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域下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

2021-07-12 07:2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乐山市友人跨文化

(乐山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一、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现状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的传播成了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播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祖国大地上形成了多样化、分布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弘扬和宣传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在走向国际化城市的进程中,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对乐山市展示城市形象和文化软实力起到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乐山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旅博会的举办,乐山市逐渐为世界人民所熟知,其开放程度也一直在不断提高。乐山市在打造国内外文化旅游交易、提供行业交流中也逐渐在发挥城市的魅力。随着旅博会连续几年的举办,越来越多的国际性文化和经济交流活动在乐山市举行。全市也在打造旅游与文化宣传上做出了一些方针和措施的改变,比如:乐山市为办好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紧紧围绕“文旅兴市、产业强市”主题,提出发展文旅经济、建设国际一流文旅胜地,必须做好“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四篇文章。乐山市旅博会的开展,面向世界著名旅游国家和地区、全国各省、市等招揽布展,展示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面向境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制作企业、非遗传承人招展,展示全市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制作工艺流程、成品及运用等,外宣翻译在旅博会文旅文化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根据课题组调研发现,目前乐山市的外宣翻译的文字资料中,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资料很少有外宣译文,只有少数传统手工艺的资料介绍有一些外文介绍。在实地走访和旅博会调研中发现,各地举办宣传活动时候有外聘议员来翻译,但是他们对传统民俗文化了解很少,有些翻译出来的句子不能完全表达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含义。所以,当前乐山市虽然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还不能满足乐山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的要求。

二、跨文化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外宣翻译中的融入

跨文化意识对于文化差异的不同有很好的解释和说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中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和名称的翻译。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其中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百多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可以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语言的翻译在跨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如果仅从字面上去翻译很难解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深层次含义,也不能很好诠释中国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要很好地被诠释出来,必须要有跨文化意识,通过相应的翻译技巧,如归化、异化等展示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让传统文化能够为国际人士所理解,并能达到海外传播的目的。

同时,译者在译文的时候还需要考虑中西方不同的思维习惯,让跨文化意识能够更好地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当中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太过于复杂,因为中西方文化存在的文化休克的现象。如果想让跨文化意识能够迅速地融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避免这种文化冲突的现象,比如一些典故的使用,当然典故是有相应固定的翻译表达,但是如果译者采用原典故的翻译方式,可能会造成典故不能被国际人士所理解,所以要运用跨文化意识,做到原文和译文的动态表达,以让译文更好地诠释中国文化的传统内涵。

三、乐山市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

(一)乐山市外宣翻译资料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运用,乐山市非物质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课题组调研发现,目前有很多宣传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很多都是以中文来做介绍。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年画”为例,课题组发现,关于宣传“夹江年画”的英文网站几乎没有,都是中文版本的介绍。面对如此出名的年画,如果外国友人想要去了解和体验,就会十分困难,因为他们不了解年画中蕴含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所以,这些网站可以简单做个英文版本的题目的介绍或者关键词的介绍,比如介绍年画(New Year/Spring Festival pictures)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门神(Door God)这些词语用上。当然我们如果想让外国友人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年画的历史,也可以把门神中涉及的两个人-尉迟恭(Yuchi Gong)和秦叔宝(Qin Shubao)用英文标注出来。所以这些网站如果能简单地用英文标注关于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外国友人也能很好地理解和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短缺

课题组走访和调研了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乐山市文化馆、乐山市博物馆,发现在向外国友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请来翻译的工作人员都是临时的,要么是高校的老师,要么是优秀的翻译专业的学生,或者是临时从一些翻译公司请来的。这些人员没有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知识培训。仅仅只凭个人经验和一些手头上的中文翻译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翻译,其结果并没有很好地传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特点,所以外国友人理解起来也是很困难。

(三)跨文化意识在乐山市非遗外宣翻译不受重视

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相同的译文在理解起来也会存在着偏差。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多是受着自己文化的束缚,没有理解原文中出现的深层次含义。比如乐山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沐川草龙(Muchuan straw plaited article),如果了解沐川草龙的由来(与唐太宗登基前枕稻草而眠的历史有关)的译者就知道为什么要译成Muchuan straw plaited article,而不是译成Muchuan straw dragon. 所以对文化的了解非常重要,不然在实现跨文化交流的时候,难以解释文化的深层次含义,影响译文传递的意思。

四、提升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对策和建议

(一)利用好网站做好多语种方面的宣传门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有很多的网站,这些网上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关键词或者关键句子的时候,制作多种语言,比如英语、日语、法语等语种,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的广泛性。让外国友人能通过网站信息看得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内涵,并且还能够通过一些公共平台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微信公众号等,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来欣赏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专业的人才

对于乐山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研究,这方面的人才很短缺,所以可以开设相应的培训,进行外宣翻译方面专业人士的培训。同时各地政府也可以结合本地的特色,进行专业人士的培训,如旅游、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地方高校也需要发挥优势,在翻译、旅游等方面结合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进行课程方面的培训。

(三)充分重视跨文化意识的作用,培养翻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在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要。培养跨文化意识,有利用翻译人员摈弃文化休克的现象。在培养外宣翻译人才的时候,结合翻译技巧,如归化和异化,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在内容上面,忠实于原文,但是又不能局限于原文,结合语言和文化的特点,做好跨文化意识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

(四)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时候,重视翻译策略的运用

翻译策略有很多,比如同化、异化、 直译、异译等。在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理解文化之间的不同差异,内容上忠实原文、形式上又不拘泥于原文,所以可以适当地要运用到翻译策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翻译时,为了外国友人能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也需要运用多种翻译策略,更加方便外国友人能很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以更好地诠释非物质文化体现出的深刻内涵和情感表达。

五、结语

乐山市非物质文化丰富,作为一座旅游城市,在外宣翻译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对于非物质文化产业的外宣翻译研究,不仅是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的学术单位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家具备跨文化意识,这样才能把乐山市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壮大,增强我市的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乐山市友人跨文化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推动新时代乐山市县党校内涵式发展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致友人(组诗)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戏答友人》
乐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关于打造乐山市特色水上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