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音乐学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实践探讨*

2021-07-12 07:2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音乐学学习效果专业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合唱与指挥课程是高校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所选择从事的工作。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也要重视实践的效果。高校的音乐学院则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基地,学生通过合唱与指挥的学习,更好地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技巧,进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符合高校排练、演出、指挥等一系列工作的需求。

一、新形势下高校音乐学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十分单一

当前我国高校在开展合唱与指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包括了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且落后。大部分高等院校仍旧选择的是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选择个性化的教学,其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仅仅学习到了一些乐理知识,却没有考虑到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效果,教育质量相对下降,如果学生在学习时,学习目标仅仅是为了获取相对较高的成绩,并没有对本节课有兴趣,其学习动机则相对于单一,难以长久的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更无法理解到合唱指挥的重要意义。久而久之,学生往往会忘记自己最初想要学习这一门课的意义是什么,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逐步下降,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集中。

2.考核评价效果不佳

在当前高校开展音乐学教学中,合唱与指挥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同时在授课中,教师应该以两个不同层面设计教学体系,分别是理论与实践,但是在进行考核时,大部分的院校仍旧仅仅利用笔试进行考核,这是一种单一且落后的评价方式,导致现阶段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学习时仅仅注重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虽然学习到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其使用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也导致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开展教学时,其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改善。传统的评价仅仅以一张试卷的笔试成绩确定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一种教学评价方式,导致学生认为只要答好试卷,自己的学习质量就得到了提升,甚至有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质量较差,仅仅依靠着临考试前的一个星期进行考前的临时背诵突击就能够在笔试试卷中获得相对较好的成绩。这一种教学评价方式是十分肤浅的,甚至出现了部分教师仅仅重视理论教学,却轻实践的情况,教师的评价方式存在错误,学生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与思考时也缺乏深度理解。

3.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学专业教师队伍都是由声乐教师和理论教师共同组成的。这些教师在其各自的领域都拥有独特的建树,但是其本身在授课时却难以将自己所学的独特经验完全讲述给学生,导致在整个授课的过程中,其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在逐步降低,学生的专业水平也难以得到良好的发展。由于高校承担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多为专业的声乐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加会偏向声乐方面的教学,很多教师会着重将教学内容放在美声方法的研究上,但是对合唱后期的变声训练分析却不到位。当前我国各高校音乐学专业在开展教学中大多数所选择的教材都是根据教师自身的经验,教材选择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并且教材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时代性与创新性。

二、新形势下高校音乐学专业合唱与指挥教学改革

1.选择多种教学方式

在传统高校音乐学专业开展合唱与指挥教学中,其缺乏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关系到了学生在后期学习时的整体效果,要求当前教师在安排教学课程时,可以选择理论课与实践课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一周指挥课、一周合唱课如此交替进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也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对其进行实践与消化,更好地完成实操作业。在开展实践训练课程中要求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声音特色进行分声部的合唱发声训练,要求整个合唱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需要准确地把握音准及节奏,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好各分部唱歌的节奏,提高后续合唱的整体质量。开展指挥教学中教师则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帮助讲述理论知识,传统的理论知识讲述中,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教师直接讲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效果不佳。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选择多媒体、微课教学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音乐资料利用课件进行呈现,可以更好地向学生进行举例教学,提高学生在后续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确保每一节课都安排一名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学生进行讲述,有效的缓解学生在以往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容易紧张这一问题,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后直接应用在实际教学,做到学以致用,鼓励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艺术实践中,应了解任何一种理论知识的存在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为了实践所服务的,教师以及学生在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时,一定要了解如何将理论转化成为实践内容,让学生自主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培养学生所具有的音乐默契,比如在开展合唱与指挥教学,教师也需要在合唱与指挥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改革,选择联动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在本节课授课其教学实质是什么,利用身份互换的方式,可以加强对本次作品的理解、比较,学生能够逐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教师也能够帮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为合唱队员,或者是充当指挥者,两组轮流进行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在作为指挥者时,合唱队应该如何与指挥进行配合,而作为合唱队时,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自己应如何观看指挥所带来的指令,提高自己的演唱效果,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指挥和合唱两个不同的工作应该如何进一步配合,提高配合的质量。这种实践方式相比于理论而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

2.改变原本的评价方式

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需要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应明确合唱与指挥课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课程,应该以实践作为教学基础,不断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并且将评价方式向着过程性的方向进行转变,要求将原本的以笔试作为唯一考核的评价方式,逐步向着对学生日常学习状态、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一模式的转变首先应树立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以一个更加积极、主动、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实际学习中。选择动态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考察走向主动参与到考察,展现出合唱与指挥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方式,体现了当前高等院校在开展音乐学专业教学过程中评价机制的创新,促使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教育教学的方式在进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十分显著的提升。

3.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以戴维·埃里奥特为代表所提倡的音乐教育实践哲学为理论依据,音乐教育不仅以育人为根本要求,更要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在当下高校音乐专业开展合唱教学中,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这是培养优秀合唱以及指挥人员的最关键一点,其不仅仅要满足社会发展,同时也需要建设和谐社会。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包括教学目标以及育人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两种教学体系的设定,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过程中渗透“以乐育人”的作用,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进而体现音乐的美育作用和社会功能。

4.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高等院校还需要提高所有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的是主导和辅助的作用。当前,高等院校为了达到提高音乐学教学质量这一要求,首先应组建一支具有专业素质、专业能力较高的教师团队,并且对所有的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与改革。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让教师牢牢地掌握住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技巧。高等院校应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无论是在社会中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作为教师,或者是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讲座,邀请专家走进课堂等,都能帮助学生开展拓展性的训练,促使学生了解到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如何进行应用,自己在毕业后的工作目标又是什么,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整体效果。由学校组织教师开发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适合学生学习、具有地方特色。这同样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较高,能够挖掘出不同地区所蕴含的独特音乐风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教学课程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面对着非常多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对于学校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牢牢地结合课程改革的相关标准以及实际需求,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带来正面影响,满足社会对音乐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音乐学学习效果专业
与时偕行:当代藏族音乐研究的民族音乐学实践与运用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展望研究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
莲心宝宝有话说
Ethnomusicology一词中文译名的博弈
以学术为本,落实实践调查
——读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