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子公司双元嵌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

2021-07-11 08:26郭梦瑶王释鹤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赋值动态资源

宁 烨,郭梦瑶,王释鹤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 110169)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不再单单是依附于母公司的从属角色,而是在跨国企业网络中利用资源和关系进行创新的主体。现有研究也愈来愈多地关注海外子公司的创新。同时,伴随着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思潮不断涌现,如何在动态、复杂且高度竞争的环境下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并建立持续竞争优势成为当前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运用网络理论来研究海外子公司,网络嵌入通常被看作是获取伙伴有价值资源以克服自身不足的战略性举措。多数学者基于网络理论研究证明个人或组织嵌入网络中有利于知识、资源以及技术的传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企业自身的资源限制,帮助企业建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1-4]。其中,有学者将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通过嵌入跨国公司内部网络和东道国政府、竞争者等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网络中来获取资源和知识[5]。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呈现出市场高动态性、产品高复杂性等特征,海外子公司嵌入网络后,还需要拥有整合、建立和重组资源的能力,即动态能力,才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所以,有必要研究网络嵌入对海外子公司创新资源的获取和对其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及动态能力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包括以下几方面:海外子公司内部嵌入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外部嵌入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以及双元嵌入对其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Asakawa 等[6]着眼于内部嵌入,发现内部知识嵌入有利于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知识搜寻,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Hoenen 等[7]则从外部嵌入入手,验证了外部嵌入推动跨国公司创业能力的提升。然而,企业若只关注或将自身过度嵌入到某一单一网络中,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成本或产生信息冗余,反而不利于企业创新[8]。相关研究也表明子公司双元嵌入是一个动态过程且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9]。子公司通过外部嵌入获取东道国市场知识及资源,又通过内部嵌入和母公司进行双向知识传递,实现母子公司共同创新[10]。上述成果为海外子公司双元嵌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但二者之间的“黑箱”尚未完全打开,需进一步探讨。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海外子公司如何利用双元嵌入实现自身创新绩效的提升?(2)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动态能力如何在双元嵌入影响海外子公司创新绩效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拟从网络视角出发,探讨海外子公司双元嵌入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企业的动态能力在其中所起作用,完善跨国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和管理理论的相关研究。考虑到很多在华跨国子公司不仅开拓了市场,而且不断创新,实现了互利共赢,故以在华子公司为样本,研究其如何提升经营与创新能力,旨在为中国跨国企业经营创新提供借鉴与启示。

1 理论假设与模型构建

1.1 内部嵌入与创新绩效

内部嵌入是指海外子公司嵌入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所组成的内部关系网络中。子公司通过内部嵌入能够从跨国公司网络成员那里获取资源和扶持。Pu 等[11]认为内部嵌入增强了子公司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使子公司能有效分配和利用新知识及其他资源。内部嵌入程度越高,母子公司以及子子公司间的互动强度就越高,团队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忙的意愿也随之提高,也更愿意为彼此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共同努力[12]。具体而言,内部嵌入可以使子公司从资源获取、知识转移以及合作创新等方面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13]。一方面,内部嵌入程度越高,子公司与跨国公司网络成员间的资源流动越容易,根据资源基础观,双方交流越频繁,交流内容会越深入,子公司会获得一些隐性资源,将有利于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建立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内部嵌入有助于子公司受到母公司的实时关注,提高总部对其创新研发的投入。此外,内部网络成员处于同一母公司的管理控制下,内部嵌入方便各成员之间创新方法和成果的共享以及合作创新[14]。因此,子公司嵌入内部网络有助于其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a:海外子公司内部嵌入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2 外部嵌入与创新绩效

外部嵌入是指子公司嵌入由东道国的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等所组成的外部关系网络中。海外子公司通过外部嵌入可以获取当地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具体地,企业与当地政府等建立密切关系有助于其在当地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会对其创新绩效提升产生积极影响[3];和当地供应商及用户建立高质量关系能够快速掌握当地市场的最新需求和发展机会[15];和当地合作伙伴的关系有助于加强网络成员之间的彼此认同和信任感[16],提高知识转移效率,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因此,海外子公司通过外部嵌入能够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首先,外部嵌入有助于海外子公司获取与自身创新相关的异质性资源与知识,根据资源观,这些不可替代的资源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内在源泉。其次,子公司在与当地成员频繁互动过程中了解并适应当地的制度规范,提高自身合法性[17]。最后,外部嵌入降低企业搜寻互补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创新要素组合的机会,并将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和经营风险大大降低[18]。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b:海外子公司外部嵌入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3 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动态能力是解释企业如何将获取的资源转化为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视角。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所拥有的动态能力使其能够利用并重新配置现有资源,重构企业的竞争优势[19]。结合研究主题和现有研究,本文将动态能力定义为子公司对海内外资源进行识别、获取后加以整合和利用,并在动态环境中不断进行适应性重构的能力。并借鉴Barreto[20]、O' Reilly 等[21]等研究,将动态能力划分为机会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组织重构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是指企业能够搜集并掌握所处市场和产业的基本运行规律、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准确识别出其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是指企业能够从获得的信息中提取出对本企业有价值的知识,将其与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有效匹配的能力。组织重构能力是指企业现有的资源基础、运营过程、组织架构等进行适应性重构的能力。

1.3.1 双元嵌入与动态能力

首先,跨国公司通过内部网络获得其他成员的国际化经验等,有助于提升自身机会感知能力,通过外部嵌入则能够及时获取全球或当地市场的需求以及国际最新技术的相关资讯[3],使其能迅速识别出潜在的市场和发展机会。其次,双元嵌入通过建立紧密的关系提高双方知识交流、资源交换以及合作创新的意愿,促进其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最后,双元嵌入程度越高,网络成员与焦点子公司接触并披露其国际化管理流程和相关经验的意愿越强,这为子公司的组织学习提供了有利情境,海外子公司能够利用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对自身资源基础、运营过程、组织架构等做出相应的调整,重塑企业资源结构。

综上,良好的双元嵌入,使子公司有机会接触不同来源的信息与机会并做出有利选择,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机会感知和资源整合能力,在与内外部网络成员交互的过程中子公司不断调整自身的运营流程和组织惯例,便于其更有效地在东道国进行经营创新活动。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海外子公司内部嵌入对其动态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H2b:海外子公司外部嵌入对其动态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1.3.2 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

首先,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下,对市场机会进行识别是企业创新的前提。企业机会识别能力越强,意味着子公司能够进行全面而快速的知识搜寻,帮助其挖掘市场中的创新机会,把握机遇,占领行业创新的先机。其次,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利用其对大量异质性信息和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使所获资源最终应用于对产品、服务或技术的升级改造或创造开发。最后,拥有组织重构能力的企业能够在创新理念萌芽时便快速在市场中投入简易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与用户不断的信息互动对初始理念和原型产品进行优化,周而复始完成创新活动,进而提升创新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3:海外子公司动态能力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1.3.3 动态能力对双元嵌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海外子公司嵌入双元网络后利用自身的机会感知能力获取了大量的知识和资源,甄选后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而后通过组织内部的重新整合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22]。最后利用组织重构能力帮助将不同技术领域的知识、信息等应用到企业创新活动中,促进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从而快速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吴松强等人[23]的研究也表明,动态能力在关系嵌入性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为此,引入动态能力作为双元嵌入作用于子公司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并提出如下假设:

H4a:海外子公司动态能力在内部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b:海外子公司动态能力在外部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根据前文的分析以及提出的理论假设,得到概念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2 双元嵌入对子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1 问卷设计与发放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通过问卷发放机构向在华子公司发放问卷,从2019 年4 月到2019 年6 月。共发放问卷280 份,回收有效问卷205 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73.21%。问卷发放机构在发放调查问卷过程中具有质量控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回收样本的有效性。

2.2 变量测量

研究量表各部分来源于已有文献,题项采用Likert 5 点量表,分值从1(很低/很不符合)到5(很高/很符合)。

2.2.1 双元嵌入

参考Uzzi[24]、McEvily 等[25]、姚山季等[26]、赵云辉等[27]学者开发的量表,从交流互动频率、相互信任程度、共同解决问题的程度、关系持久度、相互依赖程度五个方面分别测度内部嵌入和外部嵌入。共设计10 个题项,示例条目如“贵公司与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的交流互动频率”“贵公司与东道国的合作伙伴的交流互动频率”。

除此之外,点曲线还提供了分别调整红、绿、蓝三色通道的功能,以便我们在调整影调的同时对画面色彩精细调整。不过在这篇教程里面,我们并不打算讨论这部分功能。

2.2.2 创新绩效

参考Renko 等[28]、Zhang 等[29]、吴航 等[30]的研究,从新产品数量、新产品的开发速度、新产品开发成功率、申请专利数、新产品销售额占比来衡量创新绩效,其中新产品包括改进的产品和全新的产品。共设计5 个题项,示例条目如“新产品数量较多”“新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较高”。

2.2.3 动态能力

参 考Teece[31]、O' Reilly[21]、Liao 等[32]、冯军政等[33]学者对动态能力的测量,本文将动态能力分为机会识别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组织重构能力3 个维度。共设计9 个题项,示例条目如“在内部研发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探索各种技术可能性”“能够有效地利用属于不同技术或应用领域的知识”“能够及时地对已有的工作流程和程序进行适当调整”。

2.2.4 控制变量

选取海外子公司年龄、员工数量、所处行业及资产规模为控制变量。

海外子公司的年龄。即成立年限。将公司年龄3 年以下赋值为1,3~5 年赋值为2,5~10 年赋值为3,10~15 年赋值为4,15 年以上赋值为5。

海外子公司员工数量。员工数量多的公司成功率更高。将员工数量为200 人以下赋值为1,201~500 人赋值为2,501~1 000 人赋值为3,1 001~2 000 人赋值为4,2 000 人以上赋值为5。

海外子公司资产规模。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拥有更多有价值的资源与机会,成功的几率会更高。将资产规模为1 000 万元以下赋值为1,1 000万~3 000 万元赋值为2,3 000 万~5 000 万元赋值为3,5 000 万~1 亿元赋值为4,1 亿元以上赋值为5。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205 份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得出样本企业的基本信息,其中样本企业的母公司主要分布情况和对华投资较高的国家(地区)较一致,表明所选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3.2 信度、效度检验

问卷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从表2 可以看出,双元嵌入、动态能力以及创新绩效量表的Cronbach'sα 值均大于0.7,表明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接着进行KMO 和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显示,各个量表的KMO 值均大于0.6,且Bartlett 值均为0.000,适合做因子分析。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双元嵌入提取出2 个因子,动态能力提取出3 个因子,各题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6,与预期假设相符;创新绩效各题项因子载荷也均大于0.6。可以认为本研究的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

表2 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3.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及相关性检验

依照Podsakoff 等[35]的统计分析方法,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来测度问卷获取数据的共同方法偏差。采用SPSS24.0 对问卷所有题项进行因子分析,可析出7 个因子,且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9.282%,不超过40%,说明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在此基础上,运用Pearson 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双元嵌入与创新绩效、控制变量与动态能力、创新绩效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为防止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对变量进行方差膨胀因子分析,结果所有变量平均VIF 为1.492,远小于10;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此外,通过绘制散点图和DW 检验证明不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问题,因此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表3 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3.4 回归分析

(1)双元嵌入与创新绩效。为了检验双元嵌入对海外子公司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构建模型1,结果如表4 所示。

表4 双元嵌入与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模型1-1 中只包含控制变量;模型1-2 在其基础上加入了内部嵌入,模型1-3 在模型1-1 的基础上加入了外部嵌入,结果显示内、外部嵌入均对海外子公司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1-4在模型1-1的基础上同时加入内部嵌入与外部嵌入,两者对创新绩效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272 和0.339(P<0.01)。由此,H1a和H1b得到验证。

(2)双元嵌入与动态能力。为了考察双元嵌入对海外子公司动态能力的影响,构建回归模型2,结果如表5 所示。

表5 双元嵌入与动态能力的回归分析

如模型2-2 和2-3 所示,海外子公司内、外部嵌入分别对动态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2-4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同时加入内部嵌入与外部嵌入,两者对海外子公司动态能力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370 和0.313(P<0.01),H2a、H2b得到支持。

(3)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首先,将动态能力作为自变量,创新绩效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3。然后参考Baron 等[36]、温忠麟等[37]提出的方法对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双元嵌入、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回归分析

结果表明,动态能力对海外子公司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H3得到验证。从表6 可以看出,加入动态能力后,内部嵌入作用不再显著,外部嵌入系数减小为0.198(P<0.01),由此认为动态能力在内部嵌入和创新绩效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外部嵌入和创新绩效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H4a和H4b得到验证。

3.5 稳健性检验

为了支撑结果的稳健性,采纳Zhao 等人[38]的建议,运用Bootstrap 方法进一步检验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将标准化变量加入模型,选择模型4,设定样本量为5 000,置信区间的置信度选择95%,分别检验动态能力在内、外部嵌入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动态能力在内部嵌入(LLCI=0.098 2,ULCI=0.254 1)和外部嵌入(LLCI=0.075 7,ULCI=0.224 6)影响创新绩效中的中介效应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的上下限均不包含0,表明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显著。此外,控制动态能力后,内部嵌入(LLCI=-0.022 7,ULCI=0.234 1)对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不再显著,区间包含0。外部嵌入(LLCI=0.072 6,ULCI=0.323 1)对创新绩效的直接效应仍显著,且和中介效应同为正向,因此海外子公司动态能力在内部嵌入对创新绩效影响中发挥唯一中介作用,在外部嵌入对创新绩效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验证H4a和H4b。

4 研究结论及启示

研究结论如下:(1)海外子公司双元嵌入对其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子公司会从内、外部关系网络中获得创新行为所需的关键资源,并将其整合到自身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2)动态能力在海外子公司双元嵌入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子公司在内外部嵌入中利用机会识别能力获取大量异质性资源和信息,通过资源整合将其与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组织重构能力将资源重新配置,并调整自身结构以适应产品和技术的创新。

管理启示包括:(1)在跨国经营过程中既要与跨国公司内部网络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促进资源共享;还要与东道国顾客、供应商、政府等合作伙伴建立紧密关系,积极融入当地的发展中;(2)海外子公司要积极识别、学习和整合内外部网络中的新颖知识,克服自身经营劣势,在此过程中逐渐培育和提升组织重构能力,不断提升自身动态能力。

猜你喜欢
赋值动态资源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动态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