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照顾者家庭照护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研究

2021-07-09 03:19王晓燕蒋秋焕宋晓琳葛运利王娜娜刘欢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效能量表家庭

王晓燕 蒋秋焕 宋晓琳 葛运利 郭 丹 王娜娜 刘 春 沙 露 刘欢欢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随着医学进步、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所占的比率愈来愈高[1],全世界老年人口急剧增加,约9%的人口超过65岁,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而到2050 年,这一比例预计将达到22%[2]。中国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疾病成为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其中老年期痴呆尤为突出,将成为导致老年人群失能的重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4]。目前中国老年痴呆患者达900多万,预计到2050年将会超过4 000万[5-7]。老年痴呆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它是以认知功能减损为主要表现,常伴情绪、行为、精神病症状等非认知症状[8]。目前药物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改善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功能水平[9],护理措施是痴呆诊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且作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补充,尤其对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减退的中-重度痴呆患者更为重要[8]。目前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平衡,约80%的患者出院后由家庭照护者照护[10],如配偶、子女、兄弟姐妹等,大量照护工作落在家庭主要照护者身上[11-12]。作为看护老年痴呆患者的主体,他们负责提供各种护理和服务,长期繁重的照顾给照顾者带来了极大的负担[13]。研究表明,照护者的生活状况、照护能力与身心健康直接决定着老年痴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14-15]。

自我效能是指个人对有能力成功执行某一特定行动或控制某一情境的感受或判断,它是照顾者积极感受,能够影响个体健康行为、个人设定的目标类型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能力[16]。研究显示,痴呆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的高低对其在适应照顾角色时的掌控有重要作用,它能提高照顾者在应对挑战性事件时的减压能力,直接影响痴呆患者疾病的转归和生活质量的优劣[17]。本研究对老年痴呆照顾者自我效能和家庭照护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临床中采取护理支持及健康促进措施,提高患者与照顾者双方生活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9-10—2020-05 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痴呆患者及照顾者200 例。确诊的痴呆患者纳入标准:患者≥60 岁,经神经疾病学专科医生确诊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CD-10)痴呆诊断标准[18]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19];照顾者为家庭成员,意识清楚,言语正常,照顾时长在3 个月以上,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领取报酬、有酒精和药物依赖史及有精神病史的照顾者,且不愿参加本研究者。

最终纳入185 例老年痴呆照顾者,年龄(66.32±6.24)岁,其中男67 例(36.2%),女118 例(52.0%);已婚164例(88.6%);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居多,为129例(64.7%);有经济负担107 例(57.8%);病程2~5 a 125例(67.5%);痴呆程度为中度110例(59.4%)。照顾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本组老年痴呆照顾者一般资料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caregiv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患者及照顾者的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等一般情况。

自我效能量表由德国学者SCHWARZER等[20]编制,该量表在国际应用广泛。中文版由ZHANG等[21]翻译,共10 个条目,采用李克特4 级评分法(1~4分),1=完全不正确,2=有点正确,3=多数正确,4=完全正确,总分为10~40 分,最后计算每个条目平均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57,信效度良好。

家庭照护能力量表是引进日本家庭照护能力量表,由靳修等进行汉化修订及信效度检验[22]。该量表分为3个维度,共10个条目,主要内容包括对疾病知识的理解、照护者时间、家庭照护替代能力、家庭环境、周边支援能力等。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总分10~50 分,得分越高代表家庭照护能力越强。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780,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研究小组成员负责,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征得其同意后开始调查,由照护者单独完成;对于文化程度低或视力障碍者,则由研究小组成员宣读问卷内容,协助其完成问卷。问卷当场发放、收回,共发放问卷200 份,回收185 份,有效回收率92.5%。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变量间的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老年痴呆照顾者家庭照护能力的状况见表2。

表2 本组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家庭照护能力的状况 (±s)Table 2 Status of family care ability of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dementia (±s)

表2 本组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家庭照护能力的状况 (±s)Table 2 Status of family care ability of caregivers of patients with dementia (±s)

项目主要照护者的健康主要照护者的时间主要照护者对疾病知识的理解对照护方法的理解对照护生活的姿态家人间的人际关系家族内照护替代能力家庭的经济能力家庭环境周边支援总分得分3.19±1.41 3.26±1.03 3.02±0.75 3.14±0.78 3.55±0.98 3.58±0.97 3.13±0.96 3.05±1.09 2.83±0.74 2.95±0.85 31.69±3.09

2.2 本组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自我效能的状况本组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的自我效能量表总分2.67±0.43,各项目得分情况:如果尽我所能做去的话,我总是能够解决困难2.69±0.80;我有信心能有效地应付任何突发的状况,以我的应变能力,我能够解决意料之外的情况2.61±0.89;即使别人不支持我,我还是能够有办法达到我的目的2.59±0.82;对我来说,坚持理想和达成目标是轻而易举的2.50±0.83;我能冷静地面对困难,因为我相信自己有处理问题的能力2.68±0.86;无论什么事在我身上发生,我都能应付自如2.87±0.81;当面对难题时,我通常能找到几个解决办法2.91±0.84;当我付出努力,我一定能解决大多数的难题2.63±0.82;当面临麻烦的时候,我通常能够去应付2.82±0.89。

2.3 痴呆患者家庭照护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见表3。

表3 痴呆照顾者家庭照护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family care ability and self-efficacy of dementia carers

3 讨论

3.1 老年痴呆照顾者家庭照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家庭照护能力是由家庭照护者为患者提供帮助、照顾、护理的能力,是没有报酬且不与任何组织机构挂钩的照护,其强弱直接影响照护质量及患者的疾病进程[23-24]。本研究显示,老年痴呆照顾者家庭照护能力总分(31.69±3.09)分,与该量表总分的中间值相比,处于中等水平。与专业护理相对,家庭照护被称为非正式照护,在照顾和护理的认知及方法上缺乏专业性[25-26]。相关研究[27]显示,患者由医院转至家庭照护后,照顾者缺乏专业的照护指导,同样也缺乏获取专业知识的途径。本研究中照顾者文化程度偏低,且部分是第一次担任照护者角色,针对被照护者个体化专业的照护,常无法了解照护的事项或无法理清照护步骤,导致照护过程中出现状况,并缺乏对专业机构寻求帮助的主动性,照护能力较低。ROCHE等[28]研究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照护者其照护能力水平会更好。而目前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未建立起适合国情的老年痴呆患者的福利政策支持及长期照护模式,没有明确的服务供给体系、责任主体及多元化、社会化的参与主体[29]。家庭照顾者几乎成为照护全能的负责人,不仅有生理和心理的压力,还要承担痴呆患者的衣食住行用等全方位的需求[30],同时还需要面临长期的药物治疗及日常护理方面所带来的经济负担,极大增加了照护的难度[31-32],因此,建议护理人员在其住院期间加强对照顾者照护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通过电话随访或微信跟踪将健康教育延续到痴呆患者出院后,给予家庭专业的支持与帮助。

3.2 痴呆照顾者自我效能水平20 世纪80 年代美国著名学者BANDURA 提出,自我效能因环境与个人内在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有其不同的感觉、思考与行为的方式,自我效能被认为是这些个人因素与认知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16]。本研究显示,老年痴呆照顾者自我效能感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的照顾者,将照护任务作为挑战,更迅速地从挫折中恢复,且更容易找到应对的方式[33-34],并能够积极寻求途径,主动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有效的照护技能,从而提高照护的质量。本研究中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其次为子女,她们是非正式的照护人员,照顾患者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在照顾过程中照顾者在照护技巧、复健活动或心理支持等在有限的诊疗时间或单一的专业领域无法满足,表现出经验不足。对胜任照顾者这一角色缺乏信心,同时照顾者还承担着其他社会角色,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照顾者的自我效能感。FORTINSKY 等[35]研究显示,利用信息网络或电话随访指导照护者的认知行为,并指导照护者积极利用周边资源,如社区或专业机构,有效提高了照护者的自我效能,且解决照护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关注照护者的身心健康,鼓励其发现在照护过程中成功的经历,挖掘自身的潜能,提高其照顾的积极性及信心。

3.3 痴呆照顾者家庭照护能力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本研究显示,老年痴呆家庭照顾者的家庭照护能力与自我效能呈正相关,与TANG等[36]研究结果一致,即照顾者一般自我效能越好,照护能力越高。自我效能感高的照顾者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乐观的态度,在面对问题上更倾向于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通过与亲友沟通、交谈,培养兴趣爱好,参加业余活动,如健身操、练太极拳等缓解照顾的压力,并积极寻找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32,37-41],从而提高了其在照顾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照顾者自我效能水平的评估,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循序渐进,提高其照护信心,最终提高其照护能力。

老年痴呆照顾者的家庭照顾能力和自我效能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照顾者的照顾能力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因此,除提供家庭照护的知识外,需要注重照护者的自我效能评估,更迫切需要提供实际的、系统的监测和个体化的居家照护知识,以评估照顾者居家护理痴呆患者中出现的问题,以期改善照顾者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效能量表家庭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家庭“煮”夫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恋练有词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