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沙窑瓷器造型的艺术特征研究

2021-07-03 16:39柴彬彬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视觉艺术学院
天工 2021年6期
关键词:瓷器长沙陶瓷

柴彬彬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视觉艺术学院

长沙窑瓷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美学特征,创新了表现手法,它的装饰风格影响至今,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虽然长沙窑瓷器不如越窑之青,又不如邢窑之白,市场竞争力较差,但倔强的湖湘人面对困境不屈服,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对瓷器采用新颖、独特的装饰手法,如大胆地运用色彩绘上诗、词、书、画,以及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西域的文化因素,然后将其融入瓷器的装饰和造型之中,努力迎合海外消费者的需求,进而打通海外市场,另辟蹊径寻求新的出路,奇迹般地将长沙窑带入一种新的艺术高度,湖湘文化强烈的自我表现心态、标新立异的创造能力为我们塑造了学习的榜样。长沙窑在恶劣的环境下取胜,成功抢占国内外市场的方法值得我们探讨与学习,其独特的审美意蕴更是值得我国现代艺术设计借鉴,设计师应从细节做起,强化传统文化基础,创作出真正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陶瓷艺术设计精品。

一、唐代长沙窑瓷器产生的渊源及对中国瓷器发展的贡献

(一)唐代长沙窑瓷器产生的渊源

唐朝是继秦汉之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公元627年至公元649年,大唐开国之初,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治理下采取以民为本、休养生息、复兴教育、开源节流等政策,使国家在稳定的环境下快速发展,经济、文化、艺术水平不断提升,社会繁荣昌盛,盛极一时。因年号为“贞观”,所以称为“贞观之治”。公元713开元元年至公元741年,唐朝处于全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善用贤才,励精图治,重视农业及手工业生产,使得丝织业和陶瓷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陶瓷业,已经出现了青瓷、白瓷和唐三彩,其陶瓷工艺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1.文化交流频繁及对瓷器品质的追求

大唐帝国建立后的一百多年里,经济一直处于上升和发展阶段,海上交通发展迅速,各国使臣来朝,使得艺术环境繁荣和文化交流频繁。唐朝君主对待各种思想和各族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开明态度,国内各民族和国际各国与唐人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东起长安的丝绸之路及以扬州为枢纽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把唐文化传播向远方的同时,也带来了南亚的佛学、语言学、音乐、美术以及中亚的舞蹈和西亚的建筑与艺术等,在这些事物背后,是印度文化、波斯文化、拜占庭文化以及暗渗其中的埃及、亚述、希腊、罗马的文化。西域服饰风行宫廷内外,中亚舞蹈、音乐使得各阶层的生活更加丰富,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元素与灵感;同时,对外来新风气的接纳、融合、效仿,对自身文化的特色创造提供了一个活跃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沙窑瓷器即便瓷土含铁量高,烧制的瓷器釉色普遍泛黄、不光亮,但吸取了各种文化精华而从装饰上做文章,进而赢得了市场。同时,交通的便利与国际交流的频繁也为长沙窑瓷器海外市场的开辟创造了条件,长沙窑得以迅猛发展。

2.唐诗的繁荣使得诗文瓷出现

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间,唐代长沙窑由默默无闻发展为兴盛海内外。从古到今,由于阶级、等级观念的差异,民间艺术与文人士大夫艺术之间始终有着人为隔阂的天壤之别,但彼此间的相互取长补短、借鉴与吸收总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毕竟两者同祖共源。正是因为这样的缠绵悱恻,以至于中唐刚刚新兴的水墨淡彩画视觉艺术形式最开始仅在部分诗人之间流传,而数十年后,竟以日趋成熟的瓷上意笔画形式出现在古长沙窑瓷上并畅销海外。可见,唐代文人士大夫可能起着或多或少的引导与启示作用。

3.经济重心南移,长沙成为新兴制瓷中心

天宝年间,唐玄宗统治后期,统治阶级逐渐骄奢淫逸,奸臣当道,政治十分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两人发动政变,“安史之乱”爆发,严重地破坏了北方黄河流域的经济和文化,尤其是中原地区河南一带,更是“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安史之乱”主要发生在洛阳和长安一带,黄河流域成为藩镇军阀割据混战的场所,城市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北方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已经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南方受战乱影响较小,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大量北方窑工在集体南下的途中来到长江流域的湘江之滨,发现这里制瓷原料丰富,水陆交通便利,社会秩序较北方稳定,于是在湘江之滨开始了制窑业。

(二)唐代长沙窑瓷器对中国瓷器发展的贡献

长沙窑将绘画、书法、模印、贴花、雕塑等艺术手法运用于陶瓷装饰之中,海外销售的作品还绘制了带有宗教和波斯地域特征的图案,铜红釉及釉下彩的发明使长沙窑的装饰色彩更加丰富,这些工艺技法的创新推动了中国瓷器制作技艺及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独创釉下彩,丰富陶瓷产品的色彩

盛唐时,中国陶瓷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瓷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青色釉和白色釉这类单调的色彩模式被打破,出现了丰富的陶瓷色彩。当时,越窑与邢窑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垄断之势,长沙窑以“青”“白”为基础,创造性地研制出了青、蓝、酱、绿、红等多种色彩,尤其是窑变“鸡血红”的出现更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在竞争激烈的陶瓷界取得一席之地,从此中国陶瓷生产技术突飞猛进,改变了“南青北白”的格局,长沙窑成为一颗异军突起的彩瓷之星。釉下彩的出现,为瓷器的装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打开了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形成青瓷、白瓷、彩瓷共同发展的新时代。此时长沙窑铜红釉的偶然出现令工匠们欣喜若狂,最能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的颜色出现在了世人眼前。

长沙窑的色彩低调内敛,大气稳重。色相过渡自然,冷暖协调,融洽互补。最为可贵的是,它不同于“青”“白”两窑的施彩方式,一器一彩,或是一窑一彩,这样出来的瓷器单调、平凡,受众长时间接触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长沙窑的色彩多样化,一窑多彩、一器多色的完美组合使得长沙窑在色彩美学上取得了先机。

2.绘上诗歌、书画,首创瓷器装饰的先河

唐代彩釉出现后,刚开始不能充分呈现当时社会的五彩缤纷,但是长沙窑的制作者大胆创新,将诗歌、书画装饰到了瓷器上。用中国书画技艺将老百姓喜爱的诗词、俚语和哲理名言作为陶瓷装饰是长沙窑产品的一大特色。从现已出土的长沙窑瓷器来分析,有100多件是以诗歌作为装饰元素的。这些古代佚名诗大部分是通俗易懂的五言诗,其内容包括宫体诗、闺情诗、开悟诗、和诗等。有些诗反映了创作者当时的内心活动。例如,青釉褐彩“无事来江外”诗文壶(如图1)写道:“无事来江外,求福不得福。眼看黄叶落,谁为送寒衣。”此诗文壶之书体气象开张,与诗文内容一致,俱是真情流淌,极动人地传达了出门在外的打工者悲秋求助的心绪。青釉褐彩“从来不相识”诗文壶(如图2)写道:“从来不相识,相识便成亲。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此诗文壶表达高山流水、知音难觅之意,字体端丽而秀劲多姿,具有王献之《鸭头丸帖卷》书法中的神韵。李世民曾拜书法家虞世南为师,从而促使唐代书法盛极一时,各大书法家不断革新书体,风格迥异,自成一派。

图1 青釉褐彩“无事来江外”诗文壶(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图2 青釉褐彩“从来不相识”诗文壶(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长沙窑除了在色彩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外,其器身上的装饰技法也获得了空前发展。绘上诗歌、书画使得装饰内容广泛,装饰题材多样,装饰表现质朴,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先河。

在绘画上,唐朝名家辈出,创作题材和作画技法都有了新的突破。盛唐后,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绘画题材逐渐开阔,主要以人物为主,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绘画题材和技法也在不断创新,特别是青绿山水及水墨山水日趋成熟,花鸟、走兽作为一个单独的门类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长沙窑的装饰画大都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格,由于瓷器画比较特殊,虽都使用传统工具进行绘制,但由于釉料找色和发色非常难掌握,工匠仅凭经验运用毛笔勾勒出粗细变化,线条刚柔并济、曲直相应、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烧制完成后产生了写意国画的效果,而且绘画布局合理,清晰可见,点、线、面非常和谐。例如,青釉褐绿彩鸟花草纹壶(如图3)采用褐线勾勒、绿彩渲染的手法,使画面呈现出水墨画的效果。长沙窑工匠在学习文人与书画家的过程中开创了瓷器写意画的先河,对中国瓷器绘画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采用西域题材,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因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长沙窑瓷器的外销之路开启,成为唐朝最大的外销瓷窑。在《伊朗发现的长沙铜官瓷与越州窑青花》论文中,日本著名陶瓷学家三上次男对长沙窑的装饰图案开展了深度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长沙窑之所以得到西域各国的青睐,且数量巨大,是因为这些瓷器的图案与当地的装饰风格、习俗有类似之处。长沙窑为开辟新的海外市场,建立更多的外销渠道,瓷器的设计偏向“西域”化,器型和图案创作都带有异域特征。这只青釉褐绿彩奔鹿纹壶(如图4)绘的是一只正在奔跑的鹿,双耳竖立,眼如铜铃,双蹄跃起,气势如虹,画面生动可爱,自然朴素。画中鹿胆小、机警、顽皮、灵动的形象跟传统的中国绘画中“鹿”的形象大为不同。很难与传统意义上升官的寓意“禄”联系起来。为了迎合波斯地区与宗教教徒的商品需求,有很多装饰图案(如图5)辅助花纹和抽象线条并带着浓郁的异域与宗教色彩。白釉绿彩壶(如图6)正是长沙窑采用西域题材、迎合国外人的爱好所创作的。

瓷器的海外销售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国古代陶瓷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起到的积极作用,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起到了桥梁作用。

图3 青釉褐绿彩鸟花草纹壶(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图4 青釉褐绿彩奔鹿纹壶(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图5 贴画人物印模(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图6 白釉绿彩壶(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二、唐代长沙窑瓷器造型的设计理念

(一)仿生的设计理念

仿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技术,英文为Bionics。在远古时期,人们看见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于是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用木浆仿鳍。在野外人们采集到干枯的葫芦,于是将顶部瓜蒂去除后用来盛水,将葫芦分开两半后,可作盛放食物之器。人们用敏锐的观察、创意和设计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崇拜仿造大自然的生物形态、特征,制作出了很多美观、大方的生活用品。

长沙窑瓷器中有一部分为仿生瓷,主要表现为生物形态的仿生,从出土瓷器的象形程度来看,可以分为写实仿生和意象仿生两种。写实是对生物形态具象化的表现手法,通过理性的对比与分析,得出生物形态的准确特征和形体,制作出较为逼真的作品。意象是对生物形态抽象化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生物形态的夸张、变形、增加、删除、反转等手法制作出创意丰富、造型别致的作品,赋予仿生产品以生命的象征,让产品回归自然。长沙窑瓷器的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有各种仿花货器型,如荷叶形、菊花形、葵花形、莲花形等,还有各种仿果实类器型,如南瓜形、葫芦形、梨形等,将植物果实的美学特征运用到器具的造型上,既美观又实用,同时也有许多模拟动物外形的器具,使得瓷器既别出心裁又妙趣横生。例如,长沙窑青釉褐绿彩鸟形小壶(如图7)就是以鸟的形态为蓝本来设计的茶壶,鸟头为壶嘴,鸟尾为壶柄,壶的两侧采用浮雕式装饰成翅膀的形状,使得水壶立体感增强,栩栩如生,既美观又个性。又如,长沙窑青釉褐绿彩绘兽座枕(如图8)通体灰黄釉,枕面呈荷叶形,两端微微翘起,中间内弧,形成一个自然的曲线,这样设计是为了调节人们在休息时头部的舒适度。枕面色彩以褐、绿、蓝三色为主,勾绘荷叶、云纹,纹理之间饰一对蜻蜓追逐,中间塑猛兽一只(如猛虎),两眼炯炯有神,双耳竖立,背部鞍垫四周饰铃铛、流苏,屈肢,匍匐在长方形底座之上,神态刻画机警、稳重,仿佛时刻守护着主人不受外界侵犯,这种仿生设计不仅精美绝伦,也赋予了瓷器以生命的象征,将人与自然无违和感地融合在一起。

图7 青釉褐绿彩鸟形小壶(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图8 青釉褐绿彩绘兽座枕(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二)质朴的设计理念

平淡、朴素的造型风格和装饰特点是长沙窑瓷器最重要、最本质的美学特征,瓷器将平民生活的真实、随意、自然与朴实的感觉展现出来,长沙窑瓷器造型的“质朴”使瓷器更平易近人,也拉近了老百姓心理上的距离感。从长沙窑出土的瓷器中,我们看到的是生动的造型、简洁的构图、动感而抽象的线条和色彩,让人深深体会到其淳朴、粗犷和纯真的美感。例如,青釉褐彩戏球童子像(如图9),刻画的是一个戴着小圆帽的童子盘坐在圆座上,耳朵上还戴有三角形耳坠;他右手弯曲将球紧抱于胸前,左手持如棒球直杆过肩,仿佛即将挥出,青黄釉施满全身,但不及底部,头部、腹部、背部、脚部采用点褐彩手法。这件童子像既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喜爱球类运动的形象,又体现了唐朝平民百姓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也反映出长沙窑工匠在造型上不拘泥物体形态的比例。长沙窑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夸张、变形、趣味的表现手法,将人物、动物等作品塑造成“另类”的质朴,特别是人们看到原本凶猛的老虎、狮子等动物形象变得憨态可掬、灵动顽皮,长沙窑打动了人们的心灵,闯进了老百姓的心里。

图9 青釉褐彩戏球童子像(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10 白釉绿彩葵口杯(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图11 青釉褐绿彩鹭纹壶(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长沙窑就地取材,粗土细做、柴窑烧制。例如,白釉绿彩葵口杯(如图10)采用手工拉坯,制作过程中内外用力技法不同,会在瓷器表面留下自然随意的手工痕迹,这种最原始的制作手法体现了它最真诚的“质朴美”。“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为音美之极为无声,象美之至为无形,这种随意、自然、非人为的美,正是长沙窑所追求的。它透露出随意、温馨的情感,散发出自然而朴实的气息。

(三)写意的设计理念

长沙窑瓷器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器皿,本应遵循古法、墨守成规,但恰恰相反,它随性、开放、多变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湖湘文化的精神,湖南人刚毅、倔强、务实、敢为人先的性格特点和进取精神造就了不一样的长沙窑,长沙窑人勇于冒险,大胆创新,将唐诗的意蕴及中国书画的笔意之美凝聚到长沙窑里,并一步步将其融入釉下彩绘中,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技艺和绘画文化。中国画以写意为代表,用笔随性不苛求工细,重点在于神、形自然,强调意境美和感染力。

长沙窑瓷器因素胎具有吸水性,在器身上进行书画创作时,瓷胎瞬间吸水并产生渲染效果,类似生宣纸的特性,创作者可以纵情地进行书法及写意绘画创作,这一创新技术弥补了长沙窑原料先天不足的缺憾,经过高温烧制后呈现出了类似水墨画特有的视觉艺术效果,其画面层次分明、虚实相生、着色均匀、用笔流畅,夸张趣味的意象手法、清雅的色彩使整个画面与器型结合得浑然天成。青釉褐绿彩鹭纹壶(如图11)中所绘白鹭展翅起舞,蓄势待发,芦苇迎风飘荡,富有动感。此画以写意为主,技法为国画的勾线与晕染,造型生动,清雅优美。书法也是长沙窑中的一大亮点。“安史之乱”后南方相对安定,许多文人墨客都来到了湘楚一带,使得文化气氛越来越浓,形成了良好的诗书文化。长沙窑中有诗歌的瓷器较多,而且不乏一些高水准的诗歌,说明不少懂艺术的文化人也参与了其中的创作,长沙窑工匠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文化水平、审美意识不断提升,融入了唐诗的精髓和书法的笔意之美。例如,青釉褐彩诗文壶(如图12)上的书法内容为:“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诗文直白,朗朗上口,深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字体纵逸飞动,笔力劲健,刚柔并济,笔意形断意连,抑扬顿挫,深得张旭、怀素书法真谛。

图12 青釉褐彩诗文壶(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图13 白釉红绿彩银杏叶纹壶(图片来源:长沙窑作品集)

图14 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古长沙窑的笔意之美深受盛唐时代精神文化和湖湘书画艺术的影响,瓷器上那一幅幅“凌云健笔意纵横”的水墨艺术作品(如图13),有写实也有写意,有具象生动也有抽象拙雅,有细腻的笔法也有粗犷的线条,其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情绪和思虑,在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里,他们克服现实条件的局限,充分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表达自己的诉求,将一个个器皿装饰得飘逸闲适,如草原上奔马的畅快,如早春杨柳拂面的清新,如美人在梅树下起舞的风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四)多元融合的设计理念

唐朝是一个兴盛富强的朝代,各国使臣纷纷来访,学习唐朝开放的政治制度和强大的科学技术及卓越的艺术成就,李世民倡导的各族人民友好互通政策对唐朝的经济、文化、科学、艺术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在传播本土文化的同时,广泛接纳异域文化,对各种思想文化兼容并蓄,使得唐朝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沙窑瓷器在发展中接受新鲜事物,装饰手法与图案纹饰开始具有鲜明的异域之美,成功地打入西域各族,发展成为唐代主要的外销窑口。

西域是对中国兰州以西诸地的统称,实际包括中亚至西亚各部落。唐代,西域许多国家都是由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也有的称之为部落,如“波斯”“大食”等,这些国家逐渐发展,吸收埃及、非洲、中亚、印度的文化,形成了多民族的“阿拉伯文化”。长沙窑作为外销窑器,最大的特征就是带有异国文化图形,有着异域地区特有的装饰之美,从器型设计和图案造型可以准确地分辨出哪些为出口瓷器。这些图形装饰类型有人物、植物、动物、山水、抽象几何图形及线条等。

为了迎合西亚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长沙窑工匠在装饰上绞尽脑汁,努力迎合西亚民族特点。由于西亚民族不接受具象的人物装饰及贴画,因此长沙窑工匠马上开始转向抽象画的研究,带有植物、动物和线条的抽象画瓷器开始大量烧制,源源不断地运向西亚各国。这些图案由线条连贯在一起组成几何图形,有的似联珠纹图形作串珠状,有三角形、四方形、弧形和圆形,也有似锦缎、波斯地毯纹或垂幔,呈直条纹或放射状,还有的自由舒展、变幻莫测,形状有云纹状、荷叶状、流水状、藤蔓状、宝石纹理状,或节日的烟花,爆竹的烟雾等,这些生动灵活的线条,如蛟龙飞舞般装饰在器皿上,给人们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也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如图14)以黄釉施满全身,留底;周身以褐、蓝(绿)两色相间圆点排列成线,形成点线画的效果,点线形状呈云纹、如意纹、荷叶纹,画面布局为两端对称向上发散,象征生机勃勃,点彩连贯形成线,线的曲线叠加形成面,完整地组合成了一幅作品。瓷罐釉色瑰丽、器型较大、纹饰丰满、色调明快,“波斯”特征明显,极为罕见,是一件有代表性的异域风格作品。

三、唐代长沙窑瓷器造型的艺术特征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唐代长沙窑瓷器有着非常丰富的设计元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力对现代陶瓷设计影响深远。尤其是现代陶瓷鉴赏的“返璞归真”,人们对绿色、简单生活的向往,粗犷、质朴的瓷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再加上现代陶瓷工匠不断地学习长沙窑的艺术特点和制作技巧,并加以改进和创新,从而创作出了非常优秀的设计作品。例如,上之堂设计的茶器唐韵系列“三杰壶”,该壶为陶质器皿,意似汉隶,拙朴内化,兼有涉势。笔者有幸参与了此壶的设计。灵感之初源于自然中竹子错落生长的情景,设计之初是想通过提梁握把横跨整个壶身,将握把拟于竹根状,但发现跟原来的口盖设计有冲突,开盖会有一定的难度,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后改用三根竹子生长之势,绘出了设计草图。三根竹子附势生长在壶盖与壶身之上,自然仿生,两侧竹段稍长,便于取水分茶,壶盖独留竹段,方便开合盖。此壶寓意“三君子”,也象征着气节高雅、虚怀若谷、正直向上的高尚品格。通过设计审议后制作出成品,开始试用(如图15),深受客户好评。“三杰壶”的成功设计得益于充分研究了唐代长沙窑的艺术特征及美学表现,让陶瓷所具有的自然感深入人心。带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读懂它的质地、气味、纹理,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再设计、再创造。

(一)运用自然元素设计

长沙窑瓷器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到了唐代,瓷器发展达到巅峰。它的色彩应用、造型设计对现代陶瓷设计都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从本身的造型用材上来看,主要体现出了其崇尚自然、取材自然的特征。自仰韶陶瓷之后,历经六个朝代,陶瓷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陶瓷业无论从色彩还是造型上都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以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为基础,与自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用心观察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陶瓷的艺术造型上,往往与自然万物结合在一起,融入了浓浓的喜爱之情,因此陶瓷内容上往往体现出自然的风貌。

湖南属于内陆省份,位于长江中游,风景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名山名水、名楼名市、名城名人居多。自然景观如荷花、芦苇、野生动物白鹭、水鸭与周边的山脉、树木等相映成趣,形成美丽的风景。美丽的自然景观激发了长沙窑工匠的创作灵感。他们陶醉在长沙美丽的自然景观中,美丽的花草、灵动的水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他们用睿智的目光、奇异的思维,构思着曼妙的陶瓷画面,用他们朴实的技艺,将花鸟纹饰描绘在长沙陶瓷上。例如,上之堂《秋池一荷》这套作品的创意灵感正是源于荷花的造型(如图16),自古以来荷花被誉为“出淤泥而不染”的翩翩君子,文人墨客妙笔生花,创作出了非常多的经典诗词,正是因为这样,荷花题材在长沙窑中频频出现,或是诗歌,或是书画,抑或是造型。在上之堂陶瓷工作室的设计创意中依旧汲取长沙窑自然的设计元素,粗陶、古釉、上色、晕染等技法都源自最古老的工艺技法。此款套装壶身造型如荷花生动有趣,茶杯、杯托、茶海的造型借鉴了荷叶的自然卷边造型,灵动自然(如图17)。釉面运用传统长沙窑釉下彩技术着釉,使得表面丰富多彩、层次分明,体现了千人千面的艺术效果。结合创意设计更能体现上之堂独特的产品气质,给人们带来崭新的视觉体验。

长沙窑陶瓷彩绘一般由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组成,占据题材最多的是花鸟画。湖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美丽的自然景观,造就了湖南人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的心灵感应。陶瓷工匠们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情感通过画笔描绘出来。匠心独运的创作,让陶瓷画面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情趣;活灵活现的花鸟画面,展示了陶瓷画工高超的技艺及对生活的热爱。

长沙窑釉花纹展示的多为湘江两岸的景物。这些景物十分平常,但经过窑工用心观察,精心创作,不仅展示了画工高超的技能,而且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纹饰彩绘处处体现了人民与湘水土地的浓浓深情。

(二)“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图15 “三杰壶”设计图

图16 上之堂《秋池一荷》

图17 上之堂荷叶杯

长沙窑瓷器之所以广受唐朝老百姓以及国外人民的喜好,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即为“物以致用”“以人为本”。长沙窑瓷器不如青瓷和白瓷的精美,其主要消费者为广大的平民百姓,因此造型和设计都充分体现着“物以致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陶瓷工匠制作的陶瓷彩绘处处体现出平民百姓的审美情趣,自然、朴实、随意,贴近平民生活,深受平民喜爱。大众化的创作模式得到百姓的认可,瓷器实用性强。

现代陶瓷工匠也深受启发。他们将诗人的诗歌、脍炙人口的警句绘在陶瓷上,增添了陶瓷的艺术欣赏性。目前,对民间遗留下来的长沙窑瓷器上书写的诗文考古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上百件瓷器上书有诗歌,且这些诗歌大部分为市井百姓创作。诗风朴实,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是老百姓喜爱的创作模式。当然,也有一些名家之作。诗歌内容广泛,涉及战争、经商、送别、求仙问道等方面的内容,大部分符合百姓的生活实际,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得百姓喜爱。唐代陶瓷工匠把时代流行的诗歌装饰在陶瓷上,开创了陶瓷艺术的新篇章,满足了市井百姓的精神需求,也满足了部分达官贵人的精神需求。长沙窑瓷器上书写通俗诗歌,显示了陶瓷艺人的精神追求。在瓷器上书写诗词,反映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彰显了陶瓷艺人经营之道,能够了解市场需求,满足民众需要。例如,台湾青花诗词笑婴壶(如图18)就属于青花瓷,该壶采用精挑细选的高级瓷土做原料烧制成素坯,再由老师傅和艺术家在壶身上手工细腻描绘,并专人上釉,以1260℃高温烧制成壶。本属于细腻青花、斗彩、粉彩系列,但设计师从长沙窑瓷器上找到了灵感,以釉下青花施色为主,在洁白细腻的壶身上直接进行书法创作,笔意连贯、一气呵成。运用现代烧制技术与古老的长沙窑纯手工绘制技艺,完美地烧制出了青花笑婴壶。壶身书写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首诗的运用体现了艺术家“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将通俗流行的诗歌装饰到瓷器上,古为今用,传承开拓。

图18 台湾青花诗词笑婴壶

(三)凸显地域文化的设计特征

地域文化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它体现着一个地域的文化生命力,代表着一个地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是该地域内在品质的反映。每一个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养育它的土壤,若缺少了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诠释,将失去事物内在的核心价值。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又影响着一方人的生活。地域文化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体现着这个地域人们的精神生活状态和物质生活情况。因此,长沙陶瓷彩绘中处处彰显着地方浓郁的生活状态。他们根植于长沙物美、景美的自然状态,精心勾勒长沙景观的精美之处,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正因为有了对地域文化特征的诠释,后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在的核心价值。

当今中国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美学思想呈现国际化、多样化、异域化,人们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在寻找新的设计风格。我国现代陶瓷艺术设计是在西方国家的设计理念与艺术文化中逐渐形成的,对于西方已经不再有过去的神秘感,在设计方面也开始寻求新的突破,减少对西方的借鉴与模仿,寻求更加古老而民族化的设计元素,同时还要结合本国的国情与民族文化传统,既要吸收外来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又要进行创新,不仅要强调视觉艺术效果,还要重视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猜你喜欢
瓷器长沙陶瓷
长沙之旅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我眼中的长沙
陶瓷艺术作品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
多姿多彩的“长沙窑”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