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对高中新生学习动机的影响

2021-07-11 01:43陈菡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团体辅导生涯教育生涯规划

陈菡

〔摘要〕生涯教育是近年来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新生初入新的环境,很多人面临着对未来的迷茫,缺乏学习动机的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试图探讨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对高中新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以福建省F高中的60名高中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学习动机诊断测验(MAAT)”作为研究工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的30名高中新生开展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之后对前后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对生涯教学的开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生涯教育;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6-0019-04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生涯教育逐渐成了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扩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坚持学生自主选择性,使学生充实地度过高中生活,并提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成为实践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的有力落实点[1]。生涯教育不仅是帮助学生适应当前选科和升学的需求,更服务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终身发展。所以,生涯规划不仅是职业的规划,更是人生的规划。然而,当代高中生普遍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尤其是高中新生,他们还面临着对学业的不适应,对未来的迷茫,缺乏学习动机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动力系统中的重要因素,它对于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动、导向和维持的作用[2]。某高中的学习动机问卷调查显示,只有20%左右的学生对未来有自己的方向,在认识自我方面有一定的思考。这些都能帮他们形成内在、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这些学生即使在学业上遇到挫折,也较容易重新振作。而有35%左右的学生未来目标还比较模糊,对自身并没有太多的思考,这类孩子经受打击容易一蹶不振。另外还有将近一半的孩子对未来是迷茫的,学习动力更多来源于外界的期待或压力,或者只是为了与同龄人保持同频,他们同样缺乏对自我的探索与思考,在学业上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很多高中新生学习动机的缺失源自对未来及自我的迷茫,而生涯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和终身发展。因此,可以尝试通过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澄清自我,将高中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联结,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价值,点燃对高中学习生活的热情和渴望。在以往的文献中,有研究者提出了生涯规划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陈绮玲[3]提出,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的班会课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吴敏[4]提出了基于课程教学和竞赛辅导的生涯教育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等。不少相关研究均肯定了生涯辅导的价值,但较少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探究生涯辅导对学习动机产生促进作用的内在原因,也极少针对生涯教学的实施方面进行反思与建议。

本研究试图探讨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对高中新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作用,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从课程的形式和内容等角度探究产生这个结果的内在原因,并针对生涯教学的实施提出建议,以期能更好地帮助高中生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借助生涯规划,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二 、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选取福建省F高中心理社高一新生作为实验组,共30人,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为保证课程实施的效果,课程以小团体的形式开展,另外再抽取30名未受课程干预的高一新生作为对照组。在团体辅导实施前后,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后测。

(二)研究工具

选用华东师大周步成教授的“学习动机诊断量表(MAAT)”,用于分析和测定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机,其目的是从多方面测定学生的“学习热情”,该量表共92题,由成功动机、考试焦虑、自己责任性和要求水平四个分量表构成,成功动机是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强度,因课题和场面而异,分为知识学习场面、技能场面、运动场面和社会生活场面;考试焦虑分为促进的紧张(对考试的不安带来适度紧张,具有促进学习倾向的动机水平)和回避失败动机(对考试的不安带来过度紧张,具有阻碍学习倾向的动机水平);自己责任性是测定经历成功或是失败时的归因方式;要求水平是测定个人期望的“能完成多少”的水平,MAAT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其折半相关系数为0.83~0.89,重测相关系数为0.79~0.86[5]。

(三)统计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对前后测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四)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施

在新学年的上学期对实验组的30名同学利用每周二下午的心理社团活动时间开展为期三个半月的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每次团体辅导活动时间为45分钟,由心理教师带领,心理社正副社长协助组织。活动设计以系统的生涯规划法作为理论依据,分为生涯唤醒、了解自我、了解外部世界、学会抉择、行动落实、评估与调整,共六大模块,采用生涯规划和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和对照组前测数据的组间比较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数据在MAAT的各个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课程干预前,对照组和实验组是同质性团体,见表1。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数据的组间比较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后测数据在量表的知识学习场面、技能场面、社会生活场面、回避失败动机、自己责任性、要求水平这些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回避失败动机这一维度上,实验組的均分低于对照组,其余维度实验组均分高于对照组,在运动场面、促进的紧张这两个维度上,两个组别间无显著差异,如表2。

(三)对照组前后测数据的组内比较

将对照组的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前后测数据仅在量表的社会生活场面这一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如表3。

(四)实验组前后测数据的组内比较

将实验组的前后测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促进的紧张这一维度外,实验组的前后测数据在量表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干预后的实验组均分高于干预前,在回避失败动机这一维度上,干预后实验组的均分低于干预前,如表4。

四、讨论

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从组间来看,课程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课程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在多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从组内来看,实验组在课程干预前后在绝大部分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照组的前后测数据在绝大部分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本次生涯规划团体辅导对高中新生学习动机的提升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这种改善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幫助团队成员学会发掘内在潜能,树立自信心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博赞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在生涯团体辅导的回顾“怎么形成现在的我”的生命画卷中,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发掘出正能量的元素,发现自己生命故事中有意义但被忽视的经验,寻找到自己内在的生命力量,为之后的生涯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撰写“我的成就故事”,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分享,让自己和同伴一起探讨分析自己的能力,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自己的成功动机。另外,引导学生通过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进行自我探索,发现自己的优势智能并激发进一步提升这方面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因此,课程干预后的实验组学生,MAAT的成功动机分量表中的技能场面维度相比干预前出现了显著差异,相比对照组也出现了显著差异。

(二)课程帮助团队成员学会自我管理,提升执行力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行动落实”版块,开设了关于情绪管理、合理归因、时间管理等课程,帮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对考试结果进行合理归因,并探索时间管理的方法,让自己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有助于调整不合理的认知,缓解由于害怕考试失败所造成的焦虑情绪。因此,在MAAT的考试焦虑分量表中回避失败动机这一维度,实验组的得分在干预后相比干预前有所下降,经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干预前后呈现出很显著差异;实验组在这个维度的得分相比对照组也有所下降,经独立样本t检验,也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另外,在关于归因的课程中,通过案例讨论帮助学生意识到不同的归因方式带来的不同影响,进行内归因和可控归因,更容易产生积极行动,激发学习动机。因此,实验组在课程干预后,MAAT中用于测定归因方式的自己责任性分量表的得分相比干预前有所提升,经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干预前后呈现出了很显著的差异。说明实验组通过课程的干预,当遇到挫折时,学生会更相信靠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解决问题,心态和行为上都会更主动更积极。

(三)课程帮助团队成员学会目标管理,激发学习热情

已有不少研究表明,未来目标影响着学习动机。生涯规划团体辅导通过活动体验,带领学生了解自我和了解外部世界,并开设目标管理课程,调动学生对于未来发展的设想,并结合对自身情况的评估,设计属于自己的生涯规划书。梦想不再只是个遥不可及的梦,而更加现实清晰具体化,细化成一个个小目标,点点滴滴地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因此,实验组学生经过课程干预后,在MAAT的知识学习场面以及要求水平等维度的数据分析结果均相比干预前有了显著差异。说明当一个人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学习也就更加有热情,有动力。当内心的火焰被点燃,当内在的能量被激发,发展自我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探究的渴望。

五 、建议

在团辅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反思和改进方案,在不断的实践和完善中,本研究针对高中生涯教学,总结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氛围的创设:营造人际互动中生涯规划的积极场域

团体辅导课程的运作是以社会心理学家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析学家伯恩的人际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生涯团体辅导课全程贯穿“团队”这一理念,营造了一个人际交互作用的积极场域。成员通过交流分享、互动学习参与合作探究,去探索自我以及外部世界,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此过程中还易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所以在开展生涯课的过程中,激发团队动力至关重要。在进行生涯培训时,每节课的开场,导师都会带领大家参与一个团队合作的热身游戏,之后才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每次的课程。其实每一次热身活动,都是增强团队动力的过程。

(二)学生的实践:在自主探索中绽放个性化的生命光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生涯教育需要搭建注重体验的平台,才能使课程研究跳出说教的束缚而不断深入推进。课堂所能给予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课后的自主探索与实践尤为重要。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去收集更多的大学、专业、职业的信息,也可以利用寒暑假走进大学,了解专业,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生涯人物访谈和职业体验。也可以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某一主题,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汇报分享,不仅培养了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激活了他们自身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个性往往也是在“做”的过程中才可以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无论是怎样的学生,在投入实践亲身去体验的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精彩[6]。

(三)教师的引领:用积极的心态唤醒学生自我成长的力量

教育,是用人格影响人格,教师是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引路人。生涯团体辅导课程的科任教师不仅要掌握团体辅导的技巧,还需要不断加强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学习。教师尤其要明确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选科”和“报志愿”,不只是关注“专业和职业”,更需要关注“生命”,关注“人”本身,用积极的心态去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生涯智慧和生涯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以个人喜好去评价专业和职业,但是可以通过适度的自我开放来引发学生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在生涯唤醒的课程中,分享自己的生涯故事,让同学们在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自发地认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这种发挥生命主体性对生命本身造成的影响,比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更让人铭刻在心,也在无形中唤醒了学生内心自我成长的力量。

(四)家校的合作:为学生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播下种子

家长资源是生涯教育中重要的课程资源。当下,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愈发关注,且很多家长在各自的职业领域中有各自的心得,很多班级都进行了“家长进课堂”的实践,这也使得生涯教学中的家校合作有了更多的可能。例如,F高中邀请了在我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工作的学生家长柯医生开设了线上讲座,进行防疫知识科普的同时,还介绍了在救治患者过程中的经历和感触,学生纷纷感受到因为有了“最美逆行者”的负重前行,才有了大家的岁月静好。柯医生还分享了自己从医的心得以及医学专业的生涯规划,让同学们对于从事医生这个职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点燃了他们之后进一步主动探究的渴望。而在日常生涯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我的家庭职业树”“家人生涯访谈”等活动,让学生拓宽视野,并在课堂上将成果进行分享,有利于让大家将学校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可能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淀他们自我超越的可能,为他们在未来打造自己的精彩人生播下种子。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依托心理社团提升高中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FJJKXB19-390)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郝建海,刘颖群,雷晓乐.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6):18-20.

[2]庞海波,邓婉仪.中学生学习动机内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1(8):43-48.

[3]陈绮玲.基于CIP理论的体验式生涯辅导的班会课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吴敏.基于课程教学和竞赛辅导的高中生涯教育对学习动机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5]陈艺瑕.农村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顾培培.中学生生涯发展指导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16(2):69-72.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福州,350007)

编辑/张 旗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团体辅导生涯教育生涯规划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生涯中的选择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