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引领,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2021-07-08 22:28蔡琴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蔡琴

【摘  要】  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科观念需要常态的备课,上课过程中注重多方面的推进和落实。笔者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实例,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探究,以此拙文抛砖引玉。

【关键词】  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贯彻国家“立德树人”方针的重要途径,它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学生的性格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观念、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等多方面的内容,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为了保证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注意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保障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有所增强,处于思维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思考与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思考中实现思维的发散,促进学生的思维进步。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感环境的教学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大量形象的事物,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过程。情境教学法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为学生的道德提升创造途径。比如,《参与民主生活》一课教学时,便注重了情境的运用。首先,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就先用微课创设了一个可能存在的生活情境:“小王发现学校附近有一家非法经营的网吧,一些同学经常在下课后上网,这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身心健康,于是王同學拨打了市长热线。”并设置了问题:“你怎样理解王同学的行为?王同学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反映问题?”微课结束后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回答。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利用漫画与语言为学生创造出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便于学生找到思考的切入点,让学生可以快速地进入到课堂生活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为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展开打下了基础。

情境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联动,增强学生对事物的感受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运用情境教学时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创设出的情境要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便于学生感受与思考。

二、借助时事政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对国家、对民族的认同感,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养成关心国家时政的习惯,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适当引用时事政治,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具体的事例向学生传达教师的观念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分析问题,让枯燥的理论内容变得鲜活起来,从而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也便于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比如,《开放互动的世界》教学时,教师便注重了时事政治的运用。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国家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世界是紧密联系的,各国之间休戚与共,需要合作发展。面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共同家园”教学时,便引用了我国近几年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导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国际合作的互利共赢,教师出示了“一带一路”辐射国家的经济增长数据,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经济增长认识到了“一带一路”的巨大作用。并且通过列举这些国家与我国交往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多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好处与开放互动的必要性,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深化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运用熟悉的材料进行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发言时有话可说,有亲身感受作为表达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道德思想,将道德思想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利用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所有教师都面临的问题。学生主动接受学习不仅可以保障课堂的效率,还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发散思维的养成,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打下基础。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极大地缩小空间上的差距,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民主政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带领学生模拟公民社会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为学生以后的社会参与打下基础。以《预防犯罪》一课为例,为了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先带领学生探讨了什么是刑法,什么是犯罪,接着利用大屏幕出示了教材案例中王某的审判结果,并让学生结合相关链接思考,王某的行为是什么行为?王某受到的处罚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入“我是小法官”的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更多的现实案例,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训练。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让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多运用视频、多媒体、微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喜欢授课内容并能将这些教材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总之,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时要注重策略的应用,努力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里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为其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