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本《我永远爱你》中死亡意义的多模态分析

2021-07-12 07:2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阿雅人际模态

(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94)

死亡是人们最避讳和儿童谈论的话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儿童有时候会不可避免地接触死亡因此对儿童传授死亡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死亡教育”是将有关死亡与濒死及其与生活有关的知识传递给人与社会的一个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能够形成对死亡和生命的正确意识。

死亡教育儿童绘本适合儿童阅读,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能够缓解儿童的不适。因为大部分绘本都具有图像和文字对绘本进行多模态分析有助于把握图文的关系并了解主题。在多模态的研究领域中,对死亡教育儿童绘本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以死亡教育儿童绘本《我永远爱你》为例对绘本中的图像和文字进行多模态分析探讨绘本中构建了哪些死亡意义并且是怎样构建的。

一、视觉叙事分析框架和评价理论

视觉叙事分析框架是在元功能理论基础上建立的视觉图像分析理论。Kress & van Leeuwen将系统功能语法作为理论基础,将元功能应用到图像分析并创建了传统视觉语法理论,提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并概括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即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分析视觉和语言模态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并没有在视觉语法理论中提及。视觉叙事分析框架由Painter, Martin & Unsworth提出并阐述了模态间的实例化,其中包括视觉叙事语篇的人际意义、概念意义与语篇意义的实例化。实例化分析分为投入和耦合,前者考察各模态对整体语义的贡献;后者细分为聚合和分歧主要考察各模态的关系。本文只对图文的人际意义进行考察。聚焦系统、情感系统和氛围系统是人际意义的三个子系统。聚焦系统主要考察图像与读者的互动关系;情感系统是读者与图像人物情感关系的语篇策略;氛围系统是视觉叙事中颜色所构建的情感基调。

关于文字的人际意义的构建采用Martin的评价理论。评价理论包括态度、介入和极差三个系统。态度系统是人们经常进行研究的,通过态度系统能够了解到人的情感的表达、判断的行为并鉴赏符号和自然现象。

二、绘本介绍

《我永远爱你》是本研究所选取的绘本。绘本以小男孩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自己的宠物狗阿雅慢慢变老到去世的故事。绘本中一共包括14个双面版面外加首尾页共29张图像,绘本通过黑色的文字呈现在以白色为底色的背景页面上并且与图像一起放置在同一版面上引导读者意识到图像和文字是一个整体,并且一起相互作用构建人际意义。整个绘本包括四部分:男孩和阿雅一起长大、阿雅逐渐变老、阿雅去世和男孩以后的生活。

三、绘本中图文的多模态分析

(一)人际意义的构建

1.图像的人际意义

首先从聚焦系统来看,在绘本的开头和结尾处有4张图像采用接触聚焦使得读者与图像人物之间的情感得到建立。绘本中描述阿雅和男孩一起生活的情形时,阿雅的眼睛是睁开的面部表情是欢快的;对于后期,阿雅变老到死亡的描述中阿雅的眼睛大多数是闭着的并且展现给读者的是侧面而面部表情是痛苦。在绘本中,男孩和狗是以整体的形状呈现而不是以局部状态这使得读者能够了解绘本故事的发展。

其次在情感系统中,绘本使用介入表征方式使读者与图中人物存在情感关系。《我永远爱你》绘本采用移情类介入方式,油画形式的漫画能够清晰地呈现狗和绘本中人物的表情。关于男孩和阿雅一起长大的情形,读者正对阿雅和男孩并且阿雅直视读者进行眼神交流;这使得读者融入故事情节。当阿雅变老和去世时,读者以旁观的形式观看图像并且阿雅和男孩的面部表情是痛苦和难过。

最后在氛围系统中,绘本使用黄蓝绿色图像而不是黑白图像这能激活情感氛围。对于色调,绘本主要呈现暖色调其中黄色居多,暖色调能够构建温暖舒适的氛围。对于自然度,绘本使用多种色彩,这是因为在情感氛围中,自然色彩给人熟悉和亲近的感受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2.文字中的态度

绘本中大多使用陈述句式描述故事内容,这符合绘本的基本特点;其次使用陈述句能够促进故事的连贯性。除此之外,绘本文字语态中只使用了一句感叹句“阿雅一天天老了,她越来越爱睡觉,越来越不爱出去散步,我也越来越担心!”这句话是绘本故事的过渡句承接上文阿雅慢慢长大的情景也对后文阿雅的去世进行铺垫。感叹句的使用让读者体会男孩的担心并增强情感的表达。

根据Martin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绘本中文字较多地表达积极的感情如爱和喜欢,但在阿雅变老和去世时,男孩及家人流露出担心和伤心的消极情感表达出面对死亡前后情绪的转变。比如前期绘本使用“她是世界上最好的狗”,“我最爱把头靠在她暖暖的毛上,和她一起做梦”,表达作者对阿雅的喜爱。后期关于阿雅去世的描述,绘本使用“大家难过地抱在一起哭”和“我也很伤心”直接表现面对宠物去世时的负面情感。绘本运用评价资源对阿雅变老时的状态做出消极评判,如“阿雅一天天老了,她越来越爱睡觉,越来越不爱出去散步”。

(二)人际意义层面的图文关系

1.图文人际意义层面的投入

在人际意义层面上图像比文字投入多是因为图像是绘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故事的主要情节是通过图画的形式展示给读者。作者用不同的颜色,人物动作和眼神使读者融入绘本故事并建立读者与故事人物的关系。比如绘本前期读者能够直视狗和男孩把作者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后期阿雅变老行动不便时,阿雅的眼睛是闭着的并且呈现给读者的是阿雅的侧面。因为绘本对象是儿童,图像能生动地将绘本故事情节展示给读者并且在阅读中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图像上。在绘本中文字和图像一起相互作用。文字能给抽象的图像提供解释,帮助读者理解绘本的内容。在建立读者与故事人间的关系时,《我永远爱你》使用小男孩第一人称的口吻阐述故事将读者代入故事情节。

2.图文人际意义层面的耦合

绘本中图像和文字的聚合传达了绘本的人际意义。绘本中文字和图像彼此进行补充说明。在描述前期阿雅和男孩子一起长大的过程中绘本中的文字“我最爱把头靠在她暖暖的毛上,和她一起做梦。”在文字下方呈现阿雅和男孩一起睡觉的图像聚合式地凸显出人物间的亲密关系。绘本中图像和文字也存在分歧,在绘本中图像和文字的分歧一共有3处。第一处出现在小男孩的懊恼即我们应该勇敢地表达爱,其余2处出现在描述阿雅变老和去世时的场景。图像的聚焦和文字的叙述视角的分歧为死亡意义的建构提供了更多的角度。

(三)绘本中构建的死亡意义

绘本《我永远爱你》通过图像和文字的人际意义和在人际意义层面的实例化给读者构建了三种不同的死亡意义。首先,绘本阐述了死亡的生物特性。死亡的生物特性首先表现在死亡的原因性:当阿雅走不动慢慢呈现出变老的特征时,医生给男孩和家人的回复是“阿雅只是老了”,这说明阿雅死亡的原因在于变老。生物特性的第二特征表现在死亡的不可逆转性即一旦死亡发生,离世的人无法再复活。第三特征表现在死亡的普遍性,即每个人最终都会死。

其次,绘本诠释了死亡的情绪反应性也就是死亡事件带来的情感反应。在阿雅慢慢变老时,男孩越来越担心并且从图像中男孩的面部表情是沮丧和难过;接着在阿雅去世后“大家难过地抱在一起哭”“我也很伤心”;最后小男孩自己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接受阿雅去世的事实。

最后,绘本通过图文表达了死亡并不可怕要勇敢地表达爱。在绘本故事中,男孩经常谈及爱。如“有时候,她调皮捣蛋,家人会很生气。不过就算他们骂了阿雅,他们还是爱她的”“也许有一天,我还会有另一只狗、一只猫或一条金鱼。不论他是什么,每晚我都会跟他说‘我永远爱你’”。因此绘本给读者传达我们应该直视死亡并且在生活要勇敢地对自己爱的人表达爱不要等到失去之后后悔。

四、结语

本文通过视觉叙事分析框架和评价理论对死亡教育儿童绘本《我永远爱你》中的图像和文字进行人际意义层面的分析并且探讨了图像和文字在描述关于死亡话题在人际意义层面的实例化。通果研究发现绘本通过图像和文字共同构建了三种不同的死亡意义。首先通过死亡的原因性、不可逆转性和普遍性表明死亡的生物特性;其次绘本诠释了死亡的情绪反应性如担心、难过、伤心和接受等;最后绘本通过图像和文字表达了死亡并不可怕要勇敢地表达爱。通过绘本给儿童进行死亡教育使其明白只有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并且珍惜生命。

猜你喜欢
阿雅人际模态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读懂“人际气泡”,避免尴尬
基于老年驾驶人的多模态集成式交互设计研究
如果可以去印度
超市大作战
一起看瀑布
一起露营吧!
搞好人际『弱』关系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如何提升人际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