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探究

2021-07-01 09:51甘红燕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预习培养策略思考

甘红燕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学习习惯必须从一年级抓起。”处于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他们本身喜欢模仿,能够被塑造的空间更大,习惯最容易养成,借助有效的、系统性的教学培养,引导学生在达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实现良好的习惯培养。本文先简单介绍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意义,然后就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策略;预习;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0-0153-02

On the cultivation of good mathematics learning habit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grade one

GAN Hongyan   (Kushui Street Primary School,Yongdeng County,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mentioned: "good learning habits are formed from childhood,so learning habits must start from the first grade." In the first grade stage of students,they like to imitate,can be shaped more space,the most easy to develop habits,with the help of effective,systematic teaching training,guide students to achieve learning tasks at the same time,to achieve good habits.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athematics learning habits,and then analyzes how to cultivat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develop good mathematics learning habi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Mathematics learning habits;Training strategies;Preview;Thinking

對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阶段,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数学教师在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授课时,需要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将这一习惯坚持下去,终身受益。

1.培养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当下一年级小学生学习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更有自主性,他们往往能够充分利用时间,有规律地展开学习和休息,往往不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过多监督和指导,这就是良好学习习惯所带来的自主能力的体现。其次,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方法。很多研究者认为,实现数学的教学开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智力成长,这点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而学生所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其实就只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学习思维及方法,长期坚持会让小学生养成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最后,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如果能够在数学教课过程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数学教学的辅助就成功了一半。根据对小学生心理和心智发展的分析,他们对知识的感知力更多地取决于他们对这方面知识的兴趣,有了这种稳定而积极的兴趣,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果,并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小学生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对课堂教学来说,预习能够直接对其开展的效率产生影响,所以,引导学生实现合理的预习习惯培养极为重要。虽然学生小,但培养起来却容易,只要教师坚持训练,同时在课堂中给学生灌输预习的方法,予以正确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掌握。良好的预习习惯包括明确预习内容,阅读例题,能知道例题的解题方法,尝试相关练习,将不明白的知识点进行标记。根据心理学家的相关研究实践,促进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能够让学生更早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而且预习能够引导学生在真正教学开战之前对学习进行探索,并在这种探索里面,对遇到的问题提前进行研究,能提升他们的求知欲,也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堂学习。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很多学生在家里都备受宠爱,甚至是家里的少爷或者公主,家长几乎包办了一切,针对这种情况,会反复要求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就是最棒的学生。经过一周的训练,学生逐渐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学生在课前学习上具备良好的习惯主要有:在桌面上摆放好课本以及文具,或是课堂上讲课内容中需要的一些工具。比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这课时,提前准备好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上课用起来直接可以拿出来观察、对比。再如每节课学生都应自觉准备好小棒,随时都可以用来数或摆。

(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是通过听以及说还有读写等行动来实现的,其中懂得如何倾听是其中的关键之一。善于倾听就是学生要专心地聆听老师与同学的话语,要理解其对话,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还要有耐心,认真听完老师或同学的讲话后再发言,即使同学的发言有错误,也要等其话讲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数学课程标准》里面明确表明,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类的活动里面,并且懂得倾听和交流、表达。因此,要让学生从小开始养成倾听这一良好习惯,不仅要让他们认真去聆听,更要在一个能够操作的、具体要求前提下,进行倾听。比如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编一些口令,比如认真听或者身体坐直等口令,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倾听,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快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夠主动积极的倾听,作出积极反应。

除此之外,作为教师,也要注意教学方法,认真备课,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等活动,使课堂生动有趣,方式灵活多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努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切入点。教师要懂得发挥自己的声音优势,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配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以吸引学生听讲的注意力,小学生注意力差,维持时间比较短,所以需要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善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能够直接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反映,很多教师都借助作业来对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尤其对于那些还没习惯认真去对待作业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实现学生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培养包含了:一是学生要对题目认真审视,在运算时要认真核对。要想正确解题首先得理解题意,在读题时要认真、仔细,不要漏看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二是对于已经完成的作业,要独立进行检查和验算;三是要养成及时改错题的习惯,要弄明白是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四是使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要做到少涂改,干净整齐。此外,让学生改掉家长陪写做作业的情况。学生只有实现了完善的学习习惯培养,才能促进自身的成绩提升,而且只要教师引导的方法得当,而且坚持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那么学生就能够很好的养成认真作业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在检查作业时可以予以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或者开展个人或小组竞赛,进行优秀作业评比,把好的作业展示出来,既能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又不容易让学生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在写作业时不会随便敷衍,而是认真的完成,且正确率高,培养孩子认真、细心的习惯。

(5)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里面,实现数学思维的思考是最为重要的事情,思考带来问题,问题引发思考,只有这样的过程,才能让学生更加了解到数学所涵盖的本质信息以及价值,也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思考习惯及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行为,本质上还是思维性的行为,只有多加思考,才能更好的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及掌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努力。第一,要促进学生思考的欲望引导,善于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创设思考情境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踊跃答题,比如开放性题目,□○□=9 ,10=□○□时,先让学生自己思考,独立解题,然后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在讨论中动脑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的兴趣。第二,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鼓励他们主动的对问题进行多方探索,并进行多样化的思考开展。一旦学生形成了这种积极的思考习惯,那么学生在思维方面就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在获取到学习灵感的同时,就能够实现创新的思考和实践开展。此外,学生在做题前,要认真读题,对于没有理解的题目就多读几遍,直到学生能够完全理解为止,让学生从主观上愿意去学习,教师和家长不能着急,孩子读一遍不会就告诉怎么做,把孩子独立思考的火苗扼杀掉。

(6)培养孩子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

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让学生能够明白数学在实际生活里随处可见,更能够让学生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平时经常接触到的东西入手,在具体事件中进行学习,可以通过“画一画”、“数一数”具体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到知识。比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设计模拟购物环节:出示几种文具用品的价格,请小朋友分别当营业员和购物者,现场模拟购买文具用品。在买与卖的过程中感受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及计算算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课后的家庭作业安排:可以让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超市里逛逛,找一找哪些商品的价格是一元,依照自身需求独立进行购物活动。这样做,让学生在生活的实践里进行学习,并将数学的学习融入到实际的生活中。

3.结语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能够更好的推进学生从学会直接到会学进行转变,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今后的学习开展。然而,这一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慢慢养成的。在数学学习上,良好的习惯培养是与每天课堂的学习分不开的,比如学生的预习以及复习行为,比如学生课堂的听讲,比如学生的课堂思考还有反思学习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春英.浅析培养小学一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6(23).

[2]蒋振邦.浅析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4)。

[3]陈倩.小学一年级学生体验数学途径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 (5):130.

[4]孟光吉;;习惯,打开学习之门的钥匙——谈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03).

[5]贾娇.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预习培养策略思考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