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评对学生漫画创作能力的影响研究

2021-07-12 07:25
大众文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同伴漫画教学法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

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日渐深入,教育理念的不断丰富,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生者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变迁,教育面临着不断挑战和更新。作为教师,需要了解教育前沿,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不断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艺术创作类课程,尤其是创作实践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授后学生实践,然后教师点评反馈,学生修改完成。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个体交流较多,小班制比较适合。随着高校扩招,班级人数的增加,很多课程引入了项目法。项目法采用了小组合作式,除了师生互动,组内同学有了交流、互动,但还是限于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式互动。

笔者在漫画创作教学中,引入了同伴互评的方法,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了考查和研究:(1)在漫画创作课程采用同伴互评,能否提高学生的创作作品成绩?(2)同伴互评在哪些方面能够促进学生的创作水平?(3)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态度。

二、理论依据

1.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

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 )20世纪80年代创立了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同伴教学法最先应用于哈佛大学基础物理课程,后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在不同课程中采用、推广。

同伴教学法改变了“课堂演示的传统教学方式讲授课程”,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同伴教学法的创新性教学环节,即在课堂上先通过测验激发学生思考,再展开小组讨论,重新做出判断。同伴教学法的基本目标是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的互动,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本质概念上,“有时候,学生们比教师更能有效地把概念解释给彼此”。小组讨论可以获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重新审视、判断自己原来的观点,向同伴阐述自己的观点、说服别人等一系列同伴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有效理解概念、锻炼批判思维的能力。[1]

2.过程教学法(process-focused approach)

过程教学法由Mckenzie和Tompkins1984年提出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外语写作教学。过程教学法认为,“写作是一个循环式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2]。过程教学法非常重视反馈的重要作用,强调写作过程不是一次完成,而是在来自教师和同伴等的多次反馈和根据反馈反复修改的过程。

陈玫认为写作应是“一个群体间进行交际的互动过程,而非写作者个体的单一行为”,“它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群体的相互阅读、评估、修改或重写的信息交互行为”[3]。

3.最近发展区理论(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Vygotsky)在20世纪初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在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二是遇到困难时,借助成年人或具有相关知识的同龄人的指导与合作所能达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即二者之间的距离。最新发展区理论认为“同伴对促进个人学习和发展居有重要作用”,“学习者是在社会交往与相互合作中发现、学习、掌握并运用知识的。”[4]

此外,合作学习理论(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建构主义理论( constructive theory)等都对同伴互评在教学中的运用和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三、同伴互评能够提高课程学业成绩

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对同伴互评对学习成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两个平行班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班级在同一学期由同一位老师担任教学工作。在实验开始之前,主要完成了五项工作,第一,考查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由教学团队和两位外聘专家取平均分数,成绩基本持平。第二,确定反馈具体方式和方法。第三,创建了反馈细则和评价表。第四,对实验班级进行了评价培训。

实验过程中,把漫画创作实践划分为故事创作和漫画技法两个大的模块,细分每周的任务。每周每位同学随机分配三份作业进行书面反馈和评分。同学根据反馈结果继续完善作品,直至完成。

实验结束后,由前测同样的人员构成和方法获得后测成绩。通过两个班级前、后测成绩比较,利用SPSS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同伴互评的班级后测的平均成绩高于没有采用的班级。根据研究需要,除了总成绩外,把作品评价分为了故事创作和漫画技巧两个部分分别评分。由研究评分表发现,同伴互评对于故事创作部分的影响较大,相比,在漫画技巧方面影响小很多。根据调查问卷和访谈,69%学生认为别人对自己的故事创作部分评价有很大帮助,19%认为比较有帮助,最明显体现在读者意识的增强。82%的同学认为在给他人反馈的同时,自己的反思能力增强,促使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漫画技巧方面,只有69%的同学认为对自己非常有帮助或较有帮助。访谈显示,漫画技巧方面的反馈,和反馈同学的水平或反馈质量有很密切的关系。

四、同伴互评影响漫画创作能力的具体表现

同伴互评能够提高漫画创作课程的学业成绩,究其原因,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故事创作阶段前三位为读者意识、学习主动性、反思意识等。在技法方面排在前三位的是学习主动性、读者视角、造型能力。

读者意识要求创作者在创作时充分考虑到读者的爱好和需求,并以此来指导、制约自己的创作。调查发现在故事创作阶段77%的学生认为进行故事构思和故事概要书写时完全没有考虑读者的问题,12%认为只有粗略地进行了读者划分。同伴反馈和评价使自己获悉作品“在别人眼中的样子”,“自己认为说得很清楚但是别人却看不明白”。

超过82%的同学在故事创作和技法两个方面都认为学习主动性得到提高,学生认为“希望自己做得更好,获得认可”“尽可能提高自己对别人的作品评价更专业”“评价别人的作品很有挑战性”“会希望尽快得到同伴的评价和反馈”。

值得关注的是,学生认为“对他人进行反馈”,比“查阅别人对自己的反馈”,对漫画创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帮助。他们认为,在进行的反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作品的反思,而且在反馈时他们能跳出创作者的视野,以读者或编辑(审稿人)的视角进行作品的评价、反馈,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促进了自己创作水平的提高。在评价和被评价的过程中,反思能力和评价能力也得到提升。

五、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态度

从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总体态度来看,81%的同学“非常赞同”“认可”,表明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方法是肯定的,他们认为采用同伴互评能够“增强学习热情”“提高课程成绩”“漫画创作水平”“增强了读者意识”“反思能力增强”“在进行反馈时会强迫自己使用更为专业的术语”。但也与同学表示“占用了较多课外时间”“意义不大”等。

通过访谈和问卷等方式,对同伴互评和教师评价效果进行调查,同伴互评与教师评价对漫画创作课程的学习都具有积极影响。大部分学生认为与教师评价相比,同伴互评的优势体现为教师反馈多为一种反馈,而同伴互评的多位同学评价的方式具有多重重复反馈的叠加效应,能“关注到更多的细节”,“有时能看到不同的评价”,可以增强被反馈者的认知和辨别能力。但是,也有学生认为“教师反馈更专业”“同伴反馈质量不高”等,对教师评价的依赖及对同伴评价的质疑依然存在。

六、对同伴互评在艺术创作类教学中的建议

鉴于上述研究,同伴互评在漫画创作教学中对创作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影响,且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学习方式是认可的,推荐在艺术创作类教学中尝试使用和推广,以促进学习的成效。对于对同伴互评在艺术创作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不同的课程模块可以灵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或组合使用多种评价方式。艺术创作类课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教师评价、同伴互评、自我评价等,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特点灵活使用,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其二,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指导和训练非常必要。系统的同伴互评培训“能有效提高同伴互评的质量,使学生产出更多的指向修改”[5]。围绕互评的有效性,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明确同伴互评的价值和原则,弄清同伴互评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学习互评的内容、示范如何反馈等。研究发现,经过培训后,同伴互评的反馈利用率明显增高。

其三,细化评价标准有助于同伴互评的有效开展。与教师评价比较,部分学生认为同伴评价“肤浅”,“不能给予专业的阐释和解决方案”。针对这种情况,细化评价标准和细则使学生在评价和反馈时有据可依,有所参照,会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改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开发,让学生学会以更专业的方式思考和说话,更能促进互评的有效开展。

同伴互评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但教师在其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互评方式的合理采用、对学生进行评价培训、和学生一起制定细化评价标准、保障同伴互评的正确开展等。

七、小结

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使用不是单一的,必须要把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这就需要教师要了解教学方法在当今的发展趋势,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更新学习活动的机构,能够使教学有效地的作用于学习者,对从事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同伴漫画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寻找失散的同伴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