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讨论

2021-07-11 06:46张玉美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张玉美

摘 要:我国拥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它们是时代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树立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材料。初中语文作为一门选材广泛的学科,其诸多课文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因此选择语文科目作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学科是必然的。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都能看到优秀的传统文化赋予中国社会和英雄儿女的精神力量。在21世纪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进程中发挥着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承载着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科目,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授给学生。

一、传统文化的意义

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是时代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

1.传统文化是精神力量

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无论是在和平发展时期,还是在动乱时期,都会涌现出诸多英雄人物为人民的福祉而不懈地奋斗,他们的背后无不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如被选入语文教材的《出师表》就体现了诸葛亮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树立文化自信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重要举措。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想的碰撞,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接触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这些思想文化良莠不齐,需要教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标杆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3.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追求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语文教材选取的中国古今仁人志士的英雄事迹可以为学生提供榜样的范例,语文教材中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成果,比如诗歌、戏曲、文章等,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文化的美、思想的美。

在初中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学习中,学生会接触到庄子的文章《北冥有鱼》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的文章带有很强的思辨性,体现了思辨的美感。

二、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教学双方产生不友好的情绪,干扰教育工作的展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耐心、诚心和爱心,充分尊重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认可学生的努力,对学生的疑问及时反馈。

2.适当扩展背景知识

几行小小的批注无法完整地展现作者的生平,但是一些课文有时恰恰体现了作者在特定时期的思想感情。如《湖心亭看雪》这篇古文。如果不了解作者张岱的生平,可能学生就会单纯地把这篇课文视为一篇写景的古文。事实上,这篇小散文体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思,是一个亡国之人对往昔的追思。课文开篇第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就包含了作者对故国的追忆。《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是张岱回忆录中的一篇,作于清朝。按照当时的政治要求,“崇祯”这个年号作为亡国的象征,应该是被禁止的,但是作者依然冒着风险写下了这篇文章。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写法,就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追思,这种深刻的内涵如果没有延伸的背景知识,学生是很难体会到的。

3.丰富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材囊括天南海北、古今中外的知识,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教学的需要。出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有必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调整教学模式。对于古诗文,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含义上。对于初中生来说,初中语文是他们第一次系统性地接触古文学习,教师应该重点帮助学生打牢基础。如《论语》,相比于领会其中的思想,学生更应该做的是学会识记古文的含义,这对于他们将来的语文学习十分重要。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也有大量的现代诗,对于这些内容,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或者是情景表演的方式,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4.用写作锻炼学生

写作是学生向语文教师反馈学习成果的重要途径。写作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学会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也能从学生的文章中了解到学习的效果。通过写作这一途径,师生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教学沟通。

对于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滲透而言,写作依然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反馈的方式。文以载道,即便是一篇简单的作文,也可以体现出学生内心的思想感情,表达出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注意学生在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真实感情,并加以引导或纠正。

三、结语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教育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举措,是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教学中,老师也不应该拘泥于课本,要适当地向学生普及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深意。语文教育的成果要通过写作进行检验。教师应该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写作任务,从文字中观察、引导或者纠正学生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栾琨,纪俊鹏.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4):143-144.

[2]严周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21(7):29-30.

[3]杨定武.探究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考试周刊,2021(15):45-46.

猜你喜欢
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节约教育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