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劳动之泉,开习作之门

2021-07-11 11:03张淑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劳动习作内容

张淑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第三学段“习作”部分目标表述为学生“乐于书面表达”“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但一直以来,习作教学仍像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感叹的那样: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学生闻习作则“色变”,教师改习作则“头痛”。为了走出这个困境,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现将我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粗浅的想法与同仁分享。

一、生活是孩子习作的“源头水”

为了详细了解目前学生习作的真实情况,笔者下发了《三年级习作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75份,回收有效问卷171份。调查结果显示:

(1)大多数孩子习作是“被迫表达”。受调查的171位学生中,对于“你喜欢写作文吗?”,152人选择了“不喜欢” ,占88.9%;11人选择了“有点喜欢”,占6.4%;只有8人选择了“喜欢”,占4.7%。“你对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会主动写作文或日记吗?”,只有3.5%的学生选择了“经常”, 90%的学生选择了“从不”。由此可见,目前本校学生的习作还处于一种被动、被迫表达的状态,离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目标“乐于书面表达”相距甚远。

(2)很多孩子习作 “无内容可表达”“缺少真情实感”。“习作时,你会因为没有什么可写而苦恼吗?”,143人选择了“经常苦恼” ,占83.6%;17人选择了“偶尔苦恼”,占9.9%;只有11人选择了“不苦恼”,占6.4%。班级访谈时,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生活单调,在校上课,回家写作业,周末上兴趣班,没有什么可以写的,或者值得写的。

(3)大多数孩子喜欢写与自己有关联的内容。“如果你可以自由习作时,一般你喜欢写什么内容?”,以下是学生习作内容来源的数据统计:

从统计的数据看,孩子们最喜欢写“自己经历的”和“看到或听到的”这些与自身产生过关联的内容,这说明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孩子习作的源泉。

二、劳动是孩子生活的“七色光”

从2015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讲话,充分体现出国家和政府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让劳动课从可有可无的“鸡肋”变成“必修课”。

随着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拥有自己的小型种植基地或者“开心菜地”,为孩子的劳动实践提供场所。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有别于书本上的知识,获得全新的体验,体悟喜怒哀乐的情感。这种“新鲜感”会使孩子产生“交流”的欲望,渴望表达,渴望分享。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打破“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反馈”的语文传统习作模式,将学生七彩的劳动生活引入到习作教学中,让劳动为孩子习作提供“源头活水”,让孩子有话可写,有话想写,有话想分享,从“怕习作”的困境中走出来。

三、劳动是孩子习作的“奠基石”

教师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为:“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反馈”,教师指导大多采用相关的例文,以期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但很多时候学生都是似懂非懂,提笔才发现障碍颇多。采用“体验-写作-指导-分享”的语文写作新模式,将劳动课程与习作教学整合,让劳动成为学生部分习作的“奠基石”更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1)体验。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没有亲身的感受和体会,习作也就缺少真情实感。引导学生走入生活,走入缤纷的世界,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一草一木,一事一景,皆可成文章,不必冥思苦想而不得。

按照部编3-6年级语文教材分年级筛选出有价值且适合利用劳动资源的作文主题和内容,整理成表格,然后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提前进行体验,具体体验内容可根据学校劳动课程安排进行调整,根据主题和学校资源计划相应的活动,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去实践,去体验。只有亲自参与了,才会有内容可写,才会有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

(2)习作。生活丰富多彩,每次参与活动后,孩子可以写的东西非常多,信马由缰也是写不出来好作文的。遵循“一文一得”的思路,每次习作前给孩子提供具体的“习作清单”,清单里面的习作要求,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学要求来定,不拔高,并且要站在儿童的视角用孩子能看懂能理解的话去表述。给孩子提供的活动,是孩子习作内容的参考,具体到每次的习作,内容仍任由孩子自主选择,但习作要点必须在本次作文中有体现。

(3)指导。选择本班同学的作文作为范例进行指导,学生代入感会更强烈,給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格外深刻。每次指导围绕一个点进行,一文一得足矣。

(4)分享。作文是个人主观的一种表达,是需要读者,需要分享的。给孩子提供多种途径分享的机会,才会激活学生“表达”的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孩子尝到习作的“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孩子们开启一扇习作之门,为每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奋斗不息,这是一个师者无限的荣光,笔者愿为此而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劳动习作内容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