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生态课堂

2021-07-08 01:31张秀丽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学生

张秀丽

生态课堂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诞生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将教学环境、教学材料、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结合成一个生态系统,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环境。生态课堂强调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课堂环境之间的关系。那么,小学语文阅读生态课堂应该如何构建呢?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正面管教,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近几年,我主要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正面管教的愿景是孩子们在学校里遭遇失败时永远不会被羞辱,而是有机会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建立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一)建立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我们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我始终对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不良的行为时,我不是上来就批评与指责,而是努力思考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需求,并主动给予学生回应;欣赏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给予鼓励,使学生们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与他们是怎样的人不是一回事,并且让他们知道,他们会因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受到老师不加评判的珍惜。

【案例1】《外公是棵樱桃树》个别学生的指导阅读。

嘉嘉同学成绩落后于其他同学,比较敏感,有点自暴自弃。有一次,在《外公是棵樱桃树》阅读课上,我看到他面对课本呆呆地坐着。我根据《错误行为目的表》分析出,他行为背后的想法是:我没办法归属,因为我不完美,所以,我要让别人不对我寄予任何希望;我很无助,我很无能。他释放的密码信息其实是:不要放弃我,让我看到应当如何迈出一小步。我根据他认字比较多,会写的字比较少,爱画漫画的特点,这样回应他:

1.合作。以他喜欢画漫画的兴趣为基础,跟他一起制作一张阅读指导卡,把本节课的阅读任务分成小步骤。

比如:(1)读一读,默读一个章节获取整体印象;(2)想一想,并说出最喜欢的一个人物;(3)找一找,浏览这个章节,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这个人物的关键语句;(4)评一评,轻声读自己画出的关键语句,用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5)画一画,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出人物特点。

2.鼓励。我鼓励他说:“对照这张阅读指导卡,你可以做到其中哪几个部分呢?试一试!”说完,我留在他的身边,陪他一起默读完第一个章节,并跟他交流:文中提到了几个人物?他最喜欢的人物是谁?

3.相信。任务驱动已经完成,我说:“老师相信你会有与众不同的感受!”便离开了,放手让他去完成剩下的几个步骤。

4.肯定。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的成就和独特性。

第二天,我看到他画了两幅幽默的漫画。

第一幅:画中外公长得英俊挺拔,头发被风吹得乱乱的,嘴上叼着一根草茎。旁白是:“这可是比香烟还够味呢!”

第二幅:樱桃树苗有三根枝丫,树下加了肥料的土壤还冒着气,外公正用一把小刀在树干上小心地刻下“菲丽丝塔”这个名字。胖胖的外婆抱着一名婴儿站在旁边,婴儿旁边标注着“菲丽丝塔”。

外婆的话:老头子,“菲丽丝塔”这个名字可能并不是那么适合一棵樱桃树!

外公的话:好吧,老婆子,那这棵树就叫“菲丽丝”吧!

虽然字写得潦草,但是漫画的确画得好,也抓住了关键的语句来表现人物特点。我评价时避开了画中不完美之处,只针对他“完善自己”这一点由衷地表示了欣赏,并跟全班同学分享。当同学们致以热烈的掌声并以欣赏的目光看他时,我看到他眼里闪现出羞涩而又骄傲的光芒。

(二)建立彼此尊重的生生关系

要引导学生彼此尊重与欣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为,尊重会营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有效的沟通,促使人积极地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是阅读生态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利用他人的知识和思考拓展自己的视野,更好地解决问题,还能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并学会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在有了收获和困惑的基础上,合作才会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

比如《昆虫记》的阅读,上课前,小组成员根据学习任务单先进行组内交流,在组长的安排下互帮互学,先在小组内解决任务;然后组内依照学习指南进行合理分工;最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二、开放思想,打造开放的阅读空间

(一)从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拓展阅读视野:阅读整本书,从整体上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阅读同一作者的文章,了解作者的风格;阅读同一主题文章,了解同一主题不同作者不同的表现方法;阅读同一体裁的文章,让学生把握体裁的特点;阅读质疑的文章,学习批判性阅读。

比如,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制订一系列阅读主题:一二年级专注于绘本阅读;三年级上学期专注于童诗阅读,三年级下学期专注于日本作家安房直子的童话阅读;四年级上学期参照《朗读者》节目展开主题阅读,四年级下学期参照《中国诗词大会》阅读积累古诗文;五年级上学期专注于儿童文学的阅读,五年级下学期根据课文中名著阅读的片段拓展到中外名著的阅读;六年级上学期开展自然科学和科幻类读物的阅读,六年级下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拓展阅读。

学生的阅读有了广度、深度、厚度,其言谈举止也就有了变化,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些变化,正是阅读生态课堂阅读视野的改变带来的。

(二)从在教室里阅读拓展到在大自然中阅读

在大自然中阅读,便于学生多感官阅读。尤其是《森林报》《昆虫记》等自然类书籍,很多学生在野外对照所带书籍了解了书中介绍的植物或昆虫后,那些生物便成了他们有生命的好朋友。有些同学甚至开始写自然观察笔记,手机上的“形色”软件也为同學们认识植物以及了解植物的相关诗词提供了便利。从此,一花一叶总关情,他们变得更加热爱自然。在学生的习作中也可见一些变化,原来对于大自然只有套路化的描写,比如:“今天,阳光明媚,花儿对我点头,鸟儿对我微笑。”现在,这些事物变得形象具体了,比如:“今天,太阳露出明朗的微笑,扶桑花穿着红色的礼服在风中舞蹈,白耳鹎发出愉悦的欢叫……”这些变化,正是阅读生态课堂自然环境的改变带来的。

(三)从师生的封闭课堂拓展到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参与的开放课堂

【案例2】班级《朗读者》———“亲情”。

中央台的《朗读者》节目颇受好评,也激起了大众朗读的兴趣。怎样让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其中呢?四年级上学期,我所教的班级每周阅读课都举行一次班级的《朗读者》。主题词参照中央台《朗读者》设定,让学生投票决定。学生喜欢的主题词有“遇见”“陪伴”“礼物”“勇气”“眼泪”“亲情”等。

有一次,班级《朗读者》主题词是“亲情”,我邀请了家长们一起参加。节目伊始,是家长代表献给全班孩子的一段朗诵———海桑的《给我的孩子》(节选)。家长们基本是第一代深圳移民,他们的普通话虽然带着各地的口音,但是,他们朗读时表达的深情深深打动了孩子们。台上,家长们饱含深情地朗诵;台下,孩子们静静地倾听,眼里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接下来,同学们朗读了关于亲情的篇章,有父爱、母爱、祖孙之情、手足之情,还讲述了相关的亲情故事。因为朗诵有故事背景,有想送给的人,朗读的文章因此有了第二次生命,同学们也进一步体会到了朗读的现实意义。这些变化,正是阅读生态课堂人文环境的改变带来的。

(四)从现场阅读拓展到微信群、QQ群等网络空间阅读

生态课堂是人性化的课堂,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建立新型课堂文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凸显了教学情境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创设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态课堂空间,激发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渴望。尤其是现在,有了更多的平台。

1.录制微课,提供开放的阅读指导

教师通过精心录制有声有色的阅读指导微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观看教师提供的阅读指导,从而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调动思维积极性,促使他们走进文本、自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和阅读的效率。

2.建立班级QQ朗读群(或微信朗读群),提供开放的展示平台

学生朗读的内容有经典古诗文、现代诗文、儿童文学等。在高年级课堂上,每节课只有少数学生有机会或有勇气独自朗读课文,可是,在QQ群中,每个人都有机会朗读,而且可以在充分准备之后,录到自己满意再分享出来。自己朗读再改进就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更何况还有别的同学或老师的点评与鼓励。有几个平时很沉默的学生,在班级QQ朗读群中坚持朗读一个月之后,朗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也变得更有自信,对于阅读也更有兴趣了。

有的学生还把自己录制的朗读片段在微信朋友圈展示,收获了朋友的点赞或者好评之后,更有信心了,也激发了其他同学阅读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丰富了生态课堂的内涵。学生更加相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些变化,正是阅读生态课堂阅读平台的改变带来的。

三、多元智能,创造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生态课堂是关注学生生命状态和生命成长的课堂。“以生为本”,其核心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通过最优化的现代课堂设计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总是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笔测验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创造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从而构建生态课堂。

【案例3】《窗边的小豆豆》个性化的阅读方式。

《窗边的小豆豆》阅读汇报课是在全班已经完成整本书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上课之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了任务单,组内的每个成员又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特长选择了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从学生的阅读情况出发,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对相同的文本进行学习,又有难易程度的区分。学生在选择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完成自己感兴趣并且对自己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为课堂展示汇报和学习做充分的准备。学生運用多媒体搜集资料、整理成果、提取作品的过程也是一种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汇报的时候,有的小组选择展示组员写的读书笔记、读后感、研究报告、书评,有的小组选择把其中一个情节改编成剧本演一演,有的小组选择利用思维导图展示人物的关系和特点,有的小组选择分角色朗读,有的小组选择介绍同主题的其他书,有的小组选择改编绘制成绘本。同学们开放的个性化的选择五花八门,课堂的生态化由此得以彰显。

构建小学语文阅读生态课堂,教师要以人为本,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特点、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科学预设教学内容和形式;运用正面管教,以尊重为前提,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打造开放的阅读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在阅读中得到生命的张扬;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与自主学习能力。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的:“生态的语文课堂是在真实自然中寻找教学的真谛,在平等和谐中达到教学的效果,在不断创新中追求教学的完美。”

参考文献:

[1]李颖.浅析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J].科学大众,2004(11).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学生
欢乐的课堂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学生写话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写字大课堂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