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数学法优化绿茶杀青工艺及品质分析

2021-07-15 04:47朱新鹏李冬花安江珊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茶样滋味绿茶

朱新鹏,李冬花,吴 冲,安江珊

(1.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2.安康市富硒食品技术研发中心,陕西 安康 725000;3.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陕西 安康 725000)

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通过高温杀青不仅使茶树鲜叶中酶活性迅速钝化,而且能使内含物质也转化为形成绿茶特有品质的基础[1]。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绿茶杀青方式有锅炒杀青、热风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滚筒杀青等[2]。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不同,采用单一杀青方式较难达到茶叶品质优良的目的,组合式杀青为今后优质绿茶的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5]。

绿茶微波杀青主要是利用茶叶中水分子在微波电场中被极化,使其由于电场方向的交替变化而以高速改变方向产生摆振,产生摩擦热,使鲜叶在微波中被整体加热,迅速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阻止多酚类酶促氧化,同时蒸发部分水分,促进内含物转化,形成绿茶色、香、味的品质[6,7]。虽然微波杀青具有茶叶升温快、杀青时间短、受热均匀等优点,但存在茶叶香气、滋味不足等缺点[4,8]。微波在绿茶杀青中应用方法主要有微波杀青、微波-热风联合杀青、滚筒-微波联合杀青和微波-滚筒联合杀青等,这些微波杀青工艺对绿茶品质有不同反应,可能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如茶叶品种、鲜叶的特性、微波杀青条件(功率、时间)、杀青工序和工艺优化的考察指标等[9]。锅炒杀青是一种传统的杀青方式,升温迅速,杀青叶色泽翠绿,所制成茶香高味醇,但存在因鲜叶升温过快,杀青时技术参数掌握难度较大,易产生杀青不匀、红梗红叶、焦边爆点、烟焦味等缺点[10]。

目前,评价茶叶品质主要通过感官审评方法,但感官评价方法中许多数据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使评价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局限性[11,12]。应用模糊数学的模糊关系对感官品质进行综合评判,能够建立一个反映其本质特征和动态的理论化评价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到较科学、客观的评价结果[13,14]。本研究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与锅炒相结合的杀青方式,使二者优点得以发挥,以模糊数学综合评价为指标,结合正交试验优化绿茶加工工艺,并进行了茶样品质分析验证,以期为绿茶加工技术优化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以紫阳群体种为试验材料,统一采摘标准为1芽2叶,采自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丰和富硒茶叶有限公司茶叶基地,采摘时间为4月下旬。

酒石酸钾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碱式乙酸铅、水合茚三酮、硫酸亚铁、浓硫酸、浓盐酸、氯化亚锡,均为分析纯;茶氨酸、咖啡碱,纯度≥98.73%。

1.2 仪器与设备

6CDG-56型茶叶电炒锅,福建佳友茶叶机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1-L213C智能微波炉,广东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UV-1800PC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101-3A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ALC-210.4型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SHZ-D(Ⅲ)型循环水真空泵,上海邦西科技有限公司;CD-aPF1L-I-40L型实验室高端超纯水制造系统,成都越纯科技有限公司。

1.3 茶样制备

按照标准采摘茶树鲜叶,相同条件下摊放6 h,经不同杀青工艺后,根据“轻—重—轻”原则手工揉捻30 min,再用90~100℃的电炒锅炒至含水量降至25%~30%,摊晾回潮30 min,最后用70~80℃的电炒锅将茶叶翻炒至足干,即为绿茶茶样。每个处理均重复3次。

1.4 正交试验设计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得分为指标,以投叶量、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为考察因素,采用L9(33)进行杀青工艺的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1。

表1 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

1.5 不同杀青工艺对比试验

参考已有微波杀青研究[15-19],采用先微波杀青一定时间,后鼓风冷却,再用电炒锅继续杀青至适度,制成绿茶,对比分析绿茶主要内含成分并进行感官审评。具体条件如下:

投叶量150 g,直接电炒锅杀青至适度,茶样编号为1,为对照处理;②投叶量50 g,微波功率420 W处理90 s,再电炒锅杀青至适度,茶样编号为2;③投叶量40 g,微波功率630 W处理120 s,再电炒锅杀青至适度,茶样编号为3;④投叶量40 g,微波功率700 W处理180 s,再电炒锅杀青至适度,茶样编号为4;⑤投叶量40 g,微波功率700 W处理150 s,再电炒锅杀青至适度,茶样编号为5;⑥投叶量350 g,微波功率700 W处理100 s,再电炒锅杀青至适度,茶样编号为6;⑦投叶量120 g,微波功率560 W处理90 s,再电炒锅杀青至适度,茶样编号为7。

1.6 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的建立

1.6.1 感官评价方法 10名经培训的专业评茶员对汤色、香气、滋味、叶底4个因素进行绿茶感官评价。要求评茶员评定前12 h不吸烟、不饮酒,不吃刺激性食物,评定过程中禁止交谈[20]。感官评价标准见表2。

表2 感官评价标准

1.6.2 模糊数学模型的建立 以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为因素集,以优、良、中、差为评语集,即为:

根据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在绿茶感官审评中的作用,确定各感官指标的权重为汤色0.15、香气0.35、滋味0.35和叶底0.15,总和为1,即:权重集X={a1,a2,a3,a4}={0.15,0.35,0.35,0.15}

感官指标综合评判集Y=X·R,其中X为权重集,R为模糊矩阵。

1.6.3 绿茶感官审评 按GB/T 23776—2018《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5个项目进行感官审评。

1.7 绿茶内含成分的测定

咖啡碱测定按照GB/T 8312—2013中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酸测定按照GB/T 8314—2013方法测定;茶多酚测定按照GB/T 8313—2008方法测定;水浸出物测定按照GB/T 8305—2013方法测定。

1.8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正交试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

10名评茶员对正交试验各处理得到的茶样按表2标准逐一进行评价,对应的各等级票数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正交试验感官评价票数

由表3可以看出,10名评茶员的评价结果并不一致,建立模糊矩阵。将得票数除以总评茶员数即为该等级的比率,结合各处理的4个因素评价结果,可得到模糊矩阵Rj,其中j为处理号。各处理的模糊矩阵如下所示:

对矩阵进行模糊变换,得到综合评判集Y如下所示:

然后将评价结果的等级优、良、中、差依次赋予分值90、80、70、60分。将模糊变换后综合评判结果的各个量,分别乘以相应的分值,并进行加和,可得出每个处理的最后总得分[21]。正交试验的综合评价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各因素对绿茶的综合感官评定得分影响大小顺序为A>C>B,即投叶量影响最大,其次为杀青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的影响较小。最优工艺条件组合为A2B1C2,即投叶量为120 g,微波处理时间为90 s,微波功率为560 W,是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最高得分84.65分。制备的绿茶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鲜爽,叶底均匀柔嫩。

表4 正交试验及综合评价结果

2.2 不同杀青工艺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采用适当的微波处理有利于干茶外形翠绿鲜活,但投叶量过少,微波杀青后失水较多,叶质干脆,不利于揉捻作形,茶条松散,紧结度、润度均较差;投叶量过多,微波处理后难以杀匀杀透,导致红梗红叶,汤色橙黄发暗,香气低闷,滋味粗涩。单纯采用锅炒杀青,绿茶栗香明显,滋味鲜爽,但干茶色泽深绿,碎茶较多,匀整度稍差。在适当的微波处理工艺下,有利于弥补传统杀青缺陷,改善绿茶品质。

由表5可知,茶样2和茶样7的干茶外形均高于锅炒杀青,茶样7的成品茶外形得分最高为95分,干茶外形翠绿光润,茶样2~茶样5干茶色泽均翠绿明亮,但润度稍差,其中茶样3干茶茶条粗松,润度最差,得分87分。茶样6干茶外形色泽黄绿夹杂,外形品质最差,得分最低,为83分。

表5 不同杀青工艺制备绿茶感官审评结果

茶样4和茶样7的汤色得分最高,为96分;茶样3、茶样4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得分均高于锅炒杀青的茶样1。茶样6汤色发黄,得分最低,为85分。茶样7栗香清高持久,得分最高,为95分。其次为茶样1得分94。茶样2~茶样5均偏向于清香,栗香不明显,得分分别为90、90、93、90分。茶样6的香气最差,得分81分。茶样1的滋味浓醇鲜爽,但苦涩味重,得分92分,茶样3、茶样4、茶样7绿茶滋味均有所提升,而以茶样4滋味鲜爽甜醇,得分最高,为96分,其次为茶样7滋味浓醇鲜爽,且苦涩感低于传统杀青,得分95分。茶样2滋味鲜爽,浓醇不足;茶样5滋味浓醇,但略欠鲜爽,得分分别为90、91分。茶样6绿茶滋味粗涩,苦而不化,得分最低,为72分。

茶样1叶底黄绿明亮,但匀整度稍低,得分88。茶样2、茶样3、茶样4、茶样5、茶样7分别得分为91、89、96、94、93分。而以茶样4得分最高,为96分。茶样6绿茶叶底色泽黄暗、且略带红梗红叶,得分最低,为79分。

从综合评分来看,以优化的杀青工艺所得茶样7的得分最高,即投叶量120 g,微波功率560 W,处理90 s后,再电炒锅杀青至适度制备的绿茶感官品质最佳。

2.3 不同杀青工艺制备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对比分析

不同杀青工艺制备绿茶主要成分测定结果见表6。微波处理对绿茶中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不同,能显著增加氨基酸含量,对其他成分的影响不明显。本研究优化工艺所制绿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水浸出物含量较高,而咖啡碱和茶多酚含量与其他杀青方法差异较小,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品质。

氨基酸是构成绿茶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且对绿茶香气有积极作用,其含量是评定绿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由表6可知,微波处理绿茶与锅炒杀青绿茶相比,经过微波处理的绿茶中氨基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P<0.01)锅炒绿茶(茶样1),说明微波杀青处理能显著提高氨基酸含量,可能是微波能促进茶叶中蛋白质分解的缘故。其中茶样7,即本研究优化工艺所制绿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高于锅炒杀青34.57%。

咖啡碱在生理上具有刺激中枢神经、提神兴奋作用,但其是构成绿茶苦味的主要来源,咖啡碱含量过高对绿茶品质不利。由表6可知,茶样6咖啡碱含量显著高于(P<0.05)茶样2和茶样5,其他茶样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6 不同杀青工艺制备绿茶主要成分测定结果(单位:%)

茶多酚是构成绿茶苦涩滋味的主要来源,适当降低绿茶当中的茶多酚有利于提升绿茶品质。由表6可知,茶样6的茶多酚极显著低于(P<0.01)其他茶样,而其他茶样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水浸出物含量代表了茶汤浓度,与绿茶滋味浓强、茶汤薄厚呈正相关,是衡量茶叶品质的综合指标[22]。由表6可知,茶样2和茶样7的水浸出物含量极显著高于(P<0.01)茶样3、茶样4、茶样5、茶样6。

3 结论

利用模糊数学法对感官品质进行数据分析,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以茶鲜叶为原料,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合正交试验对绿茶杀青工艺进行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在投叶量120 g、微波功率560 W、微波处理时间90 s时,所制茶叶具有汤色黄绿清亮,香气馥郁,滋味鲜爽的特点,品质感官审评效果好。通过对不同杀青方式比较,经微波杀青处理能显著提高绿茶氨基酸含量,优化工艺所制绿茶比锅炒杀青的氨基酸含量高34.57%,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与锅炒杀青无显著差异。

猜你喜欢
茶样滋味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试制不同茶类的品质分析
喷灌、遮阴对夏季绿茶干茶色泽、汤色的影响研究
自由到底是什么滋味?
说谎的滋味很糟糕
宜昌绿茶和宜昌宜红感官品质研究
春天的滋味
几种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