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

2021-07-12 07:2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基础课素描专业课

(河南工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

一、高校素描课程概述

素描最早被引入教学中是在文艺复兴之后,意大利的一些美术学院陆续将素描列为必修课之一。经过了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积累,素描如今已成为所有造型艺术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1]素描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学科,该课程主要能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构图的能力和表现技术的能力。在国内高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里,素描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但是目前在素描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进。

二、高校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素描课没有兴趣,不够重视。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素描,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被安排在大一的第一学期,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门专业课。但是大部分新生对素描这门课程并没有很多热情,容易感到无聊,出现了不够重视的情况。学生对素描课缺乏热情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美术专业文化课分数线相对较低,才选择的这一专业,他们的基础薄弱,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接触过系统科学的美术训练,专业程度比较差,对艺术设计专业本身不够了解,也没有很浓厚的兴趣。其次,一部分原本对素描比较喜欢的学生,在高考前大量的素描训练让他们已经感到疲惫了,在进入大学后依旧还要学习这门课而感到乏味,单调和重复,故而不够重视素描课,也丧失了最初接触素描时候的兴趣。最后,大部分学生虽然是接受过长期的素描训练,有丰富的绘画经验,但并不是十分理解为什么要上素描课,不明白学习这门课对以后的专业课程有什么用处,学好这门课有什么意义,他们对素描课的重要性并不是十分清楚,因此缺乏兴趣,在学习的态度上也不够重视。

(二)素描课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在16世纪,意大利卡拉齐兄弟创办的波伦亚美术学院将素描教学系统化,从此,用单色材料进行古希腊古罗马雕像石膏和人体写生的方法,成为西方美术学院造型训练的基本课程。但是目前高校的素描教学的模式还是从前的形式,例如石膏像写生,过于传统、单一。在训练学生造型能力的时候,用到的道具,一用就是很多年,学生在入学前也经常有这类内容的临摹或者写生,因此他们容易产生一些惯性思维,去简单地使用绘画的套路,并没有真正去观察、思考。传统的素描就是以模仿的形式进行的,这无法满足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需求,所以需要进行素描课程的教学改革。素描教学的教学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通过调整训练方式,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思考,而不是程式化的千篇一律的表达。

(三)素描教学过程中缺乏美育。现在大部分高校中的素描教学往往被当作一门基础的技术课,缺乏艺术性,缺乏美育。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在中国首次提倡“美育”并且终身呼吁。中国的教育从学前幼儿一直到大学,都缺乏美育,甚至在艺术院校的教育中,也会缺少美育,教师们只是把课程当作一种“技术”来培养。目前高校的素描教育,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教学体系,这虽然带来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造成了千人一面的结果,学生独特的个性渐渐弱化。素描教育被划分到“造型基础”这个范畴里,于是慢慢发展成只注重培养基本造型能力从而忽视了素描潜在的全面的教学功能,无法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也在进步,教育更不能落后,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因此,素描教育也需要进行改革,应当以美育为先导,在整个素描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美育意识,为素描课程教学带来新的局面。

(四)不够具有专业针对性。素描课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里的基础课,往往容易就基础而基础,不问专业特点,不问社会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会有局限性,等学生升到高年级后会发现无法适应专业课的需求,这不是基础课应该有的样子。学好素描这一基础课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专业课,那么在进行素描课程教育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它是为什么专业而服务的,需要达到哪种程度才能完美地衔接后期的专业课。例如,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在素描课上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训练后,日后能够很好地画出产品效果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上完素描课之后,日后能够更好地画出室内效果图等等。我们的基础课教育要灵活,让学生感到有趣味,让素描教育成为一种能够辅助专业课的兴趣教育。

(五)缺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训练。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入学前进行的素描训练都是为了考学,受到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们对素描失去了探索的精神,甚至感到厌烦,失去了趣味。在这样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生们会失去想象力,他们的作品更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如果学生缺少对想象力、创造力的训练就会缺乏创新能力,目前国内高校中大部分课程都是在训练技术,教授知识,但是学生们的想象力缺失,创新能力不够,因此,教育需要改革,教育需要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创新的时代。

三、高校素描教改措施

(一)针对学生们对素描课没有兴趣,不够重视素描课这一现象,教师们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素描训练的时候,可以把石膏像换成学生们更感兴趣的物体,不再是传统的石膏像写生,又或者在原有石膏像的基础上进行改变,例如加入其他装饰物,让被描绘的对象能够别具一格,令人眼前一亮,让学生们产生兴趣,静下心去观察,深入刻画。另外,可以把学生们优秀的素描作品转换成生活中的用品,例如将优秀的素描作品印制在背包上,服装上,抱枕上或者做成其他形式的物品,让纸上的绘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最后,可以将与课程相关的比赛融入课堂,通过参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二)改变过去传统的素描教学模式,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模仿走向创新。在教学方式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入新的元素,例如课件内容可以融入动画,可以更加生动;教师需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应自觉地、积极地、有选择性地观察物象,而不是简单地、照相机式地,只有这样的视觉活动才是艺术的,而不是乏味的、平庸的复制过程。[2]另外,可以将原本“复杂”的形式转换为“简单”的形式,例如,不再强调用光影的明暗表现法去表现静物,而是用简单的线条,这样的训练看似简单,但最能锻炼学生们的能力,因为在画面中越是有光影和复杂的线条越容易干扰视线,模糊焦点,分散注意力,往往越是简单的东西越不容易画,在集中视线的情况下,最容易找出毛病。在教学内容上,建议将创意与素描课程相结合,强调设计素描,强调创意表现,不单单只是静物、石膏、人像课程的教学模式,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加入学生们自己的想法,大开脑洞,把作品的重点放在表现创意上。

(三)针对素描教学过程中缺乏美育这一问题,教师们需要重视,在教学上引导学生们发现美,学会发现和欣赏素描的艺术性。在传统的素描教育里,往往会安排长时间的课时作业,让学生们进行深入刻画,学生们容易沉浸在技术性的过程里而忽视美,缺少对美的发现。因此,需要增加素描课中美育的内容,可以适当减少模仿,多增加一些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探索的环节,让学生们去感悟美,发现美,再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表达美,不再只是把素描当成一门技术去学习,素描课程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学生们需要去感悟和发现美。

(四)目前的素描课程在内容上不够具有针对性,跟专业课有些脱节,学生们接触专业课之后会发现之前学到的东西距离专业课的要求有些远。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做到结合专业课,有针对性地进行素描教学。将专业课融入素描课程,可以增添相关练习,例如可以将专业课中效果图的内容加入素描课程中,例如服装效果图、产品效果图、广告效果图等等,让学生们尽早意识到专业课都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从素描课就开始认真训练,打好基础,以备日后能够顺利地衔接专业课。

(五)在进行素描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们的潜在能力,引导学生们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建议将素描课程的重点放在创意上,不再是只注重造型能力,更需要强调画面中所呈现的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们需要认识到,基础课程教学应该以创新思维为主,不仅要为专业课程服务,更要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与市场需求接轨。进行素描课的老师们需要了解专业,了解市场,保持教师队伍不落后,不守旧。教师需要谦虚认真地学习,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素描这一门基础课,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并且教会学生们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探索发现,成为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走向社会能够学以致用,为社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素描课程作为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里的第一门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描是学习艺术设计最重要的基本能力,对于丰富学生们的艺术语言,实现最终的艺术创作来说十分关键,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们学好这门课,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且能够从实际出发,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解决问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将素描课程与专业课程紧密地链接起来,培养学生们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基础课素描专业课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武汉素描
素描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职业技术院校应如何提高基础课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