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STEM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灵动课堂

2021-07-08 00:56缪亚军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客信息技术思维

缪亚军

目前,信息技术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出现此种局面的原因非常多,如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手段不够新颖等,都会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表现出倦怠心理,不愿自觉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导致教学效率不高。面对这一局面,教师应当将STEM和创客教育相结合,及时转变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新颖和智能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一、适应课堂“节外生枝”,生成动态教学资源

STEM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的是跨学科整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习过程;创客教育是一种教育形式,注重产出结果,把创意想法现实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强化师生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可以“节外生枝”的机会;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为学生提供灵活动态的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巧妙的运用。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Arduino开源器组装一个小台灯,要求组装的台灯要在白天能够达到一定亮度,并能随着光线明暗自动调节;台灯前无人时,应始终处在关闭状态;当阳光亮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时,则可以自动调节到合适的亮度。在进行前期设计构想时,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要求其可以借助所学的内容和软件进行实验,并为学生呈现一段动态的资源和设计,引导、鼓励学生对其进行借鉴和学习,使课堂更加灵活多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案只是一种教学思路,教师坚决不能完全局限于此,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实践和发挥的机会,使得课堂变得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思考和学习,反思自己,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其实都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成,也就是一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种资源的价值,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充分将这种价值展现出来。小学生天生好奇心比较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又会表现出一定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由状态是非常可贵的,因为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情形之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这种创造力又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精彩的课堂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也是非常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师要适应这种情况,要努力将这种“节外生枝”的结果变成新的教学契机。比如在上面的例子当中,教师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之后,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想象、去构思,由于不同學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他们的思路不尽相同;又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不可能完全在教师的预设范围之内,所以在课堂上必然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形。教师在将这些情形融入课堂教学时,尤其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将这些观点与教师预设的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点或者不足,从而优化自己的思路,也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STEM课程发散预设,建立多维立体课堂

由于STEM和创客教育的出现,信息技术显得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教师要面向STEM,建立课程群,对小学信息技术进行创新。STEM课程主要是以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项目为主,并结合不同的学科进行研究和实验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都是发散的,进而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意外,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使得各个小组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将网络上的资源和内容引入实际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教学目标的完成不受阻碍。

STEM课程强调多元素的参与,事实证明,这些元素也确实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课堂也就会呈现出一种多维立体的状态。这种多维立体既体现在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不仅包括教师准备好了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一些属于他们自己的默会知识;在学习方式上,除教师必要的讲授之外,还包括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设计思考等。可以说,知识与学习方式的综合,使得这种立体参与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态,这种具备了STEM元素的教学过程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对于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借助课堂意外,实现教学无痕链接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学习时往往需要借助情境,但是教学中存在很多意外和不足,情境创设和学生学习无法实现无痕链接,使得教学过渡无效。因此,教师面对教学中出现的意外要因势利导,通过临场发挥将课堂引入原来的教学环节。此外,教师还可以自主设计一些意外,增强自身的引导和迁移能力,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意外的设计,使得学生思维得到拓展,给予学生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实现教学的无痕链接,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创新表现进行有效评价,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始终对信息技术教学保持兴趣,进而不断提升教学实效性。

这里所说的课堂意外与上文所说的“节外生枝”有所不同,相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意外更多的是其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新的认识,这些知识超乎学生个体的想象,既不在教师的预设范围之内,也不在学生的预想范围之内。当课堂出现意外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将其融入课堂中来,以实现与预期教学的无痕链接。STEM有一个特质,那就是整合与融合,将STEM所代表的不同领域的内容融合起来,原本就是一种智慧,将这种智慧迁移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意料之外的结果,不偏离已有的教学轨道,这样既可以将学生的课堂思考与教师的教学目标衔接在一起,又可以给学生渗透STEM的内在思想,这显然可以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灵动。

总而言之,课堂上的变化和方向都是未知的,为给予学生更多可以自我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总是会出现各种意外,教师不能阻碍,进而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要结合教案进行正确引导,使得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更加立体和灵活,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在此过程当中,STEM可以发挥一种引领性作用,这样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获得积极的发展,这也正是联动课堂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1]周迎春.创设意外情境生成精彩课堂:例谈面向STEM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灵动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7(19).

[2]周迎春.面向STEM的创新课程创设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7(2).

猜你喜欢
创客信息技术思维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校园创客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创客,你是什么段位?
创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