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21-07-16 15:24谷湘伟河北省威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监督所054700
兽医导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副伤寒断奶病猪

谷湘伟/河北省威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监督所 054700

1 病原

本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有鞭毛,能运动,无芽胞,无荚膜。该致病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能够在垫草上、粪便和土壤中存活数月,但不耐热且对消毒液无较强抵抗力,75℃5min 能够将其灭活,在3%来苏儿、3%石炭酸溶液以及0.2%甲醛溶液中15~20min即可被灭活。

2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要点

2.1 流行病学1~4 月龄仔猪最易感染副伤寒,成年猪因机体免疫系统较为完善而极少感染本病,病猪和带菌猪作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出的致病菌污染饮水、饲料和环境,易感仔猪经消化道感染发病,同时当饲养管理不当、饲料营养不全、气候突变、环境潮湿、养殖卫生条件差、饲养拥挤以及存在断奶应激时,均可降低仔猪机体抗病力,致使致病菌伺机大量繁殖而发生内源性感染。本病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但在寒冷潮湿时节发病率较高,通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

2.2 临床症状仔猪副伤寒病的潜伏期长短不等,短则数天而长则达30d,根据病程和病猪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

(1)急性型。急性型以断奶前后的仔猪多见,发病迅速,呈败血经过,体温升高可达41.5~42℃,拒食,呼吸困难,先便秘继而下痢,排腥臭黄绿色稀粪,黏膜发绀,腹部、胸前和耳根等部位出现瘀血斑点呈紫红色,后期转变为蓝紫色,病猪最终因心力衰竭而亡。急性型病程一般能够持续2~4d,部分仔猪发病后可于24h 内死亡。急性发病未死亡的仔猪发展为慢性型。

(2)慢性型。临床病例以慢性经过最为常见,患病仔猪间歇性发热,体温可升高达41℃,精神萎靡,畏寒扎堆,喜饮水,采食量下降,眼鼻有脓性分泌物,眼睑发生粘连,便秘和腹泻交替发生,粪便腥臭呈黄绿色或灰白色粥状,混杂血液以及肠黏膜。发病仔猪有时咳嗽,日渐消瘦、脱水,皮肤出现弥漫性湿疹呈痂状,尤以胸腹部皮肤显著,最终衰竭死亡。病程可持续2 周以上,个别耐过猪生长发育停滞而转为僵猪。

2.3 剖检病变剖检病死仔猪可见胸腹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病变主要在盲肠和结肠,全身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肿大,肠壁增厚,可见溃疡层,黏膜上表面假膜呈麸皮样;小肠、肺有卡他性炎症病变,胃黏膜出血;肝脏、肾脏出血、肿大,脾脏呈暗蓝色肿大,心外膜有出血点。

2.4 实验室检查根据流行病学、发病仔猪临床症状以及剖检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临床上仔猪副伤寒与猪痢疾、猪瘟、猪蓝耳病、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的症状较为相似,因此进一步确诊仔猪副伤寒需要采集发病仔猪的淋巴结、肺脏、脾脏和肝脏等组织进行实验室检测。一是细菌分离培养,可见光滑菌落呈半透明状,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到两端钝圆、无芽胞、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二是将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生化试验鉴定结果与沙门氏菌的生化特性相一致;三是进行病毒性病原PCR 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圆环病毒2 型、猪轮状病毒以及猪伪狂犬病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通过细菌分离和生化鉴定以及病毒性病原PCR 检测,能够最终确诊仔猪副伤寒。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病猪立即隔离治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耐过的僵猪要果断淘汰,防止病原扩散,同时对污染的猪舍和养殖环境彻底消毒,及时清除猪舍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发病仔猪按每千克体重肌注复方磺胺嘧啶注射液0.2mL,每天2 次,或肌注头孢噻呋钠5mL,每天1 次,或口服强力霉素2~5mg,每天1 次,连用3~5d;对于易感猪群,可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等药物,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仔猪脱水严重可使用安钠咖+5%葡萄糖生理盐水补充体液和强心。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对仔猪副伤寒的治疗效果良好,但沙门氏杆菌易形成抗药菌株,因此注意药物的更换使用,有条件的可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治疗,从而实现合理有效用药,切实提高疗效。

西药治疗的同时并用中药能够达到更好的疗效,中药方剂(10~35 日龄仔猪的参考剂量):白术60g,防风、白芍各45g,陈皮30g;食欲降低加神曲20g、山楂15g,出现发热症状加黄连25g,便血加黄芩30g、白头翁25g,水样腹泻加车前子、炒升麻各30g,茯苓25g。诸药混合水煎30min,候温取液供发病仔猪自由饮用,连用1 周。

4 防控措施

沙门氏菌作为一种条件性致病菌,为此改善饲养管理,提高猪自身免疫力,同时做好疫苗免疫,搞好养殖环境卫生,避免病原菌侵袭,对于防控仔猪副伤寒尤为重要。

4.1 确保初生仔猪吮吸到足够的初乳,仔猪断奶前要提前补料,有助于增强仔猪消化机能,仔猪断奶避免饲料和生长环境突换,尤其是饲料的更换要有过渡期,保持饲养密度合理,猪舍温度适宜、通风透气良好,强化仔猪防寒保暖,减少各种应激,从而增强仔猪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4.2 保证猪群饮水和饲料安全卫生,饲料配比科学合理,注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同时可在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和有机酸等,能够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机体免疫力、抗病力;定期清理猪舍粪便和更换垫草,采用10%~20%石灰乳、0.3%过氧乙酸或2%~3%氢氧化钠溶液对饲具、地面等进行彻底消毒,猪舍可使用聚维酮碘、戊二醛溶液等轮换消毒,确保地面干燥、养殖环境卫生干净。

4.3 实施批次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式,猪场仔猪做到同时进、同时出栏,大小猪严禁混合饲养。仔猪从产房转移至保育舍后需要对产房栏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和空置7~14d,方可引进下一批次猪只饲养。猪场全进全出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切断疾病传播的途径,确保仔猪健康生长发育,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4.4 在仔猪断奶前后以及季节交替时选用猪副伤寒疫苗强化免疫。20~30日龄哺乳仔猪免疫仔猪副伤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1 月龄以上的仔猪使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进行免疫预防,用20%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1mL/头,能够最大限度减少仔猪副伤寒的发生和流行。

猜你喜欢
副伤寒断奶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研究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Hunter—Gatherers
羊副伤寒病的防治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