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1-07-16 15:24吴延奎四川省南江县坪河镇农业服务中心636600
兽医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副伤寒痢疾月龄

吴延奎/四川省南江县坪河镇农业服务中心 636600

在生猪饲养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生猪出现腹泻疾病,由于春冬时节天气较为寒冷,病原体在这段时间的传染性较强,容易造成大面的感染状况,产生流行性腹泻疫病或者是传染性胃肠炎疫病等。本文通过分析生猪常见的几种腹泻疫病诊断方式,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 大肠杆菌病

伴随生猪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形成了产业化的养殖规模,但是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易产生各种疾病,对生猪的健康造成影响,如猪大肠杆菌病,其主要是由大肠杆菌引发的传染疾病,并且患有猪大肠杆菌疾病的病例正在增加,这类疾病的危害性也在逐渐增强,猪大肠杆菌病发生在各个年龄的生猪中,其中对仔猪造成的危害最大,甚至会危害仔猪的生命安全,致使养殖人员出现严重损失,由这种疾病引发的疾病种类有很多,仔猪黄痢疾病主要发生在一周以内的仔猪中,仔猪白痢主要发生在2~3周的仔猪中,仔猪红肿病主要发生在6~15 周的仔猪中,成年猪在感染此类疾病之后,容易伴有发乳房炎、或是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仔猪黄痢疾病的诊断,仔猪黄痢通常发生在一周龄以内的仔猪中,并且致死率较高,仔猪在感染此病之后,会出现强烈的腹泻症状,粪便呈现黄色水样,并且伴有凝块,在抓捕病猪的过程中,由于仔猪一直在挣扎和鸣叫,其肛门部位经常回冒出稀粪。通过对病猪进行剖检,发现病猪的体型消瘦,出现严重脱水症状,肠道部位膨胀,内存大量的黄色液体和气体。

仔猪白痢疾病的诊断,仔猪白痢疾病主要发生半月龄以内的仔猪中,仔猪在1 月龄以后很少发生这类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有50%,致死率较低。不同的仔猪在发病时的症状也有所差异,同窝仔猪中发病时间有所不同,这类疾病的治疗时间较长。在对病猪进行剖检后,发现病猪的体型消瘦,肤色苍白,肠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变化,存在大量的黏性分泌液。

防治由大肠杆菌而引发的疾病,首先,需要对引种过程中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引进的种源是健康的。与此同时,针对怀孕的母猪,需要加强母猪生产前后的饲养管理措施,注意仔猪的产后护理工作。其次,养殖人员需要依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做好相关的防疫接种工作。对于1~2 周龄仔猪,需要预防水肿疾病的发生,对蛋白饲料进行科学管理,使将其控制在17%~19%的范围之内。此外,需要对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控制,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仔猪出生后的7~10 日龄,需要接种灭活疫苗,以便提升猪群抵抗疾病的能力,减少水肿疾病的感染概率。养殖人员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猪群进行实时的关注,注意猪群的变化,一旦发现某些病症,需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现在针对大肠杆菌引发的腹泻疾病,可选用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痢菌净、某些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在仔猪黄白痢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2 仔猪痢疾

仔猪痢疾又被称为猪血痢,这种疾病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极为常见,黏液出血性病变为该病的主要临床特征,生猪患有此病之后会出现急性死亡,对生猪的育成率造成严重影响,促使生猪的育肥价值下降。这种疾病的传染范围较广,并且主要发生在7~12 周龄的仔猪中,一般是通过消化肠道的方式进行向外传播的。疾病传染源主要分为病猪和带菌猪,这类疾病具有7~8d 的潜伏期。

仔猪痢疾的诊断方法,可以根据病猪的症状进行判断,分为急性、最急性和慢性的疾病症状。急性仔猪痢疾,主要发生在流行中期,病猪排泄的粪便呈现松软状态,其中含有很多的透明胶体状粘液。与此同时,病猪出现食欲不振,口干,这类疾病的致死率高,这类疾病的治疗周期在7d 左右,经过之后会逐渐变为慢性疾病,慢性仔猪痢疾,主要发生在流行中后期,下痢时轻时重,病情反复,生猪食欲正常,体重上升较慢,出现贫血症状,体型消瘦,粪便中含有很多的血丝。最急性仔猪痢疾,没有明显的病情症状,突然发生造成急性死亡。

针对仔猪痢疾这类疾病,还没有研制出特效接种疫苗,需要综合多种防控措施,扩大疾病的预防力度。做好引种工作,进行引种检验,尽量坚持自自繁自养的原则,对养殖种群进行净化。与此同时,如果在非疫区发现这种病例,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对病猪的生存场地进行彻底消毒,对养殖场的卫生环境进行净化,将猪舍内残留的粪便物质进行统一清理。

可以通过使用以下几种药物和方案进行有效治疗。痢菌净,需要口服5mg/kg,一天2 次,连续食用3~5d。二甲硝基咪唑,采用饮水喂服的方式,调配250ml 的水溶液,连续饮用5~6d。痢立清与饲料搅拌食用,需要连续食用5~6d。通过使用这些药物,可以对着疾病进行有效治疗,但是,非常容易复发,而需要轮换使用某种药剂,防止生猪产生耐药性。

3 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疾病。这类疾病对此病对6月龄下的生猪造成较大的危害,多发生于1~3月龄的仔猪中,伴随仔猪年龄的增加,这类疾病的发病概率也在降低,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消化道进行感染的,还有通过授精交配感染的可能。

仔猪副伤寒疾病的诊断方法,这类疾病主要分为急性败血型和下痢型两类。急性败血型的仔猪发上寒疾病,主要发生于断奶至3 月龄的生猪中,病猪的体温升高,身体发热,食欲下降,呼吸急迫,而且病猪的耳朵、腹部等皮肤位置,出现紫斑,出现便秘症状。下痢型的仔猪副伤寒疾病,主要发生在3 月龄左右的仔猪中,仔猪患病之后,出现水黄色的恶臭下痢,身体发热,出现呕吐,眼结膜红肿,眼角分泌黏性液体。

仔猪副伤寒疾病的防治措施,养殖人员应该坚持综合防治的管理概念,贯彻落实各项疫病防治措施,这类疾病的多发地区,养殖人员需要对断奶的仔猪,或是对满月的哺乳仔猪,接种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疫苗,提高生猪的疾病抵抗能力,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一旦发现具有感染症状的病猪,需要立即隔离,然后对症下药。治疗这类疾病可以使用一些抗菌类药物,例如,氟哌酸、恩诺沙星、卡那霉素等,都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可以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通过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等物质进行疾病防控。对于确诊的慢性感染病例,需要及时淘汰,防止扩大疾病的传播范围。

总而言之,针对生猪的饲养过程中的腹泻疾病,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接种相关的疫苗,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疾病可进行扩散,促使生猪养殖行业可以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副伤寒痢疾月龄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猪痢疾的诊断和防治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泄泻与痢疾鉴别源流探析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舍饲西门塔尔母牛育成期和青年期养殖模式分析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