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高校生命教育的思考

2021-07-11 06:14王敏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生命教育高校

王敏

内容摘要:新冠状病毒疫情的突然爆发,为“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疫情期间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建立健全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完善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和常态化发展。

关键词:新冠疫情 高校 生命教育

在当今新冠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正是好时机。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生命教育,成为当下各大高校战“疫”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课程为载体,开展生命教育

有效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在生命教育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可以围绕办学特色,因地制宜探索出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充分发挥好生命教育课程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依据学科特点,充分挖掘学科中生命教育资源,结合学科培养目标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生命教育探索,强化生命教育。当然,以上二者应是相互补充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在高校中的作用。

(一)开设专门课程,形成生命认知

开设生命教育的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选修课程等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设置的全覆盖、网格化、层次化,做到理论与实际、显性与隐性、日常与应急三个相结合,让生命教育通过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形成正确的生命认知。

具体来说,生命教育的课程应当涉及对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多方面的理解,涵盖性教育、生死教育、道德教育、生命科学教育等方面。疫情之下,需要整合与调适生命教育的课程内容,增补疫情防控知识,增添危机管理和应对,快速提升师生的防疫应变能力。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一方面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另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接受到系统的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在面對网络上的自杀、色情等灰暗面时能够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知和判断。

(二)加强学科渗透,体验生命责任

开设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将学科课程与生命教育密切结合,以渗透式的方式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也是高校生命教育的有效方式。各科教师在具备广博的“生命”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充分挖掘课程中生命教育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适时渗透疫情中的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比如思政课堂,可以利用感人的抗击疫情事例,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认知;引导学生感受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伟大抗疫精神;教会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树立责任认识。当然,借助传统学科来渗透生命知识,要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并使之成为教学的常态。

二.丰富实践活动,加强生命教育

开展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方面透过真实案例,能够使学生重视生命的价值,防止重蹈覆辙,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感悟,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基于实践体验、情感表达两个方面的要求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有主题讲座、主题团活、走访生命教育基地、心理干预与心理辅导等形式。

(一)开展科普知识主题讲座

主题讲座需要结合时效性强的社会事件,不断深入挖掘丰富的生命内涵,激起学生不断提升内在素养的追求。防疫期间,可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广泛多样的科普知识主题讲座。通过开展科普知识教育,增强学生对病毒的认识,掌握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知识,加强自我防护能力;增强学生对微生物学和病毒宿主的认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伦理道德观念;让学生掌握正确洗手“七步法”、公共场合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等,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通过一些被感染病人失去生命的案例,认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二)开展多样化的主题团活

主题团日活动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有效手段。疫情期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团日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居家防疫的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疫情的强大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归属感,并感受生命的坚韧与伟大。比如每周开展进行升旗仪式,在高唱国歌中,让学生体会危难之时,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无所畏惧的伟大精神。分享典型抗疫案例,学习抗疫英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清明祭扫,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在慎终追远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发扬传承,牢记中华历史,学会感恩、责任与担当。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

疫情期间,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容易产生焦虑、焦躁的心理;铺天盖地的网络疫情舆情讯息,容易造成恐慌心理,这就需要生命教育的引领和支撑。通过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和自我调控,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时,高校可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育人功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心理反应,借助5.25心理健康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班会团活,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

(四)开展特色居家防疫活动

疫情期间,宅在家即是最好的抗疫方式。但是宅在家,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和学习都要停滞。采取特色居家防疫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宅家的枯燥,也可以加强学生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锻炼学生的生命意志。开展特色居家防疫活动时,高校可依据院系具体情况、学生专业特长、以及网络平台优势等,制定出因地适宜的活动方案。比如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疫情期间举办了特色性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包括线上简笔画大赛、线上歌唱比赛、线上电子小报设计比赛、线上最美朗读者比赛、线上烹饪比赛、线上演讲比赛、线上儿歌弹唱比赛、线上微爱宣讲比赛等。通过各种各样的特色活动,让学生枯燥的居家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从某种程度上拓宽了生命的维度,让学生知道宅在家不是手机和床铺,还有诗和远方。

三.利用网络舆情,推动生命教育

在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大学生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力军,捧着手机刷微博、抖音等是他们的生活常态。宅家抗疫更为他们进行网络交流、网络情感表达、网络信息传播提供了肥厚的沃土。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场所,利用好网络舆情,才能更好地推动生命教育的进行。

(一)引导正向网络舆情,营造健康氛围

一方面必须正确鉴别网络讯息,准确把握高校网络舆情走向;另一方面必须正向引导网络舆情,及时抢占网络舆情主动权,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疫情期间,面对网络上的众多虚假信息,各大高校的疫情防控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宣传统战部门等必须通力合作,及时搭建有效的沟通渠道与信息发布平台,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帮助学生获取真实、准确的疫情信息。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定时推送防疫知识、防疫举措,以及分享一些正能量的抗疫英雄事迹。让学生在正能量的抗疫故事中,体会最美逆行者们的“大我”精神,感受青年人应有的责任与担当,明确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二)加强网络监管力度,突出生命关怀

高校必须加大网络舆情监察监督力度,建立网络舆情突发预警系统。必要时采取行政手段干预网络管理,对高校网站主页、贴吧、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等公众平台实施全方位的监督监测,规范高校大学生在网络中的言论、行为,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在创建积极向上的网络校园文化中突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

四.协同各方力量,完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与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仅依靠学校教育,缺乏外界支持,必然使学校教育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各大高校必须打破自有系统,突破学校围墙,协同各方力量。因此,各高校在抓好日常生命教育的同时,应调集多方力量加强大学生的应急教育,将伤亡降低到最小,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生命的“长度”,追求生命的“质量”。

(一)协同社会各界,提供广阔支持

任何时候,社会各界都为生命教育提供必要支持。各大高校在联系外界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必须充分考虑横向协同和纵向贯通的问题。所谓横向协同,是指各大高校必须联动社会、社区、医院、学生等多方机构,建立生命教育的实践基地,扩大教育的实施载体,为学生接受生命教育提供更加广阔的支持。所谓纵向贯通,是指各大高校必须建强工作队伍参与生命教育,组织校内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引入公共卫生专家和一线抗疫社会事务部门人员等,联袂开展师资线上业务培训与辅导。

(二)发挥家庭优势,培育生命情感

家庭为生命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疫情期间,家庭作为生命教育的主战场,应形成对疫情的共同认知。在一个家庭当中,如果家长过度关注舆情,势必会让孩子感到恐慌,没有安全感。因此,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一起认知生命、尊重生命,与孩子共同探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当然,各大高校必须发挥家校共育的联动机制,协同辅导员、班主任等及时开展线上家访活动,互通有无,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上,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感。

总之,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为“生命教育”提供了巨大契机。疫情期间,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生命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当然,应急状态下匆忙推进地生命教育,也时刻提醒人们必须建立健全生命教育的完整体系,并能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突发应急事件,完善生命教育的可持续新常态。

参考文献

[1]顾晓英.上好疫情下的生命教育课.中国文明网,2020-04-08.

[2]张赛芬.疫情背景下中职学校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评论版),2020.5.

[3]李雅妮.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与应对策略研究[D].湘潭大學,2019.6.

课题研究:本论文为2021年度黑龙江省级课题《疫情背景下舆情引导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影响和策略研究》,课题号:SJGZY2020183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生命教育高校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