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分析

2021-07-11 06:46薛文赚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4期
关键词:对话学习方式新课标

薛文赚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初中语文课程应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率,倡导学习方式由学生单方面被灌输知识点改为学生积极主动、互相协作的方式,简单概括就是提问—回答互动。

关键词:对话;新课标;学习方式;实践

一、目前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提问策略

课堂提问必然是存在于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而师生间的语言互动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文化背景的重要方式。良好、有效的提问互动是学生认知世界与进行良好沟通的重要方法,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

1.单向度的提问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更多的是老师单方面对学生提问,并由学生将规范性答案表达出来,学生基本是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应激式的提问,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个人理解和对老师积极提问的响应,从而使语文教学成为一种单向度的教学模式。

2.宽泛性的提问

这里说的宽泛性提问主要指的是两个方面,首先,老师提问纯粹是针对知识构成要素,缺乏层次性,无法因材施教,只会造成学习好的可以查漏补缺,学习差的只知道自己不会这道题,却不知道原因在哪。其次,老师提的问题无法很好地切合教学目标,比如针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再造想象来感悟诗歌意境,正如前文所说,老师只能让学生通过字面理解诗歌内容,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

3.杂乱、无逻辑的提问

在语文课本中会有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老师会教学生从文章本身的各个角度去分析梳理这篇文章,比如作者是谁、人物是谁、性格特点、行动轨迹、社会环境、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所有内容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文字描述。在教授一篇文章的短暂时间里,提出各种角度的问题,杂论且无章法,切换得毫无逻辑。

二、义务教育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改善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对各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了很大的调整,从课程理念、阅读、口语、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毕竟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一般都是在初中阶段完成的。

1.课程理念

首先,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知识认知、词汇语句积累、情感意境、审美水平、学习习惯各方面进行有效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知识。

其次,语文教学不再单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来实现学生学习目标,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2.阅读理解

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体会,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困惑,并能运用有效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口语交际

能够通过对方的语言内容、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理解对方的意图,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内容和信息传达模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合作探究学习

倡导学习方式由学生单方面被灌输知识点改为學生积极主动、互相协作地对知识信息进行解构重塑,由老师—知识为中心调整为知识—学生为中心。

三、在语文教学中可运用的提问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其实应该包含更多的对话,良好有效的提问互动是认知与沟通的语言方法论,是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提出正确的问题比所有事情都有一个答案更加重要。任何谈话无论多么简单,都必然包含两种信息:内容信息和关系信息。内容信息是我们所要传达的需要对方理解和记住的结果,关系信息是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达给接收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改善语文教学中的提问互动模式。

1.苏格拉底式提问

我们可以效仿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通过对现实场景或特定场景的不断询问,让学生对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文章主人公在不同的场景如情绪场景、事件场景、他人眼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2.淘金式提问

淘金式提问对应的是淘金式思维,就是让学生先主动去判断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有多大价值,它们是不是值得学习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来选择应该吸收什么,应该舍弃什么。比如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主要论题(主张)或结论是什么,哪些词语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推理过程和提出的理由有无谬误,提到的原因有没有替代原因,提到的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是否有什么重要信息被忽略了,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3.共情式提问

共情不是同情,共情是站在同一角度,同情是站在对立面,我们可以通过追问、直问、反问、激问等方式来提出质疑,从而追求语文教学中对知识的不同观点和主张的求同存异,最终实现共情于共同和共识。但是在此过程中要坚持对事不对人、挖掘真相、避免人身攻击的基本原则。比如初中语文课本中有篇课文《皇帝的新装》,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共情式提问,挖掘皇帝、小孩、民众等不同角色的立场和态度,深入理解本篇文章。

语文教学中提问互动的过程需要双方保持开放的沟通状态,避免信息闭合,双方要保持沟通内容和沟通方式层面的相近和关联,不能让自己脱离互动模式,老师和学生双方之间要保持尊重和一定的赞美。

参考文献:

[1]杨澜.提问[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20-03.

[2]尼尔·布朗.学会提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05.

猜你喜欢
对话学习方式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