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剂的稳定性试验与质量标准研究

2021-07-11 11:20彭志婷于开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稳定性

彭志婷 于开红

【摘 要】 目的:研究熏洗剂的质量标准并其考察稳定性。方法:运用紫外光谱法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该制剂进行鉴定。采用初均速法,以紫外光谱的272nm处的最大吸收峰A值为定量指标进行稳定性试验。结果:该制剂25 ℃的有效期约为2.0年,并测定该制剂的相对密度及稳定性试验过程中pH值的变化。结论:紫外光谱法的吸收度A值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熏洗剂;初均速法;稳定性;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R94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7-0010-07

Study on the Stability and Quality Standard of Xunxiji

PENG Zhiting YU Kaihong*

Xuzhou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Xuzhou 221009,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Stability and Quality Standard of Xunxiji. Methods The preparations were identifi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Ultraviolet Spectrum (UV).The Absorbance Units of Xunxiji were determined with UV spectrophotometry at 272 nm. Results Initial average rat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est the stability of Xunxiji. It has been shown thatvalidity of the preparation would be 2 years.Conclusion The Absorbance Units of Xunxiji can be used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preparation.

Keywords:Xunxiji; Initial Average Rate Method; Stability; Quality Standard

中药制剂大多为复方制剂,所含化学成分极为复杂,其中多种成分的准确分析及含量测定问题至今仍是国际难题[1]。目前多以某一、两个已知的有效成分控制制剂的质量,但此法不能全面控制制剂的质量,也不能全面体现中医的基本理论。目前我国对中药制剂的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已有许多报道。但对医院制剂室来说,用色谱指纹图谱控制药品质量不易实施。而利用光谱法建立中药指纹图谱则较易推广,且符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熏洗剂为我院制剂,具有活血止痛,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促进伤口愈合之功效。已在临床应用多年,疗效显著。但质量控制标准仍不完善,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与质量可控,本实验运用UV光谱法、紫外一阶导数光谱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法对熏洗剂样品进行稳定性试验及质量标准研究。

经典恒温法预测药物有效期需要在若干个较高温度下测定各个温度下的速度常数K,按Arrhenius指数規律推算室温的速度常数K25,进而计算室温贮存期[2]。这种方法测定数据准确,但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文献[3-4]报道用初均速法预测药物的有效期,以药物分解初始阶段的平均速度(Voi)的对数代替反应的速度常数(K)的对数,对开氏温度的倒数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符合Arrhenius指数规律的直线方程,由此可计算反应的活化能及室温的贮存期。初均速法在实验中不用求速度常数(K),不必知道反应级数,且所等结果与经典恒温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故5批熏洗剂的稳定性试验采用初均速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TU-12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Tensor27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德国BRURER公司);DK-S28型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pH-2C型精密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产品),FA2004N电子天平(上海雷磁仪器厂)。

1.2 试药与试剂 五批熏洗剂[熏洗剂(Ⅰ)批准文号:苏药制字Z04001626;批号分别为:190105、190505、190725、191009、191212,以下分别简称为:样品1、样品2、样品3、样品4、样品5]为我院制剂室产品。熏洗剂模拟样品(自制)。95%乙醇(徐州市科翔化学试剂有限责任公司),氯仿(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AR)。

2 方法与结果

2.1 稳定性试验

2.1.1 紫外光谱测定方法[5] 分别将各批熏洗剂摇匀后,用移液管移取1 mL置10 mL容量瓶中,用95%的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后过滤。用移液管移取滤液1 mL置10 mL容量瓶中,用95%的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溶液,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光谱扫描,测定紫外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扫描条件为:设定带宽为2.0 nm, 采样间隔为0.5 nm,扫描范围为200~400 nm,最大吸收度A值为0~3.0,中速扫描。并记录吸收峰λ值与吸收度A值。5批样品的紫外光谱数据见表1。据此,确定供试品溶液吸收度的测定波长为272 nm。

2.1.2 恒温加速试验[4-7] 取五批样品(规格为每瓶200 mL),分装于10mL玻璃瓶中,封口,置恒温水浴锅中,按预先设定的温度和时间(50、60、68、73、76、83 ℃,分别加热12、11、10、9、8、7 h)进行加速试验,定时取出样品,放入冷水盆中迅速冷至室温以终止反应,将样品药液充分混合,按2.1.1项下的方法进行紫外光谱扫描,并记录吸收度A值。将数据输入Excel工作表中,按公式Voi=(CO%- Ci%)/ti(i=1,2,3…n)计算不同温度下样品反应的初始平均速度Voi(即反应开始阶段单位时间的相对百分含量Ci%的变化)和lgVoi。其中A0为室温下的吸收度,At为不同温度下对应时间恒温加热后样品的吸收度值,Ci%=At/A0*100%,ti为与温度相对应的时间(h)。结果见表2。

2.1.3 贮存期的预测[8-9] 将表2中的数据利用Excel工作表的数据分析程序,以lgVoi对1/Ti×103进行线性回归处理,得各实验温度下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见表3)。根据回归方程的斜率可求出活化能E,E=斜率×2.303R(R为气体常数);将T=25+273=298分别回代入表3中的回归方程求出室温25 ℃时的lgVoi,查反对数表得V25 ℃oi,再将V25 ℃oi代入公式Voi=(CO%- Ci%)/ti,可求出5批制剂室温25 ℃时的的有效期:t25 ℃oi=C0%-C2%Voi 1025 ℃oi。

2.2 红外光谱测定[10]

2.2.1 红外光谱鉴定原理 红外光谱(FTIR)属于分子吸收光谱。中药制剂是多种成分的混合物,其红外图谱是中药所含各成分吸收光谱的叠加,不论中药内存在的不同物质是什么,必定在其红外光谱上有所反映。只要中药制剂中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各成分含量的比例不同,就会导致红外光谱图的差异。凭借红外光谱的这些差异特征(峰位、峰强度和峰形状),即“宏观指纹性”,可以用来识别中药的真伪。这种识别方法和判别准则称为“红外宏观指纹法”。本实验对制剂样品提取物直接压片测定红外光谱,并比较其差异而得到鉴定的目的。

2.2.2 红外光谱的测定方法 分别取五批熏洗剂样品1、样品2、样品3、样品4、样品5及自制模拟样品5 mL,于分液漏斗中用10 mL氯仿萃取,静置,分离下层氯仿液并过滤得供试液。分别取供试液2 mL于玛瑙乳钵中,用吹风機吹尽溶剂,加KBr适量研细混匀后,用6~8 Ton的压力压成厚度为1~2 mm的薄片,于红外光谱仪上测定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见图1~6及表4。

2.3 检查

2.3.1 相对密度测定[11] 分别五批熏洗剂样品及模拟样品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601相对测定法测定,结果见表5。

2. 3.2 pH值的测定 分别取五批熏洗剂样品及模拟样品制剂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631pH值测定法测定其pH,并随机抽取恒温加速实验后的两批制剂(样品2、样品5)同上法测定其pH,考察恒温加速对pH的影响,测定结果见表5。

3 讨论

3.1 熏洗剂稳定性测试 经典恒温法实验需在每个温度下多次取样分析;而初均速法在每个加速温度下仅需取样作一次分析,就可得到平均速度,且取样点在反应初期,可排除反应后期副反应的干扰。由于增加了加速实验的温度数,因此提高了按Arrhenius指数定律推算室温有效期的精确度。但加速实验是在较高温度下在短时间内获得反应的规律,与室温下的反应机制可能有一定偏差,故必须用室温留样观察法加以验证。

3.2 熏洗剂紫外法鉴定 凭借紫外光谱的峰、谷的差异特征(位置、强度、形状),即“宏观指纹性”可分析六个样品的质量。以紫外光谱为基础的导数光谱能校正无关吸收,排除样品测定中干扰。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样品1~6在272 nm,255 nm附近均有两个吸收峰,但1~6号样品的最大吸光度值Amax和最小吸光度值Amin有一定差异。1~6号样品在272 nm处的吸光度A值分别为:0.9401、1.0078、1.1417、1.1278、1.5123、1.2133。根据朗伯-比耳定律,Amax越大浓度C越大,有效成分含量愈高,它们的质量可排列为:样品5 > 6> 3> 4> 2> 1。

3.3 熏洗剂红外法鉴定 从图1~6中可看出,熏洗剂样品1、2、3、4、5的红外光谱的形状基本相同,均在2922、2851、1688、1454、1326、1289、708cm-1附近有强吸收峰。模拟样品6的图谱形状与样品有明显差异,其与五个样品在2921、2851、1456、1328cm-1处共有吸收峰,但在1715、1269cm-1处的吸收峰位置与样品差异较大。

3.4 其他质量控制 五批制剂及模拟样品的相对密度分别为:1.0600、1.0820、1.0701、1.0787、1.0755、1.0812。可排列为:2>6>4>5>3>1。与紫外光谱分析的结果有一定差异。这表明仅以相对密度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准确度不够。pH测定结果表明,该制剂偏酸性,防腐剂在酸性条件下的抑菌效果会更好。但随着制剂加热时间的延长,pH值有降低趋势。

4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五批熏洗剂的室温贮存期在1.74~2.90年。据此,确定该制剂的有效期为约2.0年。温度对该制剂的吸收度A值和pH值均有较大影响,在制剂加热提取药材有效成分过程中应考虑这些因素。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能快速、准确地鉴定该制剂,以紫外光谱吸收度A值作为内控质量标准能更为有效地控制该熏洗剂的质量,且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

参考文献

[1]

陈耀祖.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化学法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崔福德.药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1-283.

[3]李淑芳,李靖,陆进,等.八种医院药品制剂有效期预测[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4,3(18):171.

[4]张叶萍,夏晓萍.呋喃西林溶液的化学稳定性考察[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9,6(16):54-55.

[5]袁久荣.中药鉴别紫外谱线组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1-64.

[6]庞贻慧,鲁纯素.药物稳定性预测方法的简化——初均速法[J].药学学报,1982,3(17):207.

[7]李庆德,李文伟.Excel在初均速法数据分析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师,2005,4(8):305.

[8]韩修林,何雁,姚松林.银黄注射液有效期的微机处理[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5,7(15):306.

[9]徐莲英,侯世祥.中药制药工艺技术解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孙素琴,周群,秦竹.中药二维相关红外光谱鉴定图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3.

[1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73.

[12]梁生旺.中药制剂分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24-254.

(收稿日期:2020-09-10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稳定性
一类k-Hessian方程解的存在性和渐近稳定性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非线性中立型变延迟微分方程的长时间稳定性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半动力系统中闭集的稳定性和极限集映射的连续性
消肿止痛膏质量标准研究
蛇黄散质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