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桂枝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2021-07-14 08:47温添生许辅德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升麻泻心汤中焦

温添生,许辅德

(江西省石城县中医院,江西 石城 342700)

口腔溃疡好发在唇内、舌尖、舌底、舌缘、舌腹、软腭、颊黏膜、牙龈等处,常伴疼痛、出血、影响进食、讲话等日常活动。西医认为发病多于感染、免疫、创伤、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有关。中医认为多与心脾积热、肝胆热盛、胃火上炎及外感火热关系密切,治疗多侧重于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用药多寒凉。笔者用升麻桂枝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8例,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符合中医外科学“口疡”病诊断标准,门诊检查白细胞及CRP均正常,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5~68岁,平均45.5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5.5年;湿热困重型9例,胃热肠寒型7例,肺热痰盛型5例,肝胃郁热型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5~68岁,平均44.5岁;病程6个月~21年,平均5.2年;湿热困重型9例,胃热肠寒型8例,肺热痰盛型4例,肝胃郁热型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外科学》“口疡”病诊断标准,门诊检查白细胞及CRP均正常。

排除标准:①口糜:舌成片糜烂;②恶性肿瘤:口腔、舌体溃烂出血经诊断为恶性肿瘤;③狐惑病-口眼生殖综合症(白塞综合征):同时出现口、眼、生殖器溃烂[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升麻桂枝合半夏泻心汤治疗。半夏12g,升麻10g,黄芩10g,干姜10g,桂枝6g,党参10g,黄连6g,佛手10g,香橼10g,大枣10g,甘草6g[2]。咽喉肿痛严重加射干10g,连翘15g,桔梗12g;痰多加射干10g,桔梗10g,浙贝母10g;脾湿重加苍术10g,厚朴10g;肝郁加柴胡10g,薄荷10g。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日3次;黄连上清片,每次6片,日2次;锡类局部外用对症处理[3]。

两组均治疗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

3 疗效标准

治愈:溃疡愈合,随访2年不复发。显效:溃疡愈合,随访1~2年后复发。有效:溃疡愈合,随访6个月~1年后复发。无效:溃疡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典型病例

李某,男,49岁,2018年4月12日初诊。诉口腔溃疡反复3年余,每次发作用复合维生素B、黄连解毒片、甲硝唑等。治疗后溃疡能在1周内愈合,但不久复发,1年内反复4~5次。初诊口腔颊黏膜见3cm×4cm、1cm×2cm2个溃疡,疡面色白,周边不红、不肿,吃饭时压痛,平素易上火,口苦,食后腹胀,大便溏,舌红苔厚白稍腻,脉寸浮关濡尺稍沉。诊为口疮,证属中焦失司,寒热错杂。予半夏12g,升麻10g,黄芩10g,干姜10g,桂枝6g,党参10g,黄连6g,厚朴6g,佛手10g,香橼10g,甘草6g。7剂。复诊:口腔溃疡愈合,口苦、腹胀减轻、大便通畅,舌脉如前,守方7剂。3诊:诸症减,精神、饮食、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滑,继守方7剂巩固。随访至今未发。

6 讨 论

“口疮”首见于《内经》“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古人多责之以火,其中以心脾蕴热为多。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府脏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圣济总录》谓“口舌生疮者;心脾经蕴热所致也”。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口破者;有实火虚火之分;色淡色红之别…”明确提出口腔溃疡应分清虚实[4]。“中焦如枢;非平不治”,脾胃同出中焦,共司升降,调理脏腑气机,中焦通则升降通畅、水火相济,中焦阻则津液瘀堵,气血不畅。心火宜降以暖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宜升以济心火,使心火不炕,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升降平衡,寒热互调,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复发性口腔溃疡多表现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溃疡部位多变,范围不宽,较浅,色白或不红,未刺激一般不痛,伴或不伴咽喉肿痛,2周后多可愈合,后反复发作。临床观察发现复发性口腔溃疡多非实热所致,有热亦为虚火,反火,阴火。病程早期因失治误治,导致脾胃中阳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胃气不降,郁于中焦,阻碍脾胃水谷精气上承口腔,口腔黏膜失去津液、精气濡润,发为溃疡。中焦郁滞,胆胃不降,清气不升,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郁久生热,夹胆胃之反火,心肾之阴火上反口腔共同为患[5]。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是调和寒热的代表方,主治寒热互结中焦、中焦痞塞、升降失常诸症。全方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组成。原方以辛温半夏为君,散结除痞。臣以干姜辛热温中,黄芩、黄连苦寒以泄热除痞,君臣相伍,辛开苦降、寒热互调。佐以人参、大枣益气补脾。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诸药共奏寒去热清、升降复常、散结除痞之功效。和其药物组成相近的“甘草泻心汤”在《金匮要略》就用于治疗狐惑病,“狐惑之为病…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升麻在《金匮要略》就用于治疗阴阳毒,“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升麻辛、甘、微寒,归肺经、脾、胃经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导药直达病所。桂枝配黄连有交泰丸之意,寒热并用,且桂枝既能温通脾阳,又能平冲降逆。诸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无论寒热均可配伍用之。

猜你喜欢
升麻泻心汤中焦
升麻的品种考证
兴安升麻UPLC指纹图谱及4种酚酸类质量标志物测定
连朴饮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平胃散合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对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半夏泻心汤干预“菌-炎-癌”致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升麻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进展*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升麻的1H—NMR指纹图谱—模式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