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干预在国内外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2021-07-11 01:43严玲张瑶瑶蒋毅刘衍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情绪调节中小学教育认知

严玲 张瑶瑶 蒋毅 刘衍玲

〔摘要〕正念干预是基于正念理念发展出来的心理干预方式。研究显示,正念干预能对青少年的认知和社会情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被引入学校教育。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正念干预主要面向特殊学生群体和全体学生,其中全员正念干预项目发展较好,学习呼吸项目是其典型代表。近5年来正念干预被应用到国内中小学教育,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认知能力。未来中小学的正念干预需要加强标准化的师资培训、研发学校本土化的正念干预方案、加强正念干预对学校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正念干预;中小学教育;认知;情绪调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10-05

一、 引言

一项大样本多城市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高达26.3%,特别是高中生在学习压力感、焦虑和情绪稳定性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1]。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其认知能力、个性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帮助儿童、青少年科学有效地处理心理问题,培育积极心理品质,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而正念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可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有两个:一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教育,重在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二是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重在心理咨询和及时危机干预,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2];而正念在这两大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本文首先阐述正念的相关概念,随后就正念在国内外中小学教育的应用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

二、 正念、正念干预及其作用机制

(一)正念的定义

卡巴金(Kabat-Zinn)[3]认为正念是我们在当下时刻,通过有目的性的注意而产生的意识状态,无论此时此刻的各种经历或体验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都不加评判地对待它。Bishop[4]认为正念既包括注意力的自我调节,即保持对当下的觉察,增加对当前心理事件的认识;还包括对当下的体验保持开放性、好奇和接纳的态度。总之,正念所强调的注意力、觉知当下以及不评判的态度,就是其精髓所在。回想我们的生活,正念强调的此时此刻并不陌生——或是专注于某些工作时,或是在尽情玩耍时,或是与友人畅所欲言时……这种完全地存在于当下的状态会使人们感到轻松自在。

(二)正念干预的定义

正念起源于东方传统,却在西方心理学中普及,主要归功于去宗教化、标准化的正念干预的发展与应用[5]。正念干预是将正念的精髓融于现代心理学实践,帮助个体改善生理和心理健康,它是一系列以正念为核心的心理干预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正念减压(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正念認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接纳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等,但前两者是应用最广泛的正念干预,它们都是通过八周团体训练课教授人们正念技能,包括对想法、呼吸、身体感受、声音和日常活动的正念觉知[6]。

(三)正念、正念干预的作用机制

汪芬和黄宇霞[7]从行为学和脑成像视角总结了正念的机制。他们认为正念心理机制主要与基本认知功能(例如:注意、记忆功能)和情绪调节能力紧密相关。脑机制研究显示,长期正念训练会激活练习者的前额叶和边缘系统(例如:海马体),并增强这些区域之间的神经连接,使与注意、记忆、情绪相关的脑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这为正念广泛应用提供了神经科学的理论基础。彭彦琴和居敏珠[8]认为正念既是一种动态的认知过程,又是一种静态的特质,他们结合佛教四念处的概念和已有实证研究,发现正念工作的关键机制是注意和态度。前者是正念作用于认知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核心基础,是一种觉知力训练;后者是在觉知力的基础上培养出的接纳和开发的态度。此外,国外研究者通过回顾一系列正念干预的中介变量研究,检验了正念干预对心理健康结果的影响机制,发现正念技能的训练会提高练习者对个人体验的觉察和非反应性接纳,减少负性思维,从而导致积极的心理结果[5]。

三、正念干预在国外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正念先驱者卡巴金于1979年将正念运用在临床和心理治疗中。在随后三十年的时间里,正念干预的研究对象开始转向普通群体(包括医护人员、企业员工、运动员、孕产妇以及学生等),并广泛应用到身心健康的领域以调节人们的负面情绪,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同时,在积极心理学的推动下,正念干预被广泛地应用于学校教育中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从而形成了多种学校正念干预。目前最主要课程是将改编后的正念减压(MBSR)、正念认知疗法(MBCT)课程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帮助学生和老师解决困境,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表明,学校环境下的正念干预对青少年认知和社会情感产生了积极影响[9]。目前正念在国外中小学的应用主要包括针对特殊群体的正念干预和全体学生的正念干预项目。前者聚焦于存在焦虑、学习困难、问题行为等情况的特殊学生群体或弱势群体,调整负性情绪,提升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其社会适应力,改善学习和生活状况[10]。例如,面向问题行为群体的正念课程在减少课堂上冲动和攻击行为方面是有效的,干预组的冲动性和攻击性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1]。因为接受正念训练的学生的积极情绪会增加,从而减少了攻击性和逆反心理,这有助于老师的课堂管理。后者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正念干预项目,惠及学生数量较多,目前呈蓬勃发展趋势。全世界的正念干预项目不胜枚举,而美国作为当代正念的起始国,早已将正念深入美国的学校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其中发展较成熟的是正念与“社会情绪学习”结合的“学习呼吸项目”。

“社会情绪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在很多国外正念研究中都会提到,这是教育学家Goleman等人在1994年提出的概念,而后社会情绪学习联盟(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CASEL)在美国成立了。该组织通过研究和发掘优质的SEL课程,致力于将情绪能力的培养推广到学校教育中,SEL项目包括了调查、培训、测评等标准化规范程序,被广泛运用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中。而正念训练作为促进有意识情绪觉察的心理干预,与学校心理健康课程在理论和概念层面存在一致性[12],被认为是对SEL的补充。2009年,Broderick博士创立的“学习呼吸项目”(Learning to Breathe,L2B),就是针对学生群体的社会情绪学习项目,它围绕SEL两个主要的方面: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进行课程设计[13],适合青少年在教室或团体情境下练习正念,促进青少年社交情感学习技能的发展。该课程整合了正念减压课程的主题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觉察其想法和感受,让他们学会用友善、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去体验当下,增强其情绪调节能力和注意力,进而把正念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14]。而Metz等人针对216名高中生开展了以正念为基础的学习呼吸计划,评估了其对青少年情绪调节的有效性。结果发现,学习呼吸项目对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调节效能、心身疾病和自我报告压力水平都有积极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在情绪调节能力方面,干预组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5]。这进一步确定了在学校进行正念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后来多次实证研究表明,学习呼吸项目达到SEL相关标准,并被社会情绪学习联盟(CASEL)认可。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发展认知、提高情感和社交技能的主要场所,已成为正念实践和研究的主战场,正念作为一种普遍的、有针对性的身心健康干预措施,给学生群体带来了很多益处,既能够有针对性解决特殊的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还能整体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果科学地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四、正念干预在国内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国外实证研究,特别是随机对照实验,科学地评估了正念干预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为正念在我国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来,国内的学者也将正念干预训练应用到学生群体上,并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业和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针对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的突出问题,国内中小学正念干预主要应用于情绪调节和认知能力两方面。

(一)情绪调节能力

当今社会青少年面临更多的学习生活压力,他们更容易经历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存在心理困扰,所以让学生们学习以更具建设性的方式识别和应对压力源并做出正确的压力反应很重要。

“正念訓练可以提升积极情绪、有效减少消极情绪,进而促进内心平静和情感平衡”,研究也表明正念水平的提升是正念改善负性情绪的重要原因[16]。此外,研究者以192名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正念改善负性情绪和提升学业成绩的效果,最后发现高强度正念练习有助于负性情绪的改善,这对学业成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7]。此外,基于正念改编的SEL项目也在国内开展,115名学生参与了随机对照实验,最后验证了正念训练的益处,比起对照组,正念干预组在情绪控制和自我监控、焦虑抑郁的方面都有所改善[18]。

对于学生群体的情绪问题,考试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困扰,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学生表现出以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异常生理心理反应,包括考前焦虑,临场焦虑(晕考)。当遇到应试情景刺激,学生感受到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体验。面对这个普遍的心理困扰,正念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缓解考前焦虑,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到备考这件事情上;因为正念水平较高的个体对于负性情绪(考试焦虑)有较高的容忍和接纳的能力,且对于其反应性较低,可以较少受到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干扰[19]。同时,正念中的注意因素对降低个体任务中的焦虑水平有显著作用[20],所以对于考试中出现的焦虑情绪,学生也是可以通过短暂正念呼吸得到缓解,发挥出自己真实的考试水平。实证研究也发现,8周的正念训练能有效降低中学生的考试焦虑,而正念对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是显著的[21]。

众所周知,儿童、青少年容易情绪化,他们在面对压力和负性生活事件时,很容易感到失控,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和冲动行为。当学生做正念练习时,其副交感神经系统得到激活,能够体验到一种平和、安宁的状态,他们能更深层次与身体进行连接,并发挥自控力,管理好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所以,正念能有效改善学生的负性情绪,并培养其情绪调节能力。

(二)认知能力

正念作用的关键机制是注意和态度,正念能够让练习者保持对当下的觉察,提高人们的注意力,从而改善个体认知功能。对于学生群体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是注意力的稳定性[22]。然而,学业困难的学生容易存在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走神的情况,伴随着学业倦怠和无助的消极情绪,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进度;而4周正念冥想训练就能显著提升低自我控制中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自评和教师他评)[23]。正念在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和心理健康水平中的益处也得到了肯定[24],将正念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品质,自我控制能力,有利于其学业适应。已有实证研究发现,学习困难学生接受8周的正念干预后,其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和学业情绪都有所改善,所以正念有望成为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25]。

综上,正念对学生认知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的提升都有显著作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和身心和谐发展,这与学校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所以正念与学校教育的有益结合可以更好发挥正念的干预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让更多儿童青少年群体受益[10]。

五、未来展望

正念干预对于改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巨大的影响,是一种可行和可接受的干预方式,可用于学校环境[26]。近年来我国学校正念干预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应用效果也令人欢欣鼓舞,但还有许多其他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国内教授正念的教师队伍比较匮乏,急需标准化的师资培训体系。正念是一种体验式教学,作为正念的带领者首先就需要在正念练习中去体验、学习、成长,当个人没有切身体验,仅仅是传授文字信息,很难深刻理解正念精髓,难以对青少年进行有效指导。因此,需要研究构建标准化的正念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对相关指导教师进行科学的、标准化的正念培训。

第二,研发本土化的学校正念干预方案。目前国内实证研究中的正念干预方案包括简化版的正念训练和标准化的正念减压课程,不过这些课程时间较长、活动形式比较单一,而儿童、青少年群体容易对有趣事物感兴趣,难以接受长时间的正念练习(例如30分钟静坐练习)。因此,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群体的正念训练,既需要借鉴国外成熟的课程体系,同时更要结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阶段特征来设计课程,目的是要打造出趣味十足、本土化的正念课程;比如针对小学生的正念呼吸练习,可以加入游戏活动,借助吹小风车来引导儿童吸气或呼气。

第三,深入研究正念干预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影响,加强相关的实证研究。国内学校正念干预的实证研究关注的变量主要是情绪、压力、注意力等,影响范围有限,且缺乏长期跟踪评估,还可以考虑攻击性、社会适应力、学业成绩等指标,并考察长期追踪效果。因此有必要继续检验和推广现代正念技术,探讨正念干预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

当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正念中获益,还可以将研究面向老师、学校管理者、父母的正念课程。从生态观角度来看,只有学生所在的大环境中都在倡导正念理念,营造一种彼此开放接纳、不评判的成长氛围,我们才能感受到学生的真实需求,实现正念教育的初心。

参考文献

[1]陈丹,权治行,艾梦瑶,等.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9):1402-14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212/t20121211_145679.html,2012-12-11

[3]Kabat-Zinn J.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 context:past,present,and future[J]. Clinical Psychology:Science and Practice,2003,10(2):144-156.

[4]Bishop S R. Mindfulness:A proposed operational definition[J]. Clinical Psychology:Science and Practice,2004,11(3):230-241.

[5]Gu J,Strauss C,Bond R,et al. How do 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and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improve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mediation studies[J]. Clin Psychol Rev,2015(37):1-12.

[6]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正念学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业委员会正念學组. 正念干预专家共识[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9(9):771-777.

[7]汪芬,黄宇霞. 正念的心理和脑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35-1644.

[8]彭彦琴,居敏珠. 正念机制的核心:注意还是态度?[J]. 心理科学,2013,36(4):1009-1013.

[9]Brandy R. Maynard M R S,Veronica L,etal.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ing cognition,academic achievement,behavior and socio-emotional functio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J]. The Campbell Collaboration,2017,13(1):1-144.

[10]金建水,刘兴华. 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正念教育——正念作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探索[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70-180.

[11]Franco C,Amutio A,Lopez-Gonzalez L,et al. Effect of a mindfulness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impulsivity and aggression levels of adolescents with behavioral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J]. Front Psychol,2016(7):1385.

[12]许颖. 儿童社会情绪学习:PATHS课程主要内容及启示[J]. 儿童发展研究,2014(4):30-34.

[13]冯宇,段文杰. 学校正念干预的基本形式及特点[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5):991-994.

[14]Broderick P C,Metz S. Learning to breathe:a pilot trial of a mindfulness curriculum for adolescents[J]. Advances in School Mental Health Promotion,2011,2(1):35-46.

[15]Metz S M,Frank J L,Reibel D,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learning to breathe program on adolescent emotion regulation[J]. Research in Human Development,2013,10(3):252-272.

[16]徐慰,王玉正,刘兴华. 8周正念训练对负性情绪的改善效果[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7):497-502.

[17]刘颖慧,赵春梅,贾莲,等. 正念训练对初一学生负性情绪及学业成绩的干预效果[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9,33(9):661-665.

[18]Lam K,Seiden D. Effects of a brief mindfulness curriculum on self-reported executive functioning and emotion regulation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J]. Mindfulness,2020,11(1):627-642.

[19]王宴庆,赵鑫. 正念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4):746-749.

[20]张春阳,江世寻,左康洁,等.  短时正念干预对高中生焦虑及压力知觉的作用[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J],2019(9):797-801.

[21]郭炳豪,孙健. 8周正念训练降低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实验研究[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6(4):148-154.

[22]唐嘉颖. 应用正念训练提升小学生注意力品質[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0):58-60.

[23]孙长玉,陈晓. 正念冥想训练对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干预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9):1359-1363.

[24]谢晶,涂艳国. 正念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W市D小学五年级的正念教育实验[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6):23-28.

[25]陈翠翠,杜晓新,李叶娥. 正念训练对学习困难学生注意力及学业情绪的影响[J]. 基础教育,2019,16(2):74-81.

[26]Felver J C,Celis-De Hoyos C E,Tezanos K,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for youth in school settings[J]. Mindfulness,2015,7(1):34-45.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2.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成都,610016)

编辑/张 旗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情绪调节中小学教育认知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情绪调节特征的相关研究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