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术前心理干预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1-07-05 07:35于小艳徐振喜马姗姗郭宝照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斯金纳效能子宫

于小艳,王 林,徐振喜,马姗姗,郭宝照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滨州256603)

子宫是女性患者分泌性激素、生育、提高自身免疫力、维持卵巢功能的重要性器官,子宫切除术是妇科疾病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该治疗对有生育需求的患者会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打击[1-2]。多项研究显示,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前均会经历较为复杂的心理体验,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心理,严重影响患者手术和治疗效果[3-4]。因此,做好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斯金纳强化理论是通过各种措施对个体的有益行为进行反复强化,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和心理的养成,此理论当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和康复治疗中,且效果显著[5-6]。因此,本研究将以斯金纳强化理论为基础的心理干预方案应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干预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子宫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确诊为宫颈癌、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并行子宫切除术;②年龄≥18岁;③认知功能正常;④能够熟练应用手机微信App;⑤患者已了解本研究的目的、过程和预期结果,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干预前已经诊断有其他严重影响生活能力和心理健康的疾病。共纳入8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19~52(40.19±2.15)岁,子宫内膜癌16例、宫颈癌15例、多发性子宫肌瘤9例、重度宫颈糜烂4例;干预组年龄19~50(42.25±3.06)岁,子宫内膜癌17例、宫颈癌16例、多发性子宫肌瘤7例、重度宫颈糜烂4例。两组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子宫切除术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术前由护士给予患者1次心理访谈,教会患者心理放松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心理问题严重的患者,则由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

1.2.2 干预组 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术前心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2.1 建立宫颈癌术前心理干预小组 由护士长协助组建心理干预小组,成员包括具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专科护士、医生及心理治疗师,团队成员本科学历以上且中级职称以上。研究者组织所有成员集体学习斯金纳强化理论的相关介绍、干预实施目的、具体干预方法等,所有成员在熟练掌握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术前心理干预流程后方可正式开展研究。

1.2.2.2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术前心理干预 斯金纳强化理论框架由3个原则构成,即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研究小组根据该原则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术前心理干预。①入院后告知患者使用微信App扫描床头二维码,关注“子宫切除术前心理辅导”微信公众号,指导患者了解该公众号的功能、组成及使用方式。干预小组每日在线推送1条与子宫切除术有关的科普信息,该信息可以是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图片或视频形式,每条科普信息的阅读时间不宜过长,均控制在5 min以内,以免患者由于学习时间过程而产生厌烦情绪,并且应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性术语,以免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时,在每条科普信息最后设置患者反馈按钮,患者学习完毕后,可以选择点击该按钮中的“已理解”或“不理解”选项,如患者选择“已理解”,系统自动反馈鼓励的文字,如“你真棒,继续加油”“明天再接再厉”等,如患者选择“不理解”,则系统亦会自动反馈1条信息,如“没关系,继续努力”“不要灰心,你会成功的”等信息,并在当天由护士通过微信与患者主动取得联系,详细了解患者对于科普信息中不理解的内容,耐心为患者讲解,讲解完毕后再由患者向护士反述,针对其不正确的方面再次进行讲解,直到患者能够完全理解和掌握当天学习的内容。②以微信作为媒介,每周安排2次子宫切除术患者在线答疑,每次时间约为60 min,由1名护士负责在微信群中对患者进行管理和引导,首先由患者首先表达自己在疾病确诊后的心理感受以及在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后的疑虑和困惑,患者提问完毕后,分别由医生、专科护士和心理治疗师在微信群中对患者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解答时应语言亲切、语速适中,同时多以鼓励性话语向患者讲述相关问题,以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中的错误率原则,护士针对在答疑过程中积极发言、主动学习的患者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③每周由干预小组选择1名表现较好的患者对其他患者实施1次在线同伴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向大家传授自己在本周治疗过程中的积极变化,一方面可以不断增强该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念,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他患者树立榜样,使其他患者也能够以积极心态配合术前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焦虑、抑郁[7]:分别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2个量表所包含的条目均为20条,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计算所有条目得分总和后乘以1.25所得整数部分即为最终分数,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②自我效能[8]: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进行评估,分为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和总分3个方面,共6个问题,均采用1~10级评分法,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越强。③术后生活质量[9]: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8个方面,即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相应维度的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子宫切除术是妇科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术前患者常常存在不良心理情绪,部分患者由于担心子宫切除术后会失去女性性征、失去生育能力、发生性生活障碍等,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术前严重负性情绪会导致患者术后容易产生严重生理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效果和后续治疗效果[10-12]。因此,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实施有效术前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本研究应用斯金纳强化理论理念,构建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应用于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干预中。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自我效能感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除躯体疼痛维度外,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说明该心理干预方案能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取得显著成效。分析原因:①斯金纳强化理论属于激励理论,能够对患者正确的健康行为进行积极的反馈和反复强化,增强患者信心,帮助患者进一步塑造健康行为,使其能够不断进步,有利于身心健康。本研究中,干预小组在斯金纳理论3个原则的基础上,为子宫切除术患者构建出具有连续性的术前心理干预方案,通过干预小组对患者进行针对性专业性知识传授和指导,能够增强患者术前知识储备,主动处理术前面临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能和医生、护士、心理治疗师不断进行问题反馈和探讨,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养成,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②本研究中所构建的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心理干预,在原有面对面干预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性,通过每日为患者推送相关健康教育文案,形象、生动地为患者解决了问题,提升了患者自我效能感。③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的心理干预强调同伴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有代表性的患者向其他患者讲述自身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生理方面的积极改变,提升了其他患者的康复信心,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疾病治疗中,配合各项术前医疗措施,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斯金纳效能子宫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纳博士与 饥饿的鸽子
宝宝在子宫内为何不长了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研究
重思自由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