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饰面用花岗岩矿资源分布及远景评价

2021-07-05 09:28陈彦文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饰面山口花岗岩

郭 勇,陈彦文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甘肃总队,甘肃 天水 741000)

敦煌市饰面用花岗岩矿资源丰富且分布较集中,区内共发现饰面石材用花岗岩矿产地27处,仅有3处矿产地勘查程度达到详查,大多数为普查或调查,整体勘查程度偏低,对区内饰面用花岗岩矿分布特征和区域控矿构造基本无研究。本次工作在收集、整理区内饰面用花岗岩矿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饰面用花岗岩矿的分布特征,从区域构造对饰面用花岗岩矿的影响出发,提出了位于明舒井西走滑断裂带两侧的青墩峡、水晶滩和方山口东西向构造带南侧的吊头泉等区域为区内饰面用花岗岩矿的成矿有利地段,圈定3个饰面用花岗岩矿成矿远景区,为今后在区内开展饰面用花岗岩矿找矿工作提供了方向。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据甘肃省重要矿产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1],敦煌市中北部属于甘肃北山地区,以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缝合带为界,北侧为西伯利亚板块,南为塔里木板块。自北至南可分为北山古生代造山带马鬃山早古生代弧盆系公婆泉岩浆弧、塔里木盆地敦煌地块柳园裂谷、塔里木盆地东南拗馅、塔里木盆地敦煌地块敦煌基底杂岩四个构造单元[2-3]。饰面用花岗岩矿资源分布集中的青墩峡、吊头泉、水晶滩三个区域,均属敦煌地块、柳园裂谷,区内岩浆岩活动极为强烈,岩浆岩极为发育,从奥陶纪到二叠纪均有出露,其中以二叠纪和石炭纪为主,为区内饰面用花岗岩矿提供了较好的成矿条件。

1.1 地层

区域上出露地层有前长城系敦煌岩群,蓟县纪平头山组,寒武系破城山组、双鹰山组、西双鹰山组,奥陶系锡林柯博组,志留系黑尖山组、公婆泉群(SG),泥盆系三个井组,石炭系红柳园组、石炭系石板山组、甘泉群,下二叠统双堡塘组、中侏罗统水西沟群、新近系苦泉组以及第四系等。

1.2 构造

区内总的构造特征是在长期地质构造发展过程中均表现出沿近东西构造线方向形成大致互相平行的挤压带(包括褶皱和断裂等)。与花岗岩成矿有关的构造主要是方山口东西构造带和明舒井西走滑断裂带。其中方山口东西构造带最西部与红柳河断裂相交,向东经方山口至同昌口为北东东走向,为区内北部的贯通性断裂。明舒井西走滑断裂带为北山杂岩与墩煌杂岩的界限,由乱山子到明舒井南,走向北东,向东在白墩子—雷洞子南,为北东东向,由东涧泉经红旗山、西山煤窑、旧寺墩,至营盘[5-10]。

1.3 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发育,主要出露有三叠纪、二叠纪、石炭纪等时期的侵入岩及各类脉岩。与成矿相关的主要是二叠纪、石炭纪二长花岗岩。多呈岩基和岩株状产出,岩性以花岗岩为主,闪长岩次之。岩浆侵入活动具多期次性,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均有活动。其中以前二者为主、后者次之。岩体明显受东西向构造带控制,呈东西向分布,并受后期构造活动的影响,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二叠纪二长花岗岩广泛分布于青墩峡、水晶滩、石板墩一带,为区内饰面石材用花岗岩的赋矿岩体,呈岩株状产出,近于四边形产出,面积约120km2。岩体侵入石炭系地层,后期以北西与近南北向的辉绿岩脉发育。岩石主要由二叠纪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组成,无明显的岩相变化,岩石呈肉红色、砖红色,斑状—细粒—中细粒—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组成,根据大片残留顶盖成带状横贯岩体中部,表明剥蚀程度不深。石炭纪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吊头泉、许家树沟一带,为区内饰面用花岗岩矿的赋矿岩体,呈岩株状产出,岩石呈灰白色,局部暗肉红色,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组成。根据长石双晶与黑云母解理弯曲,矿物破碎,石英普遍具有波状消光等现象,可充分说明了岩石遭受了动力挤压作用。

2 资源分布特征

2.1 矿产地分布特征

目前共发现饰面用花岗岩矿床(点)27处,其中大型9处,中型3处,矿点15处(图1),探获总资源量为6 135.16万m3,其中控制资源量131.42万m3,占总资源量的2.14%,推断资源量和潜在矿产资源6 003.74万m3,占总资源量的97.86%(表1)。敦煌市饰面用花岗岩矿主要位于敦煌市北部方山口以南水晶滩以北的区域内,属方山口-鹰嘴红山铁-金-铜-镍-钨-钒-铀-磷成矿亚带(Pz2;Mz)(Ⅳ-15①)和小独山-白山堂钨-金(银)-铜(铅-锌)-铁-钼-铬-稀土-菱镁矿-萤石成矿亚带(Pz2)(Ⅳ-15②),主要分布明舒井西走滑断裂带两侧5~6km范围内的青墩峡和水晶滩等区域,发现矿床点21处,花色品种主要有敦煌红、西域红、火焰红、飞天红、鸣沙黄、莫高金等品种,其次分布在方山口东西向构造带南侧约3km的吊头泉等区域,发现矿床点6处,花色品种主要有飞天红、金麻钻。

表1 敦煌市饰面用花岗岩矿床点资源量统计表

图1 甘肃省敦煌市饰面用花岗岩矿产资源分布和远景区图

2.2 时间分布特征

区内饰面用花岗岩矿成矿时代以二叠纪为主,有21处矿床(点);其次为石炭纪,有6处矿床(点)。

2.3 空间分布特征

区内已发现饰面用花岗岩矿床(点)位于青墩峡、水晶滩、吊头泉等三个区域,赋存于二叠纪浅肉红色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ηγPb)和石炭纪二长花岗岩(ηγC)中。青墩峡和水晶滩成矿岩体位于明舒井西走滑断裂带两侧5~6km,岩体中节理裂隙不发育,与明舒井西走滑断裂带应力集中释放有关。吊头泉成矿岩体北侧3km为方山口东西构造带,构造带内褶皱以方山口大背斜、吊头泉大背斜为主,岩体中节理裂隙不发育,与方山口东西构造带应力集中释放有关。

3 远景评价

敦煌市境内共发现饰面石材用花岗岩矿产地27处,主要品种有敦煌红、飞天红、金麻钻、飞天钻等,次要品种有西域红、火焰红、莫高金等。主要分布在青墩峡、吊头泉和水晶滩等三个区域,其中青墩峡、吊头泉区域内各有一处矿产地达到详查程度,其余均为普查—调查程度。据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时空分布规律等因素,共圈定3个成矿远景区(表2)。

表2 敦煌市饰面石材用花岗岩远景区划分一览表

3.1 青墩峡一带饰面用花岗岩矿远景评价

青墩峡一带饰面用花岗岩矿位于甘肃省敦煌市青墩峡—草湖一带,属A级类远景区。矿体赋存于二叠纪浅肉红色黑云二长花岗岩(ηγPb)中,岩体呈北东东向不规则条带状,东西长26km,东西窄,中间宽,最宽处17km,出露面积约260km2。构造上属于塔里木盆地敦煌地块柳园裂谷,与南侧塔里木盆地东南拗陷构造延伸方向基本一致。敦煌地块是一个地位特殊的小陆块,向西以阿尔金断裂为界与塔里木地台相接,向东以黑河断裂为界,与华北地块相对应。目前发现的饰面石材矿床(点)20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3处、矿点12处,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

3.2 吊头泉一带饰面用花岗岩矿远景评价

吊头泉一带饰面用花岗岩矿位于敦煌市方山口南侧、吊头泉一带,属A级类远景区。矿体赋存于石炭纪二长花岗岩(ηγC)中,岩体呈北西西向不规则条带状,东西长26km,东西窄,中间宽,最宽处6km,出露面积约70km2。构造上属于塔里木盆地敦煌地块柳园裂谷。远景区位于方山口东西构造带南3km,明舒井西走滑断裂带北西侧11km,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发育数条北东向断裂,岩体规模大,岩石中节理裂隙不发育,成矿条件好。目前发现的饰面石材矿床(点)6处,其中大型5处、中型1处,具有很大的资源潜力。

3.3 水晶滩一带饰面用花岗岩矿远景评价

水晶滩一带饰面用花岗岩矿位于敦煌市小独山西一带,属B级远景区。矿体赋存于二叠纪浅肉红色黑云二长花岗岩(ηγPb)中,岩体呈不规则椭圆状,东西长11km,东西窄,中间宽,最宽处10km,出露面积约105km2。构造上属于塔里木盆地敦煌地块柳园裂谷,位于明舒井西走滑断裂带北西侧2km,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节理裂隙不发育,成矿条件较好。目前区内仅发现小独山西饰面用花岗岩矿点一处,但从路线地质调查的成果来看,区内饰面石材用花岗岩块度较好,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4 结论

敦煌市饰面用花岗岩矿赋存于二叠纪浅肉红色细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ηγPb)和石炭纪二长花岗岩(ηγC)中,受明舒井西走滑断裂带和方山口东西向构造带的控制,集中分布于青墩峡、水晶滩和吊头泉等三个区域。成矿时代以二叠纪为主,其次为石炭纪。依据区内饰面用花岗岩矿的赋矿岩体的类型、分布范围、控矿构造等因素,划分出3个饰面用花岗岩矿远景区,其中A级远景区2个,B级远景区1个,均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猜你喜欢
饰面山口花岗岩
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双护盾TBM掘进参数和控制要点分析
二苯碳酰二肼法检测人造板饰面材料用胶粘剂中六价铬的研究
木饰面在住宅空间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草店-小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金属饰面樱桃灯具
新疆花岗岩地貌地质遗迹分布及其特征概述
一种陶瓷质环保生态透水砖
「李香蘭」の真実に迫る——山口淑子さん没後1年トークセッション
佳木斯地块东部二叠纪锦山花岗杂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逃往时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