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籁典》单音节象声词初探*

2021-07-14 03:01赵爱武
关键词:单音节天籁音节

李 曼 赵爱武

(湖北师范大学 语言学研究中心,湖北 黄石 435002)

引言

《籁典》一书目前未见相关研究成果。原因有三:一是此书难得,我们手中只有抄写本[1]的复印版本;二是就其内容来说,可提供的参考资料几乎是空白;三是关于它的研究价值不显而易见。此书全篇没有标点符号,疏通文意是首要工作。此书在现今大数据的网络时代算不上出奇,收录的象声词数量有限,但却是迄今所能见的较早专门收录象声词语的书籍,可以说是象声词辞书的先声;作者是清人章启勋,字莲溪,号二泉山人,作者事迹不详。

此书内容除去封面分为“籁典自叙”“籁典自叙续言”“籁典凡例”“籁典总目”四部分;前三个部分书中都是简单介绍,第四部分“籁典总目”是此书的重点。“籁典总目”分天籁,地籁,人籁一和二,物籁一、二、三、四、五这几大类,又细分为300个小类;其中,天籁划分出8种声音,地籁11种声音,人籁66种声音,物籁将近200多种声音;每一种声音下又包含若干个甚至上十个象声词;每一个象声词都有出处,引自各处诗文一例或几例。如图1所示。

《籁典》收录的词语皆是象声词,陈澧在《东塾读书记》里说:“盖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达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未有文字,以声为事物之名;既有文字,以文字为事物之名,故文字谓之名也。声象乎意者,以唇舌口气象之也。”[2]世间万物都有跡象,都会呈现一个面貌,人们看见了在心中就会产生想法,有了想法要表达,那么口就有了声音。意念通过事物的表象产生,声音通过意念想法产生之后表达出来。

图1 《籁典》节选

“声象乎意者,以唇舌口气象之也。”陈澧自己解释这句话说:更有显而易见者,如“大”字之声大,“小”字之声小,“长”字之声长,“短”字之声短。又如说“酸”字,口如食酸之形;说“苦”字,口如食苦之形;说“辛”字,口如食辛之形;说“甘”字,口如食甘之形;说“咸”字,口如食咸之形。故曰:“以唇舌口气象之也。”那么可知“声象乎意”说的是声音说出来就是表示那个意象,正如象声词,以音直接表象。

据《籁典》作者在凡例里所讲:“采自文选诸赋者,第注某赋,而不详作者姓名,其有倡自前人,后人引用,而意同者,则仅录前人,以从简略。”作者为了从简,收录的词语是以前人的文选和诗词歌赋里出现的为主,由于词义的出处不同导致词义不同,可归入到不同的声音中去。象声词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类别,如表达对象、声音种类、结构形式、音节数量等等。《籁典》是一本记录各种声音的词典。其将各种声音进行分类,分为四大类,天籁、地籁、人籁、物籁;这四大类又细分为若干小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以哪种标准来分类,或是分为若干小类,都会存在某一个象声词可以表示不同对象的声音,象声词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类似、模糊的部分。

一、《籁典》象声词统计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到,《籁典》象声词归入物籁占全书的一半,天籁和地籁中收录的象声词较少,说明模拟自然现象的象声词还是没有模拟其他非自然现象的象声词多。此书收录的象声词达到了1 030个,包括重复出现的。

表1 按语义特征分类统计

这四大类象声词中有很多重复出现,此书根据象声词出现在文献中的词义划分为不同的声音,例如:象声词“丁丁”一共出现了14次,分别归到了钟鼓声、琴声、琵琶声、方响声、环佩声、玉璫声、车声、削墙声、漏声、椓杙声、伐木声、围棋声、鸟鸣声、啄木鸣声中去。

据表2可知,《籁典》中收录三音节词、五音节词数量较少,均只见6例;四音节词有46例;单音节词69例;大多数是双音节词,有709例。“双音节象声词的表现能力要高于单音节象声词,表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是象声词的主体。”[3]《籁典》中的双音节象声词也不例外,也可以分为“AA”式、“AB”式和附加式。例如:“AA”式的有【嘊嘊】【韽韽】【嗸嗸】等,“AB”式的有【滴瀝】【調刁】【丁當】等,附加式的有【洞然】【阿剌】【騞尔】等。

表2 按音节结构分类统计

二、《籁典》中单音节词语的结构特征和语音特点

(一)结构特征

据表2可知,《籁典》单音节词有69例,其中《说文解字》[4]中收录了29例(如表3所示)。下文将以这29个单音节象声词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许慎在《说文叙》中对六书理论进行了具体描述,并将六书理论运用到对9 353个汉字形体的分析中,其中形声字占了80%,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等均占小部分。”[5]此处所考察的29个单音节象声词绝大部分也是形声字,如表3所示。

表3 《说文解字》中的29个单音节象声词

除去一个象形字,从形符角度看剩余的28个字,大致可以分为与人有关和与物有关的两类。其中,与人有关,从口的有4个,从齿的有2个,从欠的有4个,从亣、从人、从手、从筋各有1个;与物有关,从犬的有4个,从口的有3个,从鸟的有3个,从牛、从豕、从穴、从石各有1个。根据字的形符特点可以将其归类,如形符“从口”的字说明发声部位主要由口发出,“从犬”和“从鸟”的字基本可以判定为是动物的发声。

(二)语音特点

根据《籁典》收录的词义,参考《广韵》系统对表3中这29个字的声韵调进行考察。

1.声纽

2.韵部

3.声调

总而言之,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录的29个字为研究对象,从总体上可以反映出《籁典》中的单音节象声词的形义特征,即从形义上以形声字为主,往往根据其形符可以判断模拟的声音类别,模拟的声音多与人类活动及动物相关。从这29个字的声韵调来看,《籁典》单音节象声词也遵循人们在造字时往往采取最容易发的喉音、具有扩散效果的阴声韵以及听觉上舒缓的平声调的原则。

注 释

① 在《说文》里收录的是它的本义,在《籁典》中作为象声词收录的意思是投物井中声,音为黕。

猜你喜欢
单音节天籁音节
天籁
郑庆余《逝去的记忆
——天籁》
语文单音节词教学初探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在农村小学语音教学中提升学生认读拼读能力初探
天籁之诗(外四则)
看音节说句子
天籁之音
《穆斯林的葬礼》中单音节动词重叠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