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纳支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2021-07-13 06:47刘恩远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子午流针法气血

谢 雯,刘恩远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针灸科,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循行及其分布区域内的,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麻木为临床主要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研究表明,坐骨神经痛的发病率约30%,而且主要发生在40~60岁中年人群[1]。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偏痹”、“腰腿痛”、“腰痛”、“痹证”等范畴。由感受外邪或素体本虚,致风、寒、湿、热、瘀阻于经络及肝肾亏虚、脉络失养所致。每因腰部受凉、负重及久坐诱发而加重。常表现为腰部及下肢膀胱经和胆经循行部位出现放射样抽痛麻木。中医治疗有较好效果[2]。本研究用子午流注纳支针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酒钢医院中医针灸门诊及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3~70岁,平均(45.21±4.77)岁;平均病程(3.97±2.09)年。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29~69岁,平均(43.18±5.32)岁;平均病程(3.51±1.73)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性疼痛,即腰、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疼痛,咳嗽、喷嚏或用力时疼痛加剧;②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有压痛点,如患侧腰部及环跳、委中、足三里、承山等穴;③坐骨神经牵扯征阳性,如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④坐骨神经支配范围内有不同程度运动、感觉、反射各植物神经障碍;⑤影像学数据排除腰椎结核和肿瘤。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依据中医虚实辨证,实证在每日申时(北京时间15:00~17:00)治疗,根据子午流注纳支法开本经子穴束骨、子经子穴阳辅,手法采用捻转泻法。配穴取秩边、环跳、承扶、殷门、风市、阳陵泉、委中、昆仑、肾俞、腰阳关,手法用平补平泻。虚证在每日酉时(北京时间17:00~19:00)治疗,开穴本经母穴至阴、母经母穴曲池,手法采用捻转补法,穴取秩边、环跳、承扶、殷门、风市、阳陵泉、委中、昆仑、肾俞、腰阳关,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对照组:选择在申时、酉时(北京时间15∶00~19∶00)以外时间治疗。主穴取秩边、环跳、承扶、殷门、风市、阳陵泉、委中、昆仑、肾俞、腰阳关。根据虚实辨证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观察指标

采用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监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

采用改良的腰椎功能评定表(JOA)进行评分。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显效:患肢活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且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有效:患肢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为阴性。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善,患肢疼痛显著甚至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71.27±8.42 8.25±3.97*△对照组 30 70.65±7.97 17.64±4.52*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6.83±2.03 27.27±1.03*△对照组 30 7.02±1.97 23.42±1.12*

6 讨 论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证”范畴。病因病机主要为先天不足、素体虚弱、劳累过度,或久病体虚、气血耗伤、肝肾不足、腠理空疏,致使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局部组织因炎性刺激充血、肿胀、渗液,导致组织纤维化并粘连[3]。《灵枢·经脉》论述足太阳膀胱经的病症时有“腰似折,髀不可以屈,腘如结,踹如裂”的记载,形象地描述了临床表现。治疗多注重经络辨证,以足太阳膀胱经病为主[4]。针灸治疗总治则是通经活络止痛。针灸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作用。研究证实,针刺腧穴可以消除局部的压迫或是强化局部的循环,影响神经通路和神经递质的产生,发挥针刺阵痛的效果[5]。而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其独特的优势,由此延伸出不同辨证的方法,不同穴位的组合,不同针法的应用[6]。

“天人相应”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为“子午流注”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华佗中藏经》言:“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有其时,更始更末,无所休止。”流注是指人体气血的周流和灌溉,即气血随十二时辰的转移而流动灌注于全身。子午流注强调人与自然都有时间的制约,认为人体气血随时间不同而出现周期性盛衰。据此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定时开穴,调和阴阳,以纠正机体气血的偏盛偏衰,为针灸治疗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7]。研究表明,子午流注针法对神经系统的调节有优越性,主要原因与神经系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更为紧密,因而子午流注针法更具疗效[8]。

子午流注包括纳干法和纳支法。纳支法最早见于《针灸聚英》,是以一日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络按时开穴,在运用中又细分为补母泻子法与一日六十六穴法。即“十二经病井荥输经合补虚泻实”法。子午流注纳支取穴法又包括本经取穴法、子母经取穴法、表里经取穴法三种。而无论哪种方法,都是以子午流注纳支法十二经脉在十二时辰的气血流注盛衰为指导思想[9]。气血“迎时”而至为“盛”,“过时”而至为“衰”,“泻则乘其盛,补则乘其衰”。应当是经气最旺时施泻治疗实证,而最衰时施补治疗虚证效果最佳[10]。

随着近年来子午流注针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降低了子午流注针法学习的难度,对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应用与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用其治疗坐骨神经痛与对照组对比,结果表明子午流注纳支针法按时开穴可明显提高疗效。证明子午流注以时间推移的变化为推算经络穴位、气血开阖的依据,应用于临床非常有效。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取穴的研究,在子午流注纳支取穴法加入对疾病的证候分型[12],并在此基础上对操作手法进行改进,使子午流注针法在强调时间效应对针刺效果影响的同时,注重个体化差异,根据患疾病的阴阳虚实,结合生物钟节律灵活选穴,打破原有五输穴选穴的思维定势,按其特点选取效穴结合特色针灸手法治疗,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子午流针法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气血不足我来看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