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破“套牌币”

2021-07-15 15:14宽宽
新天地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币古钱币造假者

宽宽

前几天,几位老年藏友请我去为他们淘古钱币 “掌眼”,结果在众多的藏品交流中,我发现了好些“套牌币”,使藏友们避免了经济损失。这些“套牌币”系现代技术下电脑机制的古钱币——严格地说,这种现代机制的古钱币属于假币、伪币,毫无收藏价值,不仅坑害了收藏者,还扰乱了国内古钱币收藏市场的运营秩序。

所谓“电脑机制古钱币”,就是指造假者在制作古币时,将真品古钱币的图文信息通过扫描仪输入电脑,再以存储的这些图文信息按程序指令来控制“电火花”,最后去制作成“作旧”的古钱币。电脑机制古钱币的材质有铜币、银币及现代流通纪念币等。可以说,造假者為了牟利,无所不用其极,那么,作为古钱币的收藏者,就只能眼巴巴地交学费吗?当然不会!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尽管电脑机制古钱币借助了现代科技的力量。但是,假的就是假的,是假币,就有破绽,只要我们掌握了电脑机制古钱币的破绽,就等于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辨别电脑机制古钱币也就显得轻松了。

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收藏经验,给他们指出了辨别电脑机制古钱币的主要方法。借助放大镜查看古钱币表面。用50倍以上的放大镜观察电脑机制古钱币,会清晰地看到这种古币的表面有密集均匀的细小颗粒,这些颗粒是它的“硬伤”,由制作时“电火花”造成的,换言之,是造假者在造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技术顽症。真品的古钱币表面上是没有这种细小颗粒的,因此,依据币面上残留的密集均匀的细小颗粒,藏家可以轻松判断古钱币的真伪。

望闻问切可以辨别真伪。电脑机制古币只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所以它们的“出生时间”不长,尽管电脑能“做旧”,但那种旧也是“新旧”,而非“熟旧”。对于有经验的古币收藏者来说,只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一下,还是能分辨出“新旧”和“熟旧”的。手感上也能分辨出来,真币由于流通、使用时间长,因此手感厚重,摸捏上去显得熨帖、润手。而电脑机制古币则因是“批量生产”,所以手感显得粗糙、划手。当然,这种粗糙、划手是细微的,需要细细体会。另外,敲击电脑机制古币,声音尖响刺耳,而真币是浑厚、带有“闷”气。由于真币流通、使用时间长,且受技术的限制,所以,古币的材质不如伪币新鲜发亮,真币有一种自然流通而磨损的痕迹,伪币则灿然一新,既无自然流通磨损的痕迹,也没有旧色包浆。而且那种机制的“做旧”痕迹,若仔细辨别,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侧观辨真伪。从侧面看,电脑机制古币有一种“切割”而成的感觉,齿边边道不均匀且生硬,如用手紧握,略有“扎手”的感觉。钱体厚薄不一,有的甚至有些走形。

“读锈”辨真伪。真品古币有一种岁月积淀而成的湿润感,币面上所附的锈渍也是紧密薄匀。而电脑机制币是机器作旧,“上周生产”的,所以,它们币面上涂的是一层假锈,虽然厚积而规整,但整体看,还是显得呆板僵硬,而且特别鲜艳、“扎眼”。以铜币为例,我们试想一下:两宋时期的铜币,币面上的铜锈能绿油油且均匀密布的吗?辨别电脑机制假币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看铜元的形制、大小、轻重、文字、图案、铜质等等。每个古钱币收藏者都会在长期的收藏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辨伪经验,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去辨伪,可确保自己不交或少交一些学费。

猜你喜欢
古币古钱币造假者
小古币里的大世界
“造假者”纳瓦罗注定滑天下之大稽(环球锐评)
基于演化博弈的造假者与监管方行为研究
古钱币欣赏
本期导读
谁偷了古币
同案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