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国儿童绘本主题之特色及对中国原创绘本的启示与借鉴

2021-07-12 07:2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童书汤姆绘本

(重庆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重庆 400067)

绘本作为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儿童文学形式,兼具文学性和艺术性,深受家长与孩子喜爱。近年来,随着绘本市场逐渐升温,国外引进的绘本越来越多地被中国读者接受,其中法国童书不仅在引进数量上名列第三,还创造了许多中国孩子耳熟能详的形象,如小兔汤姆、小淘气尼古拉、不一样的卡梅拉等。与中国原创儿童绘本相比,法国儿童绘本在选择主题方面有很多新鲜大胆、甚至在中国传统观念看来应该禁忌避讳的独特视角,这不仅值得分析,而且将从思想观点、教育理念等方面给中国原创绘本的创作带来冲击与改变。

一、以《小兔汤姆》[1]系列绘本为例,一览法国儿童绘本主题的丰富多样

《小兔汤姆》是2008年由海燕出版社引进国内的法国系列绘本,描述了小兔汤姆平凡而有趣的日常生活,主题涉及日常生活及精神领域的多个方面。例如《汤姆去农场》是“认识自然”,《汤姆尿床了》是“克服困难”,《汤姆搬家》是“适应新环境”,《汤姆挨罚》是“遵守规则”等。

除了这些相对大众化的主题,这套绘本中还有许多中国童书中很少出现、甚至从未被涉及的“特色”主题,如恐惧、爱情、离婚、种族平等、死亡等;而且,在以“战胜恐惧”为主题的几本分册中,象征“恐惧”的各种事物如幽灵、魔鬼、巫婆、蟒蛇等全被逼真形象地绘制出来,展现在幼小天真的孩子面前。

二、法国儿童绘本主题选择的分析

接下来通过更广泛、更深入地分析,将法国儿童绘本主题选择上的“独特”之处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不回避可怕的事物

传统观念认为儿童是天真无邪的,大人应该尽量避免其接触恐怖可怕的事物,所以普通绘本更倾向于选择积极阳光、温情有爱的主题。但是法国儿童绘本在这方面却非常“大胆”,它们不回避可怕的事物,将恐怖和可怕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在《汤姆躲猫猫》中,汤姆和朋友们夜晚在花园里躲猫猫时幻想出各种恐怖的事物:“你说花园里会不会有个幽灵?”“一种又大又凶狠的蜘蛛,据说它们是会咬人的。”“地上的树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条蛇在爬。”“说不定里面有只巨大的癞蛤蟆。”而在《汤姆的噩梦》中,这种恐怖可怕的氛围被营造地更为浓烈,汤姆睡前听了巫师的故事,于是做了这样的噩梦,“真的是巫师!他长得多丑呀!他在抓我的痒痒肉!”“他冷笑着,把我夹在胳膊下面,要把我放进滚烫的锅里。”

2.爱情也是孩子的主题

爱情看似与儿童无关,其实在情感观念的形成期,孩子也会对异性产生最初的好感,会突然喜欢某个小男孩或小女孩,甚至说“要和他(她)结婚”。这是一种天生自然的情感表达,法国儿童绘本中从不缺少这个主题。

比如在《汤姆恋爱了》中,幼儿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艾伊莎,汤姆“总是忍不住看她”,互相介绍时“心跳得好厉害”;还跟妈妈说“等我长大了,我要和艾伊莎结婚”;误会解除后,艾伊莎“轻轻地亲了我一下。我高兴极了!”

3.直面父母离异,不避谈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

家是温暖的象征,离婚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伤害,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孩子都不幸福,因此传统童书对离婚或单亲家庭往往避而不谈。但是法国儿童绘本并不避讳这个话题,而是把它当作很正常的社会现象来描写。

在《汤姆和伤心的鲁鲁》中,汤姆的好朋友鲁鲁很伤心,他说:“爸爸妈妈不再相爱了,他们也不爱我了……他们要离婚。”汤姆的爸爸安慰他说:“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有时候不再相爱了,但是,你永远是他们的儿子。爸爸爱你,妈妈也爱你,他们永远爱你。”

另一本名叫《Ma famille est recomposée》(《我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绘本中,小主人公左伊的父母离婚了,她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妈妈再婚后又生了个小弟弟,有时继父以前的女儿也出现,这种极度复杂的重组家庭关系在中国传统的儿童绘本中,是从未被呈现过的。

4. 畅谈死亡和可怕的结局

死亡是残酷而悲伤的事情,大人认为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足以承受如此沉重的话题,因此绝大部分儿童故事或是对死亡避而不谈,或是用善意的谎言欺骗孩子,把死亡说成“去了很远的地方”。

依然以小兔汤姆为例,来看看法国儿童绘本中这个主题的处理。《汤姆的外公去世了》,首先,“哭”“伤心”等词汇频繁出现,烘托悲伤的氛围。其次,并没有回避或以谎言美化“外公去世”的事实。爸爸说“他已经死了,生命结束了。”舅舅也解释说:“他什么都感觉不到了,他的生命永远结束了。”最后对于葬礼也有很多真实的细节,比入“外公躺在一只大大的木盒子里,妈妈告诉我,这是棺材。人们把棺材缓缓放进地上挖好的坑里。”

5. 正面展示种族、宗教、哲学等社会相关的内容。

大部分童书都不涉及种族、宗教、哲学等领域,因为大人们觉得一方面孩子年龄小,理解不了这些内容,另一方面想尽量保持儿童世界的纯洁和天真。但是在法国,政治、宗教、哲学等相关内容在儿童绘本中并不少见。

《汤姆最好的朋友》中,汤姆的朋友叫旺旺,他是一只棕色的非洲小兔子。汤姆在旺旺家吃非洲烤饼,玩非洲乐器,听旺旺用林加拉语唱歌,还看到可怕的部落面具,一切都与汤姆的生活大相径庭。他问旺旺的爸爸“为什么您的皮肤是黑色的呢?”旺旺的爸爸回答说:“因为我们的国家,有很多阳光”,“我们这里同你家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但是看看天空吧,你看,月亮照耀着所有的人呢!”

宗教元素在法国儿童绘本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这套绘本中的《汤姆的圣诞节》《汤姆变形计》《汤姆做国王饼》分别与圣诞节、狂欢节和三王来朝节相关。圣诞节装饰圣诞树、狂欢节参加变装派对、三王来朝节做国王饼,原汁原味的宗教传统习俗尽数展现出来。

哲学也是法国儿童绘本热衷涉足的领域,在《加斯东,孩子也能懂的哲学课》系列绘本中,一个叫加斯东的法国小男孩,提出了关于世界、人生、社会、自我四个方面数百个问题,比如世界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有的人在流浪等。

三、探究法国儿童绘本主题选择“百无禁忌”的理由

传统观念认为童书要保持儿童世界的纯洁性,给孩子看一个过滤以后的美好的世界,但是法国儿童绘本则毫不回避,总是乐意探讨家庭、种族、宗教等国内绘本中不常见的社会现实问题,这与法国的社会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众所周知,法国哲学家辈出,在法国人看来,三岁的孩子已经有完整的思辨能力,不应该低估孩子的思考力,孩子也可以提出“我为什么存在?”“我为什么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等哲学问题,并且自己去思考。

同样,孩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也不应被忽视,对于比较陌生的社会现象、从未遇到过的处境与感受,他们初次遇到可能不太理解,正因为如此,大人才更要让他们去面对和感知,而非敷衍了事、粉饰太平。

针对法国绘本从不回避社会现实问题,澎湃新闻对法国插画师奥利维耶.塔莱克(Olivier Tallec)的专访中,塔莱克说:“近40年来法国单亲家庭的数量翻了一番,当前有近150万的单亲家庭,是法国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在绘本中出现相关的题材,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正向地理解父母分开的原因,一方面也给予孩子积极面对的力量。”

同理,绘本中出现“死亡”,可以启发孩子理解“生命”的意义,使其关爱、尊重和热爱生命;出现“生病”,可以让孩子破除对医院的恐惧,更加爱护自己的身体;出现“爱情”,可以鼓励和引导孩子进行情感表达,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爱情、婚姻观;出现“种族”可以消除偏见,让孩子了解“人生来平等”,并且接触和理解不同文化。

四、法国儿童绘本的主题选择对中国原创绘本的启示与借鉴

1.主题选择从儿童出发,以儿童为本

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孩子的发达。”绘本创作者们应该换位思考,以儿童为本,不论讲故事还是画插画都“契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和社会化特征,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

2.不把儿童当“小孩儿”,不说教,不拘泥于“讲道理”

中国原创绘本囿于传统思维的阻碍,虽然名曰“儿童读物”,实则仍然存在大量的成人意志和想法,大部分脱离不了说教和讲道理的模式,认为童书一定要讲出道理,要培养孩子某方面的品德,或者在心理上产生什么影响。其实说教性的儿童绘本实质上类似于一份“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的清单,或是一份“好孩子行为手册”,不具备任何文学价值,也称不上是合格的童书。

好的儿童绘本应该用兴趣盎然的方式,描绘孩子们想看、想听、想体验的事物,让他们能够清楚地看见,被深深的感动;应该启发思考,而不是传授知识。

3.不跟风,选择展现中国特色文化与社会的主题

受急功近利的大环境制约,中国原创绘本在主题选择上比较集中,单调保守。主题的保守限制了作者的发挥,选题扎堆则是因为出版方只是追逐热点,并未沉下心来了解孩子到底想看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生活的世界也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原创绘本主题可选择的范围不比法国儿童绘本少,因此我们也应该向他们学习,“百无禁忌”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百态。

五、结语

总而言之,法国儿童绘本在主题选择方面的特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与借鉴,学习他们的长处,结合我们独特的文化特点,选择以儿童为本位且不落俗套的主题,避免目的性很强的说教,中国原创绘本一定能在未来既拥有良好的品质,又有足够的影响力,也必然会慢慢赢得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夺回儿童绘本市场上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童书汤姆绘本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绘本
绘本
绘本
童书2020:新内容,新渠道
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