、文化旅游纪念品、办公用品、家居日用品、学习用品、科技日用造型设计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文创产品。一个不错的创意让一件简单产品附加上超出用户所期待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让大众产生购买的欲望,这便是文创产品遍及天下的魅力所在。

黑龙江地区的文创设计因2016 年的《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开始,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口号响起,给黑龙江地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各地区的文创设计都掀起了热潮。在这一时期,赫哲族的文创设计也出现了萌芽趋势。黑龙江地区的民俗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成为当时创新设计的首选,主要是民俗文化深入人心,更贴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所以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少数民族文化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保存下来的民族所特有的宝贵财富,一直保留着最原始的文化面貌,传播范围也是相当有限,直到与外部艺术相交流与融汇后才让传播有限的少数民族文化走进了人民大众的视野。

3.2 赫哲族文化产品开发的必然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已经慢慢失去了实用特性,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深度剖析,研究新的产品形式,以符合当代人民的消费需求,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化的整个过程。产品创新只是把文化的承载物进行新的形态设计,它的核心工艺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依然是具有赫哲族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产品。简单来说就是:文化元素——表现载体——当代审美观——现代艺术产品。从赫哲族文化中提取出文化元素或工艺手法用现代设计的方法进行整合创新,创作出新的赋有赫哲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文化产品或艺术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以传统文化为主的产品增加隐形价值。

3.3 赫哲族文化产品开发

如今,赫哲族在本民族文化上的产业发展已经步入正轨,市场反应状况良好,随着全国各地文创产品的兴起,传统的文化形式产品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为响应时代变化发展需要,黑龙江地区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创新设计赫哲族文化产品,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赫哲族文化的发展和继承问题。

赫哲族文化产品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对其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并不是简单地模仿和照抄,而是大胆探索与创新,实现产品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收藏性的完美整合。在赫哲族文创产品中饰品占很大一部分,主要是制作精美、实用性强,可以作为服饰搭配或家庭装饰。赫哲族的鱼皮工艺是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以鱼皮为原材料,将赫哲族图腾元素实体化,更能体现出图腾的神秘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把鱼皮的纹理与现代荷包的造型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天然纹理的艺术品等。这一类的艺术品种类在这几年一直是对外交流展示的主要产品。

近几年,国内一些大型博物馆在文创产品设计和销售上都获得了极好的市场回应,各地都争相模仿,推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来带动本地文化传播,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基于前者经验,赫哲族也开始进行大面积的文创产品设计,从文化用品到生活用品和服装服饰,都开始加入了赫哲族文化元素。多元素多形式的文创产品,给消费者提供了充足的选择空间,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加入赫哲族文创产品开发的队伍,设计出的产品越来越成熟,接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

4 结语

赫哲族文创产品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继承载体,不仅要保留民族文化精髓在其中,还要做到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对促进本民族地区的文化经济、提高民族整体实力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出现在大众视野,不同的文化在相互碰撞,应该抓住机遇取长补短,创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鱼皮赫哲族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鱼皮画的传承与发展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徐薇娜鱼皮镂刻作品
鱼皮帮助烧伤病人快速恢复
烧伤后“植入鱼皮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