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坝监掣官高凤翰

2021-07-02 09:30◎颜
江苏地方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扬州八怪泰州郑板桥

◎颜 萍

(泰州图书馆,江苏泰州 225300)

泰坝是明洪武年间分筑在泰州北门城外草河、稻河上的东坝与西坝,二坝相距不远,为阻挡江水灌涌、减少里下河水患之设,往来客货船只到此须翻坝换船前行。

历史上,两淮地区一直是重要的海盐产地。清初两淮有三十处盐场,其中泰州辖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角斜、栟茶十场,是国家盐税的纳税大户。泰坝筑成后,泰州所产之盐往来运销均要经过此处,因而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到清代更是盛极一时。中国古代盐、茶等物资的产销由官方控制,民间禁止私下买卖,但因为利益的诱惑,从盐场偷贩私盐现象屡禁不止。明朝初年,原驻泰州的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迁往扬州,泰州盐引批验所也同时迁往仪征,这两处盐务机构的迁出,对泰州盐务的管理及秩序整顿实为不利。

此后,私盐夹带贩卖之风愈盛。清雍正十一年(1733),为从源头加以控制,两江总督尹继善奏请朝廷在泰州设立泰坝监掣署,派专员管理盐务,负责对往来盐运核查、称重、盖印、签单及纳税等,同时稽查通、泰两地偷漏夹带私盐的情况。朝廷采纳了尹继善的建议,并于同年设立泰坝监掣署,首任监掣官是上海县县丞郝大伦。雍正十二年,高凤翰从歙县县丞调任仪征县丞,不久被拣选为泰坝第二任盐务监掣。

高凤翰(1683—1749),字仲威,亦字西园,号南村,晚号南阜山人,山东胶州人。乾隆二年(1737)因病右臂致残,以左手书画,后又自称“后尚左生”“丁巳残人”“老痹”等。他是我国17—18世纪著名的扬州画派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注:扬州八怪作为一个派系共有15 人,非特指8人)。高凤翰一生多才多艺、勤奋不辍,诗词、书法、绘画、篆刻、制砚无所不精,尤以书画闻名于世,并酷爱文物收藏与鉴赏,是扬州八怪中唯一的北方人。据王凤珠、周积寅所编《扬州八怪现存书画目》一书所载,扬州八怪15 人作品有8000 件之多,其中仅高凤翰一人就有600 余件。他一生还成书《砚史》(4 册)、《汉印谱》《南阜山人诗集》《桑梓之遗》等,著述宏富,被称为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左手艺术大师。

高凤翰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便受到艺术的熏陶。他在青年时代曾先后到崂山、庐山、江宁等地游历,眼界开阔,相与往来的多是长者和名流,如蒲松龄、王渔洋等。高凤翰常托人将诗文呈与王渔洋求教,很得王的赏识,但二人数度失之交臂,王渔洋去世前留下遗言收其为私淑门人,嘱长子代为收徒,这一切对高凤翰后来卓越的艺术成就起了不可忽视的启发和激励作用。

尽管高凤翰才华出众,但在科考上却连遭失败。直至雍正六年(1728),46 岁的高凤翰应举“贤良方正科”,考取一等,才算有了着落。第二年被发往安徽省试用,任歙县县丞始入仕途。此后几年内,高凤翰先后被提拔为休宁和绩溪县令,但均因上司的频繁更换而作罢。雍正十一年底,两江总督高其倬将高凤翰从歙县调任仪征县丞兼泰坝盐务监掣。

高凤翰曾在家乡胶州编修过《山东盐法志》,故以对盐务管理得心应手。不过泰坝监掣署为新设机构,初时没有署衙,官员只能在舟中处理公务。雍正十二年正月高凤翰到泰州上任,上任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积极规划建造坝署。道光《泰州志·公署》中记载坝署“在北门外西仓大街,雍正十二年监掣高凤翰请项建设”,有“大门三间,二门三间,东西厢房六间,大堂三间,东披房一间,书房三间,住室三间,小楼三间,厨室三间,群舍十二间”,初始共40 间,乾隆、嘉庆年间的后任盐官又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建。泰州人习惯上呼坝署为“泰坝衙门”,惜今已无存。

高凤翰本是风雅之士,诗书俱佳,于是他在坝署大堂东壁上嵌入刻有隶书“盐津总会”四字和行书诗三首的两条横石以记其事。

今复原的泰坝衙门建筑

高凤翰为人正直,对精忠报国的岳飞极为敬重,在泰州他与友人常游的地方是岳王墩(今泰州海陵区泰山公园内,又称泰山,其上有岳祠)。到泰州后,高凤翰多次拜谒岳祠,曾先后绘过多幅岳王墩画作,并有题诗、题跋。其中一幅《岳台春晓图》题跋为:“海陵西城有老斥堠,为武穆公所筑,以览形胜防北侵处耶。土人眷公功德,因为立祠其上祀之。地饶桃柳,春时为州人游赏地,携榼呼酒,邈然犹知念孤忠壮绩者几人哉?上巳过之,实申椒桂之思,归途耿耿,纪时以诗。”高凤翰认为到岳武穆祠登高,是凭吊和缅怀岳飞等忠义之士的,而游人却呼朋唤友踏青赏花,又嘻嘻哈哈饮酒作乐,实在破坏了这等意境,所以心中甚是不快,并且“归途耿耿”。在这段记载中,将高凤翰憨直迂厚的性格展露无遗。

因为对岳王墩有着深厚的感情,高凤翰参与监修了岳武穆祠,岳庙墙上至今嵌有雍正十二年知州李必成与高凤翰等人所立的《重修泰州岳武穆祠记》碑石。不仅如此,高凤翰亦将雍正十年(1732)从西湖岳飞后裔家中临摹过岳飞和岳云的画像,留贮岳墩脚下的放生庵中供奉。画像上有高凤翰的题识赞跋,夏荃在《退庵笔记》卷七中说“公行书、隶书、左手书俱工,行书杂隶体尤工,赞语亦精绝,堪与像并垂不朽矣……”嘉庆十一年(1806),画像又被重新装裱。

然而可惜的是,后来画像竟不翼而飞了。泰人陈祖培在手稿《悔庵笔记》中记录,民国年间放生庙僧人如祥嗜抽鸦片,为筹毒资,竟将寺庙历代珍藏的高凤翰、郑板桥等名人字画偷偷变卖,陈祖培等访之不得,甚为惋惜。

除此以外,高凤翰还重修了三贤祠,祠在今海安市凤山,所祀为宋朝的张纶、范仲淹、胡令仪三人,又称宋三先生祠。

高凤翰在泰州为官的四年间,公务之余喜欢探幽访古,颇有闲情逸致。他曾到过泰州的北山开化禅寺,作有《泰州北郭寺僧收藏书画颇多,以诗赠之》:

好事山僧类辩才,梁间匣子苦难开。

书生何用深回避,不是萧郎奉敕来。

高凤翰也是制砚高手,他集砚、铭砚的巅峰时期是在泰州,因“维扬通泰两州澄泥旧砖于砚品中称美材”(高凤翰语),所以制砚多用泰州出产之各色澄泥砖。高凤翰在泰坝任上先后制砚、铭砚多达数十方,同时在泰州辑成《砚史》初稿,内收三百方拓砚图。

高凤翰以书画闻名,其实诗文亦出众,早年王渔洋遗命收其为徒就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不过后来高凤翰创作的大量诗文多以题诗形式出现在书、画、砚中,艺术盛名之下,文采反而被人忽略了。高凤翰有一首批判现实主义的诗歌,为雍正十二年在泰州所作《捕蝗谣》,歌谣通俗又形象,将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刻画得入木三分:

蝗起,蝗起,四乡报不已。

问蝗多少?报蝗人摇手,遮莫论顷捕论亩。

官来捕蝗,作么赏格,一枝板打两条腿,刀笔吏滑来吊诡。

刀笔杀人,不能杀蝗,官去诈食官来藏。

蝗食苗,吏食瓜,蝗口有剩苗,吏口无遗渣。

儿女哭,抱蔓归,迎空号天天不知,吏食瓜饱看蝗飞。

在泰州,高凤翰遇到了他一生中的莫逆之交郑板桥。据清道光《泰州志·名宦》记载高凤翰官泰坝监掣时:“……喜吟咏,暇日与兴化郑燮,邑中王家相、田云鹤辈相唱和。”郑燮即郑板桥(1693—1765),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因诗、书、画闻名,世称“三绝奇才”,“扬州八怪”之一。高、郑二人志趣相投,相知相交十六年,成为艺术上的挚友。郑板桥常用的印章“七品官耳”和“板桥”均出自于高凤翰之手,高凤翰去官后郑板桥亲刻“砚田生计”印相赠。高凤翰于胶州殁后,郑板桥用六分半体为其题写了墓碑“高南阜先生墓”。

高凤翰在泰州时仕途一帆风顺,这与卢见曾的提携和庇护是分不开的。乾隆元年(1736),卢见曾出任两淮盐运使,时驻扬州,他寄情吟咏,喜与名流往来唱和,并于第二年春在扬州平山堂举办了盛大的文坛聚会——平山堂雅集。卢见曾十分欣赏高凤翰,又兼同乡同门(同为王渔洋门人),因而在聚会中以上宾之礼待之。此时高凤翰监掣官任期将满,卢见曾准备向两江总督推荐他升任仪征县令。

然而好景不长,时隔不到数月,卢见曾因平山堂雅集遭人妒恨,旋即被劾丢官遣戍。由于卢、高二人素来交好,高凤翰首当其冲受到牵连,亦以“结党营私”罪名羁留扬州候审。突如其来的厄运,使高凤翰原有的风痹症(中风先兆)恶化,右手残废,腿脚亦不灵便。同年六月高凤翰虽被宣告无罪,但已成残人,去官离开了泰州这个伤心之地,从此寓居扬州。

右手废弃,这对于一个书画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但高凤翰是个不屈不挠的人,尽管半身不遂,却以惊人的毅力,尝试用左手代替右手进行创作。渐渐地,高凤翰的左手书画娴熟了,别有一番生拗涩拙的味道,终成一绝。也正是寓居扬州的五六年时间里,高凤翰与画坛革新派“扬州八怪”如金冬心、郑板桥、汪士慎、李方膺、边寿民等相投契,相互交流技艺、相互启发,成了与“扬州八怪”一脉相通的画派。在扬州,因生活所迫,他不得已卖画为生,一时“西园左笔”声誉鹊起,扬州的富贾名流无不以拥有他的左笔书画为荣。有郑板桥诗为证:

《砚史》摹本第十

西园左笔寿门书,海内朋交索向余。

短札长笺都去尽,老夫赝作亦无余。

按理来说,泰州留存的高凤翰遗墨遗物应该不少,但至今面世者寥寥。清邑人夏荃收藏过高凤翰赠陈端(泰州人,山东平度知州)的左手诗小横批,此外又购得高凤翰的隶书诗篇:“树老石瘦知何处,欲把黄茅缚一间。伴得几枝香雪卧,不须放鹤也孤山。”夏荃在他的《退庵笔记》中赞道:“……其翰墨流传极多,至今邑人得公寸楮,甚爱重……”然而以上这些仅止于文字记载。笔者目力所及,泰州市图书馆藏有“盐津总会”等两幅石刻拓片和《砚史》摹本30 幅。另据《退庵笔记》记载,当时的松林庵二门有两个石鼓,是用木头雕成的,相传为盐官高凤翰所置,这对木鼓与高氏的一方铭文石砚“随行砚”(雍正九年铭于歙县任上)现收藏在泰州市博物馆。或许泰州民间还有高凤翰的作品流存,只是不为人知。

出仕江左是高凤翰命运的转折点,幸与不幸,无法辨清。以小小的八品芥子官而后遭遇一连串的沉重打击,可谓大不幸——若非出仕,何来遭诬被劾、风痹去官乃至早早离世?然而祸福相依,就艺术生命而言,这却又是高氏不幸中的大幸了——若非泰州之行,怎能融入多姿多彩的扬州文艺圈中?怎能成就日后著名的左笔大师?

泰州自古是“汉唐古郡,淮海名区”,历史上的名人多有往来泰州的,如范仲淹、岳飞、文天祥、孔尚任等。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高凤翰在泰州的知名度远没有其他人高,但他在艺术上的建树却是独一无二的,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今,在泰州市海陵区老西河的涵闸上,矗立着一组大型浮雕,重现了当年高凤翰建造泰坝署衙时的情景,这是泰州人民对这个曾经为官泰州、造福一方的艺术家永远的纪念。

猜你喜欢
扬州八怪泰州郑板桥
泰州海陵区刚柔相济 深抓中小企业责任落实
幸福水天堂——泰州
郑板桥:挣脱“小人儒” 回归“君子儒”
泰州古韵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
郑板桥劝学
扬州八怪的交往圈与李方膺的被存在
及时雨
兰竹石图与郑板桥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