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21-07-17 05:15刘冲李萍刘永生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刘冲 李萍 刘永生

摘  要:工匠精神蕴含着奉献社会的劳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这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和价值逻辑。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构建工匠精神育人课程体系、文化体系、实践体系、网络体系,推动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有效发挥工匠精神育人价值。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路径;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2-0001-04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职业教育,寄语技术工人,寄语民营企业,寄语科技工作者时多次讲到大力弘扬和坚守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精神,还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匠心文化,其中所蕴含的勤劳勇敢、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高度契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业领域的高度凝练。新时代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价值。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一個时代概念,随着时代变迁,工匠精神也被赋予新的涵义。古代工匠精神表现为德艺双修、心传身授、体知躬行、精益求益、强力而行,即“向善”的价值追求、“尚巧”的创新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及“道技合一”的人生理想[1]。现代工匠精神表现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用户至上,即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尽管古代工匠精神与现代工匠精神内容方面略有差别,但精神实质高度一致,即崇尚劳动、崇尚创造、崇尚卓越、崇尚品质。笔者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奉献社会的劳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一)崇尚劳动是工匠精神的精髓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生存生活的第一条件,不仅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还是人类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标志。人类掌握了劳动,而劳动创造了财富,创造了社会,创造了一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 [2]工匠的精湛技艺体现在对物品加工过程中,精妙产品生产过程也是工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高度消耗的过程,更是工匠不辞辛劳,历经千辛万苦打磨的过程。因此,工匠精神的实质是劳动精神,唯有劳动才能孕育工匠精神,而工匠精神也一定是在劳动中淬炼,在劳动中形成,在劳动中传承,在劳动中发扬光大。

(二)崇尚创造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创造,是指提供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意义产物的活动。创即花样翻新,造即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东西应该是之前从未有过,从未见过,同时具有一定社会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是大国工匠的价值追求,唯有不断创造,不断创新才能在技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技术追求上精益求精,工匠制作产品的过程也是创造产品的过程。“熟是经验,巧是创造”,尚巧是技艺,也是情怀。在尚巧中创新,在尚巧中取胜,在尚巧中求精,是优秀工匠追求的精神境界。

(三)崇尚品质是工匠精神的价值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全面展示了古代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时表现出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品质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种追求极致、追求卓越、追求精品的精神风貌,是工匠精神魅力所在,也是优秀产品能传承于世的根本原因。追求品质是工匠精神的根本价值,工匠在产品创造过程中注入工匠精神,达到“道技合一”的和谐之美、创新之美、卓越之美[2]。因此,优秀工匠一定是精于技艺、勤于思考、善于创造、终于品质的。

(四)崇尚服务是工匠精神的理念

在手工业时代,没有大机器辅助,生产过程全靠手工操作,工匠只有以“服务”精神理念专注生产,才能生产出高水平的产品。工匠对产品精雕细琢的过程,就是服务理念注入的过程。如果工匠不秉持服务的理念,即使有高超的技术,也无法生产出流传于世的精品。工匠精神只有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中价值才能彰显,内涵才能丰富,影响才能久远。在现代社会中,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服务的价值越来越被推崇,崇尚服务不但是工匠精神的理念,也是企业长寿的秘诀,还是个人成长的关键。因此,服务是一种态度,服务是一种品德,服务是一种境界。

二、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

工匠精神所蕴含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品质精神、服务精神是新时代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指引,在当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在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具有高尚职业操守,致力创新创造,努力追求品质,积极奉献社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一)劳动精神培育是思政教育的根本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劳动者的勤劳精神,体现了劳动者,特别是普通劳动者的价值追求[3]。劳动精神既是职业精神,也是价值取向,是劳动者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劳动教育既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育学生崇尚劳动的情怀、尊重劳动的理念、热爱劳动的自觉,教育学生树立报效国家、奉献社会的伟大志向,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逻辑价值的根本。

(二)创造精神培育是思政教育的旨归

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尚巧”是创造精神的体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古人的创新思维;“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理念。创造性是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创新与创造是孪生兄弟,相辅相成,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才能形成创造能力。从理论上讲,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种创造,新中国成立是一种创造,改革开放是一种创造,新时代社会变革也是一种创造。创造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现实的,也是历史的,唯有大力弘扬创造精神,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社会,创造精神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也是大学生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独门诀窍。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育学生的创造精神,将创造精神培育贯穿全过程,促进学生品德、能力、兴趣协调发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逻辑价值的旨归。

(三)品质精神培育是思政教育的内涵

工匠精神所蕴含的品质精神具有双重内涵,一方面是产品质量的品质,另一方面是道德行为的品质。“匠心独运”是一种追求完美与极致的工作品质,是对工匠高度关注,心无旁骛地专注精品生产表现出一丝不苟态度的肯定。“冰壑玉壶”是一种清新淡雅,超凡脱俗的道德品质,是对工匠不为名利、高尚节操、高洁品性的赞美。高尚的工作品质和道德品质追求一直是社会主旋律。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既是工作品质追求,也是道德品质追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质精神,秉承“敦品励学,止于至善”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品质、有追求的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逻辑价值的内涵。

(四)服务精神培育是思政教育的目标

工匠精神中的服务精神既是奉献精神,又是担当精神。优秀工匠都胸怀大我、至诚报国、无私奉献、造福人民。大国工匠王树军是潍柴职工,既是维修工,也是设计师,他认为国之重器不能受制于人,因此他刻苦钻研,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展示出中国工匠的风骨,在尽头处超越,在平凡中非凡。大国工匠王进是国网山东电力公司检修公司带电作业工,“平步百米铁塔,横穿超、特高压,在‘刀锋上起舞,守护着岁月通明、灯火万家”。大国工匠表现出的精神就是服务精神,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祖国,体现崇高的社会担当。这种精神历久弥新,这种担当令人起敬。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引导和教育学生乐于奉献,敢于担当,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用青春梦激扬中国梦,创造非凡业绩,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逻辑价值的目标。

三、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工匠精神是一种价值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结合的理性精神,也是人文精神与实践精神相融合的个人价值理念[4]。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构建工匠精神全新培育体系,有效发挥工匠精神育人价值。

(一)构建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

工匠精神培育,实践是基础,教育是关键。构建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劳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积极发挥第一课堂作用,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教学各环节及全过程。其一,构建以工匠精神为理念的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課程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元素,认真完善课程标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职业素养培育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认同工匠精神理念,坚定职业发展目标。其二,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在思政课程模块中增加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素养等方面内容,注重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培育,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其三,构建以工匠精神为基础的劳动课程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当前各高校对劳动课程设置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高职院校劳动课程体系设置要充分考虑劳动课程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价值理念。

(二)构建工匠精神培育文化体系

精神的培育一定是在文化熏陶下形成,在文化传承中积淀。要构建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匠心文化三位一体的文化体系,形成工匠精神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其一,大力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利用校园宣传栏、校园电子屏、校园广播、校园电台、校园报刊、校园官微等平台,宣传工匠精神的意义与价值;发挥学生社团组织作用,开展工匠精神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工匠精神文化活动品牌,扩大工匠精神影响力。其二,大力宣传工匠精神企业文化。工匠精神萌芽于企业,生长于企业,传承于企业,发展于企业。工匠精神的传承是企业长寿的秘密所在。高职院校因其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需要与企业紧密联系、紧密合作。因此,宣传企业文化就是宣传工匠精神。其三,大力弘扬匠心文化。泱泱中华,人才辈出,在灿若星河的历史名录中,优秀工匠,大国工匠,数不胜数。例如,建筑类专业可以弘扬鲁班文化。鲁班文化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科技和文化上的伟大创造,是古人对当时技术成就和精神特征的总结。造纸类专业可以弘扬蔡伦文化。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人类文化传播和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印刷类专业可以弘扬毕昇文化。活字印刷是中国印刷术的重大变革,生动诠释了百年坚守、匠心如一的内涵。古代工匠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对美的深度感受,对职业的极强坚守形成了极具魅力的匠心文化,尽显匠心之美。

(三)构建工匠精神培育网络体系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工匠精神培育依托网络载体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一,通过网络直播平台,邀请工匠大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魅力与大师风采,增强职业自信,树立远大理想。其二,专任教师可录制工匠精神专题慕课供学生在网络上观看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实效性,增强工匠精神浸润度。其三,依托学生专业社团,开设网上工匠精神学习园地,发布工匠精神培育的视频、新闻、故事等等,开设讨论专区,营造网上工匠精神培育良好氛围,形成全方位的网络培育体系。

(四)构建工匠精神培育实践体系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工匠精神培育不仅要靠教育,还要靠实践,要构建专业实践、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工匠精神培育实践体系,真正打通工匠精神培育各环节,实现知行合一。其一,创设真实情境,加大专业实践力度,模拟逼真的专业实训场景,让学生融入其中,通过掌握专业实训技巧,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其二,推进产教融合,加大企业实践力度,以产教融合基地为平台,提升校企合作办学水平,激发学生融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企业实践中锻炼专业能力,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现代学徒制是对工匠精神培育与传承的有效探索和尝试,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可扩大现代学徒制招生规模,形成燎原之势,在师徒技艺传承中,弘扬工匠精神。其三,丰富社会实践内容,提升社会实践成效,以“大国工匠”故事教育学生立志成才,开展拜访名匠名师社会实践活动,学习名匠名师的品德与技艺,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积极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发挥专业所长,服务社会发展,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专业技能价值,提升专业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工匠精神培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要在内容上不断丰富,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在载体上不断变换,以达到工匠精神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2]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5-04-28)

[2020-12-23].http://cpc.people.com.cn/n/2015/0429/c64094-26921006.html.

[3]刘建军,马卿誉,邱安琪.工匠精神的社会政治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6):8-9.

[4]陳利.运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中的工匠精神培育[J].科研论坛,2017(07):339.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