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视域下生态旅游发展实证研究※
——以四川省荥经县为例

2021-07-02 08:33冯丽萍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资源旅游

李 婷 何 星 冯丽萍

(1.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2.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域旅游发展逐步经历了“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义乌模式”为代表的市场经济的初级发展阶段;以“晋城模式”“农安模式”为突出代表的进一步发展阶段;以“栾川模式”“婺源模式”“淳安千岛湖效应”为代表的新时期县域发展新模式。如何实现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生态持续发展,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协调发展,是当前县域旅游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县域空间、生态角度,选取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有典型性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阐释。

荥经县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条件,生态旅游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1]在大成都经济区的一体化发展要求下,雅安需要强化生态旅游优势融入成都城市群,并发挥其区位的桥头堡作用,辐射攀西、链接康藏。荥经作为雅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便利的交通区位和较好的环境承载力,在与攀西、康藏的合作中,在融入区域的生态旅游网络中,有条件参与区域的分工,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结合建设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县的契机,荥经县将“全面生态、全域景区”发展理念融入旅游开发中,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优化生态旅游发展要素结构和空间布局,倡导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使生态旅游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2]

1 荥经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1 区域条件分析

荥经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处雅安市腹地,东北接雅安市雨城区,东南邻洪雅县,西南连汉源县,西交泸定县,北靠天全县。县城距离省会成都175km,前临成都经济辐射圈,背靠“三州”两个扇面,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据了很强的区位优势。

荥经县地处川西生态文化旅游区内,是雅安生态多样富集区的组成部分,是大成都经济圈旅游经济增长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通向大香格里拉世界级生态旅游区和西藏及川西世界级生态旅游区两条世界级生态旅游区的交通要塞,是天然的旅游中转站。同时,荥经凭借自身的丰富旅游资源和优良森林生态环境,也是区域旅游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吸引点,不仅有条件融入区域旅游体系,共享发展,而且有发展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便利条件。

1.2 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优势

1.2.1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荥经县山环水绕,森林覆盖率达到76%,气候湿润,植被繁茂,云蒸霞蔚,景色优美,生态环境优势突出。县域内有离成都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有国内最大的观景平台——牛背山,还有世界最大的野生珙桐林。除了这些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外,还有大相岭自然保护区,有险峻奇峰、低谷幽涧,也有参天古树、山中古庙。荥经县优美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成为荥经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天然优势。

1.2.2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荥经县古称严道,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市中部,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有传说中的“孟获城”,文化渊源颇深,文物古迹较多,其代表有严道古城遗址、茶马古道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春秋战国时代的巴蜀墓群遗址、严道邓通铸钱遗址、荥经砂器古作坊遗址等。县境悠久的历史,铸就了其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构成了荥经独特发展的优势,境内有姜家大院、开善寺、云峰寺、严道古城遗址等历史性纪念建筑,还有何君尊楗阁刻石、烈士陵园、红军石刻等古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县境内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共同为县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3 生态旅游资源条件分析

按照国家关于资源分类标准(GB/T18972—2003),根据荥经县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特征,其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耦合度。具体见表1。

表1 荥经县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统计表

1.3.1 生态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从表1可以看出荥经县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富集度高。有多样的生物景观、地文景观、水域景观、气象景观等资源,且山地森林、河流峡谷都保持着良好的原生状态,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基础。县境内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分布广泛,县境内南北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又产生了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的地域组合,有利于在空间上合理优化结构和层次开发。各生态旅游区具有不同的旅游产品,互补性强,更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3]。总体上表现为以秀美的山水为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以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底蕴的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自然与人文的旅游资源相互包含,相互补充,相互衬托,既增加了旅游资源的内涵,也增添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县域内旅游资源条件较好,可以通过对自身旅游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提高旅游品质,打造独树一帜的特色生态景观。同时也具备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可以通过区域嫁接扩大旅游市场,打开知名度,成为区域旅游的亮点。

1.3.2 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由于荥经县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且组合度较高,本文运用综合评价法和权重因子评价法,采用层次性、系统性、代表性、非兼容性和区分判别性的标准和原则对生态资源因子进行删选。选取其中14个旅游资源因子,并用累加型模型对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1)

式中,Qi为第i个评价因子权重,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分值,n为评价因子数目。

通过综合评价法和权重因子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累加型模型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如表2、表3所示的各因子权重及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又参照一般通行标准,生态旅游区分为优秀旅游资源(>40分)、优良旅游资源(30分~40分)、良好旅游资源(20分~30分)3种类型,通过累加型模型计算总分得出:荥经县境内优秀旅游资源有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荥经砂器作坊遗址、野生珙桐林、牛背山、严道古城遗址;优良旅游资源有云峰寺、姜家大院、姜家大院、开善寺、烈士墓园;良好旅游资源有严道铸钱遗址、茶马古道遗址。

表2 各个因子权重结果一览表

表3 旅游资源评价结果表

1.4 县域旅游发展中的不足

1.4.1 发展和保护的矛盾突出,资源型经济亟待转型

县境内生态较为脆弱,现有的产业多为资源消耗型产业,对环境的破坏较大,荥经具有深厚而多元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具备发展生态经济的天然基础,现有的产业发展对生态文化资源的利用不足。随着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提出,荥经的产业亟待转型。

1.4.2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荥经县虽然有丰富的景观与文化旅游资源,但开发利用率低,基本都还处于原生状态。至今没有形成比较鲜明和知名的文化形象与体系。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意识的不足,造成荥经目前旅游产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产值对GDP的贡献只有25%,并且主要是以仓储运输、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等传统的服务业为主,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贡献基本可忽略。荥经县旅游业的长期被忽视使旅游产业本身基础薄弱,未形成良好的以旅游产业为核心的、关联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体系,因而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1.4.3 旅游链不够完善

尽管荥经县资源富集,但旅游功能服务配套设施滞后,旅游交通和旅游服务系统尚不够完善,旅游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旅游产业链衔接不够紧密;旅游餐饮、住宿、游乐、购物仍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新开发的景点和旅游项目多且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了大规模的开发资金被占用,融资渠道困难;旅游发展联动程度不足,缺乏特色品牌战略,旅游地形象宣传不够,难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一体化旅游产品体系;同时缺乏专门旅游管理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化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程。

2 县域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笔者以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为调查点,随机抽样采用游客自填的方式,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3份,回收率93.6%,其中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达89.3%。通过对旅游者年龄层次、客源地等人口学特征进行调查,使用IBM SPSS19.0软件对游客的人口学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李克特五分制方法定量分析游客的旅游感知行为动机和对生态旅游要素的评价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受调查游客年龄结构特征为:36~45岁占总调研对象的32.61%、18~25岁占26.09%、26~35岁占19.57%、18岁以下为14.13%、46~59岁占7.61%。而荥经县主要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组成为:四川地区占57%,重庆地区占26%,湖北地区占9%,贵州地区占6%,其他地区占2%。细分四川省内市场,成都市占13%,资阳、南充、宜宾、广元、绵阳分别占6%、4%、3%、3%、3%,成为荥经县内主要旅游客源市场来源。

2.1 游客感知行为特征分析

通过采用李克特五分制方法对游客的旅游感知行为动机和荥经旅游资源吸引力进行定量分析可知,游客出游的主要动机得分依次为:休闲度假(M=3.98),增进亲友情感(M=3.68),亲友推荐(M=3.41),释放工作压力(M=3.33),探新猎奇(M=2.86)品尝美食(M=2.73)。同时,对游客的重游意愿和旅游频率调查得出:愿意再次重游的游客为81.52%,不愿意再来的游客占18.48%;第一次来旅游区的占77.17%、第二次来旅游区的占14.13%、第三次来旅游区的占8.696%。以上分析说明游客对当地旅游景区有满意的感知度。

2.2 大成都地区生态旅游市场分析

成都市是四川省最大的游客输出中心,更是川内对荥经最大游客输出市场;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两城市人口多,交通便捷且地域距离较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超过2万元,潜在游客市场巨大,且城镇居民出游热情高。[4]通过对两城市的居民出游方式和偏好进行调查研究,如图1所示。

图1 两市游客出游目的饼状图

由图1可知,两市居民的出游目的80%以上是为了休闲娱乐,其次是为了放松身心,摆脱工作压力而疗养健身的目的。而两市在出游方式和吸引物偏好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调查发现:成都市居民在参加旅游方式上,更加偏重于自助驾车、家庭农家乐的旅游方式;喜欢的旅游资源类型主要为水域、地文、气象风光;休闲方式从年龄结构来看,中青年体育运动休闲、水上活动偏好比较突出,青少年对科技探险、家庭活动比较偏好,中老年则偏好家庭活动、历史文化旅游活动。重庆市居民一般和家人朋友一起参与旅游活动,偏好山水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资源类型,由于重庆的气候特征,因此夏季出游的居民比例更高。综上所述,大成都地区生态旅游市场出游消费特征概括为:出游动机更注重休闲娱乐、旅游目的多样、生态度假自驾车旅游成主流、家庭出游明显,更注重生态旅游过程中深度亲身参与体验。另外,四川省内依然是荥经县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市场,以成都平原城市群为核心的省内客源市场是未来区域市场扩展的重点,同时也需瞄准川南、川东北、攀西区域的潜在客源市场。

3 荥经县生态旅游发展前景分析

荥经县内具有高品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区位优良、立体交通辐射广,随着遂资眉高速、乐雅高速、成雅快速通道的建设,成都—雅安将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3.1 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对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大众逃离紧张的生活工作压力,回归大自然的心理,是荥经县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市场机遇;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荥经县作为大成都经济区区划的重要部分,直接承接天府新区建设和南部大峨眉国际旅游区的核心腹地辐射作用。

其次,我国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居民出游愿望强烈,旅游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形成了全方位的旅游市场格局,而荥经县依托自身良好的旅游资源,县境内旅游资源组合性良好,对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旅游市场需求是机遇也同时是挑战。

再次,外部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交通区位的跨域式提升,使荥经融入成都经济圈,参与大成都区域分工、共享发展成为可能。随着雅西高速的建成通车,荥经县距成都只需要1.5h车程,距雅安也只需要20min车程,极大地提升了与成都、雅安等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并且设置了通往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的出入口,极大缩短了龙苍沟景区的开发。成雅高铁、雅甘铁路等的建设与规划也极大缩短了荥经与区域核心——成都的空间距离,改善了荥经县外部交通条件,加强了荥经与成都、雅安等区域核心城市联系,有利于荥经接受核心城市辐射,提升了荥经的区域地位。

最后,雅西高速的通车,使荥经融入成都都市圈成为可能,使荥经县与核心城市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成都都市圈的构建推动了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以及产业链、产业群体的形成,增强了城市间的空间聚合度,优化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

3.2 发展建议

荥经县要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打造健康、绿色旅游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生态城市与宜居旅游、生态林业与森林游憩、示范工程与智慧旅游等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除涉及的茶马古道、古城、龙苍沟等文化、度假疗养之外,还应结合荥经景观、历史文化等资源,深入挖掘、开发利用各种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项目,合理组织旅游发展格局。并向打造“川西生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县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迈进。

首先,明确旅游业六大功能,完善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旅游发展政策、行业和市场机遇,发挥本地资源组合优势,建立完善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拓展融资渠道,推动项目建设;优化功能结构,实施业态优化,突出核心品牌,避免产品单一,实施规模开发和区域联动;瞄准生态旅游市场,丰富产品层次,实施专题营销,拓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产业链。要突出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各景区实施差异化定位,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发展思路,建立“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的可持续模式。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提高旅游经营效益相结合,使旅游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5]

其次,抓住大成都经济区建设、成都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以及雅安创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以及国际化生态城市的三大发展契机,借势区域,依托优越的旅游区位和丰富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融入区域旅游体系,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较高的综合承载力、宜居度,承载区域人口及产业转移,以产业合作融入区域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荥经县的跨越发展。

4 结语

当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旅游业作为涵盖范围最大的产业,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层面,生态旅游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今后的发展中,荥经县应依托本地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和优越的旅游环境,围绕荥经县周边城市和大成都经济圈的潜在市场需求,以高品质的生态旅游产品为主线,围绕“生态旅游智慧景区”“生态旅游智慧城市”建设,强化旅游服务体系与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打造以生态休闲度假为核心驱动,联动自然观光、精品度假、养生避暑、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兼具旅游休闲与生态涵养双功能,以生活引领发展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资源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分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资源回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