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开展劳动教育课实践探索例谈

2021-07-11 07:13刘慧晏文娟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4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劳动教育初中

刘慧 晏文娟

摘 要: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在初中教育阶段,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关键词:初中;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劳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械化、智能化取代了许多体力劳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時,许多人却变得懒惰,依赖机械化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对于初中生而言,随着劳动方式的转变,许多家长把学生的智力教育放在了第一位,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低下,自我管理能力弱。基于这种现象,初中阶段一定要重视劳动教育,积极探索有益的教育方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学校要提高劳动教育的认知水平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和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要求培养出能够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型人才。但是在中学阶段,尤其是初中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劳动教育的认知还不完善,许多学校没有开足或没有开设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学生的劳动教育没有实实在在地被提上议事日程,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对于学生的后续发展极为不利。因此,作为学校层面,一定要高度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拓展劳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五育融合”,培养出合格的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二、劳动教育课程开设要有针对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劳动教育,要求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初中生的认知心理开设好相应的劳动教育课程,根据国家课程总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开发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凸显劳动教育的价值,将劳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比如,针对七年级学生可开设一些家居清洁、收纳整理、班级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等课程,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家庭、班级日常卫生清扫过程中受到思想感染,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锻炼、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针对八、九年级学生可开设一些劳动技能课程,如手工制作、简单的烹饪、茶艺、园艺绿化等技艺,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食品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另外,在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结合初中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开设必要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不但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社会综合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吃苦、敢于创新、勇于奋斗的优秀品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熏陶,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三、劳动教育要重视实践过程

学校教育往往将学生囿于既定的圈子里,缺少实践锻炼,这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劳动教育,在开展好学校内的活动之外,还要进行实践拓展,给学生提供一些劳动技能锻炼的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思想认知水平。在劳动教育中,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因为有其生活阅历和认知方面的影响,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中会受到一些限制,但是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适合学生实践活动的平台,根据学生的劳动能力,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安排有针对性的劳动任务,以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在整个劳动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监护,防止发生意外,比如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能够深入社会各阶层的劳动活动,如下乡、参观劳动实践基地等,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劳动的真正内涵,从而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树立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远大人生目标,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初中生而言,许多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很少有机会参与家务劳动,缺少劳动锻炼的机会,而通过学校组织的这类实践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劳动的价值所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劳动活动中,学生也可以发现自身成长的不足,坚定学习的信心,明白人生成长的意义。

总之,在初中阶段开展劳动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以,作为初中劳动教育的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先进的劳动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劳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有用的人才,为祖国的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

参考文献:

[1]成尚荣.价值体认:劳动教育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19-06-05.

[2]苑广阔.中小学劳动教育如何落实是关键[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06-01.

[3]方明.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11:426.

[4]方明.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11.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劳动教育初中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