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基于化肥农药负增长的视角

2021-07-15 04:47李梅婷何蒲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主粮使用量人口老龄化

李梅婷,何蒲明

(长江大学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荆州 434023)

2004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粮食增产的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产量连续稳产高产,但同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明显增加。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虽然在中短期内有利于粮食产量增加,但长期来看不仅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危及粮食产能安全,而且降低了粮食品质。正因为如此,使得中国在粮食总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问题特别是品质结构问题凸显,从而出现了所谓的“三量齐增”问题。为了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竞争力,2015年2月4日农业部发布了《关于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在随后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都提出要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从《意见》发布到目前已有5个年头,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的效果如何、目标是否得到实现,如果没有实现是否与农村人口老龄化有关,需要对此进行全面评价。通过对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效果的评价,探讨所存在的困境,对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粮食绿色生产的效果评价

1.1 指标选取与处理

粮食绿色生产是一个难以准确定义的概念,但如果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减少则是完全符合粮食绿色生产内涵的,因此,本研究拟从化肥农药减量角度评价和衡量粮食绿色生产的效果。为了评价粮食绿色生产的效果,分析全国化肥农药总投入的变化趋势,并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分析农作物和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投入的变化趋势。其中粮食具体指3种主粮,由于无法获取3种主粮的农药使用量数据,所以用农药使用费进行替代,为保持数据的可比性,利用当年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农药使用费进行了平减。

1.2 化肥农药投入的变化趋势

为分析和评价化肥农药减量和粮食绿色生产的效果,首先从总量上考察和评价全国化肥农药总投入的变化趋势,然后考察和评价农作物和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投入的变化趋势,并进行比较分析。

1.2.1 全国化肥农药总投入的变化趋势 化肥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通过施用农药可以减少粮食生产的损失。但化肥农药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危及生态和环境的问题,因此,2015年国家提出了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2000—2017年全国化肥农药总投入的变化趋势见图1。

图1 2000—2017年全国化肥农药总投入的变化趋势

由图1可知,2000—2014年化肥农药总投入呈不断增加趋势;2015年农业部发布《意见》后,当年效果就得到了显现;2015—2016年农药使用量连续下降,而化肥使用量则从2015年开始连续3年下降。因此,从总量上来看,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效果显著。

1.2.2 农作物和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投入变化趋势的比较 总量减少并不能完全说明减量效果是否良好,因为总量的变化会受到播种面积的影响,真正能说明减量效果的应该是单位面积使用量的变化。绝大部分化肥农药是用于农业和林果业,且以农作物为主,特别是用于粮食方面的更多。所以,为了进一步考察化肥农药的减量效果以及粮食绿色生产的效果,本研究对农作物和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化肥农药投入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图2)。

图2 2000—2017年农作物和粮食作物单位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费)的比较

由图2可知,农作物单位面积的农药投入从2014年开始一直呈减少趋势,而且2015年的减幅要比2014年大,2016年的减幅要比2015年大,说明农作物农药减量效果明显;但是粮食作物单位面积的农药投入却呈不断上升趋势,尽管2015、2016年的增幅较2014年有所减缓,但2017年的增幅又超过了2014年,不仅总量呈上升趋势,而且增幅也没有减缓趋势。而农作物单位面积的化肥投入则从2015年开始下降,且随后2年的减幅变大,同样说明农作物化肥减量效果也很明显;但是粮食作物单位面积的化肥投入却呈节节攀升趋势,尽管2015年增幅有所下降,但2016年增幅又大幅度提高,2017年增幅得到有效控制,有所下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化肥农药的总体减量效果很明显,农作物的化肥农药减量效果也很明显,但粮食作物的化肥农药减量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是说粮食生产的绿色化趋势尚未形成。

2 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

2.1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为说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农村人口老龄化(以65岁以上为标准)、家庭用工天数(d/hm2)、雇工用工天数(d/hm2)、机械作业费(元/hm2)、畜力费(元/hm2)等指标。由于部分指标的单位是金额,会受到当年物价的影响,为便于比较,对部分单位是金额的指标在进行分析时,农药使用费、机械作业费、畜力费分别用农药及农药械、机械化农具、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指数进行价格平减,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数据来源于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2.2 3种主粮生产的人工投入变化

粮食绿色生产需要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增施有机肥和绿肥,进行秸秆还田,对耕地深松浅翻,防止掠夺式利用耕地,预防耕地沙漠化与水土流失等,但这一切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为了研究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绿色生产的影响,分析粮食生产的家庭用工天数、雇工用工天数、机械作业费和畜力费的变化趋势(图3),检验其是否可以弥补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人力资源投入不足问题。

图3 粮食生产的家庭用工天数、雇工用工天数、机械作业费和畜力费变化趋势

由图3可知,粮食生产的家庭用工天数和雇工用工天数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家庭用工天数下降更为明显,而且近2年的下降幅度变大。雇工用工天数呈波动趋势,有增有减,虽然近2年在增加,但增加幅度很小,每公顷只增加了0.15 d。机械作业费虽然保持增加趋势,但近5年来增幅不断下降,2013—2017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0.81%、7.24%、4.95%、2.08%、0.54%。畜力费已经连续多年呈负增长,而且减幅有扩大的趋势。说明3种主粮生产在人工投入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机械和畜力并没有很好地进行人工替代,因此,习惯于增施化肥农药实现增产的“种懒田”状况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

2.3 3种主粮化肥农药投入变化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性

由图3可知,粮食生产的家庭用工投入下降明显,雇工用工投入增加甚微,机械作业投入增幅减缓,畜力投入明显下降,由此基本可以判断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投入不减反增的重要原因很可能与农村人口老龄化有关。

2.3.1 3种主粮化肥农药使用量(费)变化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性 为了更清晰和直观地了解3种主粮化肥农药投入变化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关系,利用2000—2016年的有关数据,绘制三者关系的折线图(图4)。

图4 3种主粮化肥农药使用量(费)变化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性

由图4可知,农村人口老龄化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05年之前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化肥农药投入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上升趋势;2005年及以后三者的走势基本一致,保持明显协同。同时,通过计算得到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和0.921,因此,可以认为3种主粮化肥农药投入变化与农村人口老龄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2.3.2 单位根检验 由于经济变量中的时间序列多为非平稳序列,所以在进行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分析之前要确定经济变量单整的阶数,只有当变量单整的阶数相同时,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本研究采用ADF检验方法,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化肥农药投入的ADF检验

通过检验发现,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化肥农药的水平序列是不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都具有平稳性,也就是说它们服从一阶单整,具有共同的阶数,即I~(1)过程。因此,难以通过构建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分析,而需要通过协整理论来分析它们之间长期的均衡关系。

2.3.3 Johansen协整检验 通过ADF检验发现,3个变量满足协整检验前提,因此,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研究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来予以确定,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化肥农药投入的Johansen协整检验

表2给出了最大值统计量和迹统计量对应的P,可见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认为农村人口老龄化与3种主粮的化肥农药投入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即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2.3.4 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农村人口老龄化与3种主粮的化肥农药投入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为了探究这种长期均衡关系的具体情况,需要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予以确认,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化肥农药投入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表3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农村人口老龄化对3种主粮的化肥农药投入均具有格兰杰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农村人口老龄化是导致3种主粮化肥农药投入不减反增的重要原因。

3 粮食生产化肥农药投入不减反增的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在全国化肥农药投入呈负增长的同时,粮食生产化肥农药投入却不减反增,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生产是大田作物,种植面积大,消耗多。如果要减少化肥农药投入,对耕地进行深松浅翻、精耕细作,需要增加大量的劳动力投入,而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增加家庭用工和雇工用工已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广农业机械,以部分农业机械替代人工投入。但通过分析发现,机械作业投入增加却很缓慢,难以完全替代人工投入的下降,所以,在人工和机械作业投入难以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稳产高产,就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绿肥和有机肥难以得到普遍应用。粮食绿色生产要求多施绿肥和有机肥,但由于粮食种植面积大,生产所需要的有机肥和绿肥规模大,不仅供给难以满足需求,且费用高,使用不划算。

3)生产经营规模不利于推广农业机械化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中国粮食生产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土地规模经营水平不高,截至2016年底,中国2 hm2以上农业经营主体10 52.1万家,其中3.333 hm2以上的356.6万家[1],不仅难以推广农业机械化,而且在农药使用方面也难以做到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

4)由于种粮不赚钱,“种懒田”的现象比较普遍。在目前种粮不赚钱、机会成本大已成为共识的现实情况下,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在农村老年人种地非常普遍[2]。而老年人由于体力问题,不太可能投入更多精力,所以增施化肥农药是最省时省力的。

5)粮食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存在托市收购,对符合标准等级的普通粮食,政府敞开收购,统一价钱,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没有形成。农民没有生产优质粮食的压力和动力,不是以质取胜,而是做量,通过增施化肥农药带来增产,从而保证收入。

4 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助力粮食绿色生产

4.1 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机械化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机械化对缓解和替代人工投入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还不高,且与农民的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与气候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水平区域间也存在差异,农民的文化素质也各有高低,因此,在推广和普及农业机械化时,一定要结合国情、地情和人情,在提高农业机械技术含量的同时,要做到因地制宜,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渗透到粮食生产的耕、种、收、储等各个环节。为了有效推广和普及农业机械化,还必须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要做好农业机械操作的培训与使用技术指导工作以及售后服务工作,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售后安心[3]。

4.2 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中国实施多年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促进粮食增产的同时,也抑制了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虽然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但也导致了一些农民的种植惰性和卖粮依赖性,农民不注重提升粮食品质,种植优质粮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良币在一定程度被劣币所驱逐[4]。因此,2016年开始国家分品种稳步推进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原来的政策市转向市场市。但是现行最低收购价只有等级差价,没有品种差价,比如2018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规定,“执行本预案收购的粮食,应为当年生产且符合三等及以上国家标准,四等及以下标准的粮食由地方政府组织引导实行市场化收购”。今后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拉开品种间和品质间的价差,通过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引导农民生产高品质、更适合市场需求的粮食品种。

4.3 推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

近年来,中国土地流转呈加速推进的趋势,从2007年的427万hm2发展到2016年的3 133.33万hm2,占比从2007年的5.2%上升到2016年的35.1%,但2015年和2016年流转比例增速下降,出现了拐点[5]。要想推进粮食绿色生产,必须进一步加快土地有序流转,促进粮食适度规模化经营。适度规模化经营不仅有利于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小规模经营农户自主采土所带来的土壤化验值代表性差、配方施肥精确性不高、人工施肥均匀度差以致肥料浪费的现象[6],而且有利于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大面积开展和专业化统防统治,避免小规模经营所带来的漏治一点、危害一片现象[7]。

4.4 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综合种养模式

目前中国部分地区探索出多种粮食生产与淡水养殖相结合的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比如虾稻共作、虾蟹稻、虾鳅渔稻、虾蛙稻等养殖模式。在这些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下,充分利用稻田资源,将水稻种植与特色淡水养殖有机结合,水生动物为稻田除草、松土、增肥,稻为水生动物供饵、遮阴、避害,达到水生动物和水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这些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劳动力和生产支出,还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保障了生态安全,还促进了农民增收。中国适合综合种养的稻田面积有1 000多万hm2,而目前已开发利用的仅200万hm2左右,约占1/5,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8]。因此,各地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行推广,激发粮食产业发展新动能。

猜你喜欢
主粮使用量人口老龄化
减少#1炉再热器减温水使用量
“以虫吃虫”这家大棚农药使用量减少30%
三主粮高质量发展科技研究之路知识产权获得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В Китае снизился объем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пакетов 中国塑料袋使用量减少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未来汽车的塑料使用量将呈倍数增长
马铃薯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