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美术类课程研究

2021-07-17 19:16王璐琨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融入

王璐琨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美术类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和提炼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美术元素,并将其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类课程,不仅有助于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课程思政的开展以及红色文化教育的传导,还能够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的丰富性和思政教育的多样化水平。可以按照不同标准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将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美术基础技能教学、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创设教学、多媒体制作技能教学等美术类课程之中。

关键词:红色文化资源;美术类课程;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2-0018-04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重要的教育价值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其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结合的特点使其可以作为开展艺术教育重要的素材来源。美术类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将其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类型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革命遗址、遗迹、文物、文献、影像、歌曲、标语、图案及各种革命精神等宝贵资源[1]。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阶段的资源。既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客观事物,也包括以意识状态存在的各类精神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开展爱国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来源,其内容涉及到教育、文化、历史、艺术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多个方面。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

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研究。

以存在形态为标准,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2]。有形资源包括保留下来的各类遗址、遗迹、纪念馆、文物、文献等等,这类资源是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实现传承和利用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红色文化资源越来越重视,对其保护也在逐步加强。无形资源则是指在物质基础上存在的意识形态,具体包括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这些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获得人们的认同,并内化为其精神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涉及的学科领域,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历史、艺术、教育、文学、军事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如历史学科涉及的各种史料研究,文学创作中的红色文学,红色军事理论和思想的研究,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以及红色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内容,在各个学科领域还可以进行更为细化的分类。

从历史发展角度,可以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紅色文化资源,前一阶段红色文化资源多以牺牲、抗争、抗战为主基调,后一阶段红色文化资源则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奉献、艰苦奋斗为主旋律,两者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我国红色文化资源整体。

二、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意义

红色文化资源中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内容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具有丰富教学内容,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等方面的意义。

(一)有助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大量的艺术元素,如涉及美术方面的雕塑、绘画、书法等内容。深入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各类美术元素,并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这些美术元素,将其特有的表现力及艺术特征展示给学生,可以使美术类课程内容更为完善和丰富。

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美术元素具象化后融入美术类课程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美术创作的思路和范围,如各类纪念馆、遗址等处大多会有成组的雕塑,观察、学习这些雕塑,可以弥补美术教育中立体美术创作教育的不足,增加学生对透视、肌理等美术知识点的直观感受,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再如,很多与红色文化相关的油画大多具有气势磅礴的特点,这是一般的油画作品比较缺少的特质,赏析这些油画,可以使学生更为认同油画在表现方面的张力。

(二)有助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

可以通过美术作品赏析、绘画临摹创作、手工制作等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精神文化资源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声、色、音、型等方面的美术特点,了解更多的革命故事,领悟更多的革命精神,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也可以充分调动美术类课程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减少传统思政教育说教为主的弊端,使美术类课程教师更易于开展课程思政,在艺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学生也能够通过更为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去了解历史、了解红色文化,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感。

(三)有助于学前儿童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的传导

增加红色文化资源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传导效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学前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教育具有深远影响。学前阶段是一个人养成基本国民素养和习惯的重要阶段,幼儿十分信任幼儿教师的教育,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让幼儿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对其后续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等思政教育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心理上完全认同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各类精神文化资源,才有可能在其成为幼儿教师后,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发挥红色文化对幼儿的教育功能。

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可行性

目前,在一些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人数占比较高,是幼儿园教师的主要供给方。研究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学前教育美术类课程更为迫切。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分散性蕴含了特色鲜明的艺术素材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3]红色文化资源分布于全国各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具有一定的分散性,这种分散性也使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与各种历史事件、地域文化产生交融,在艺术素材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素材能够帮助美术类课程教师拓展课程资源、达成教学目标、创新教学形式。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碑文、雕塑、建筑、绘画、影像资料等素材都可以用于高职学前教育美术类课程中,有些可以直接使用,有些需要提炼加工后再融入课程,但整体而言,大多可以用于教学。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性契合了美术类课程教学的要求

目前,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已经被广泛应用,体现出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性,使得其可以被用于多种类型的课程教学,当然它也能够契合美术类课程的教学要求。红色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美学教育价值,其与传统的美术作品不同,无论对其鉴赏,还是基于其开展创作,其对学生的美学教育都不是仅停留于表面的认知,而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其背后蕴含的更深层的美学意义,这种美学不同于普通作品的文艺气息,其所展示的美学意境更为宏大和气势磅礴,能够开阔学生审美的眼界和境界。通过提取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美术素材以及其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4],可以使美术类课程教学具有更为浓厚的文化意味,使学生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和认同,使美术课程的教育能够脱离纯技能教育的局限,融入更多的美学教育元素。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延展性满足了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

红色文化资源是历史积淀的精神财富,尽管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及发展环境与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的时代背景存在差异,但这些精神仍激励着我们前行。红色文化资源无论是在时间维度还是空间维度都存在着一定的延展性,对其理解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文化资源本身。近年来,课程思政正在逐步融入高职的各类专业课程中,但对于美术类课程而言,能够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点本就不多,而红色文化资源所具备的思政教育方面的延展性恰恰符合了这一要求。

美术类课程既可以以红色文化故事为主线,也可以以某类红色艺术创作为基础,通过鉴赏和创作两大类型的教学手段,将红色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将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先辈的精神得到传承,也使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将红色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途径

红色文化资源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具有应用价值和应用的可行性,其具体应用途径可以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思考。

(一)红色文化资源用于美术类基础课程教学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包含美术史论等理论课程,以及素描、色彩、构成、手工制作、环境创设、视频制作等实践类课程。其中,美术史论、素描、色彩、构成等都属于基础类美术课程,主要阐述基本的美术理论和技能,是所有涉及美术的专业都需要学习的课程。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在其构建时已经运用了大量的美术创作手法,解构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从中选择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的元素。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类课程注重的是美术学习的广度,对专业性知识的难度要求并不高。所以,可以选择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美术理论,如革命时期的美术创作理论作为理论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更为了解我国的近现代美术历史,同时由于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已经渗透到当代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能够从生活环境中感知,其学习难度与其他美术理论相比更为容易,也易于被学生接受。

此外,除了理论课程外,素描、色彩、构成等美术基础实践课程也可以从红色文化中提取诸如红五星、国旗、天安门等元素,因为这些元素也是幼儿美术教学中常用且易于掌握的元素,可以让学生作为临摹、练习的素材,另外如男孩比较喜欢武器等,可以将我国的武器作为教学素材,有利于学生后续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能够更有针对性。

(二)红色文化资源用于手工制作教学

手工制作类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专业技能课程,与学生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息息相关,也是能够吸引幼儿,提高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课程。它建立在美术基础类课程之上,同时又是环境创设等课程的基础,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与其他课程相比,其实践性、灵活性、可操作性较强,并且是最易于吸收其他领域艺术元素的一类课程。红色文化资源中的艺术元素都是时代力量与艺术创作结合的产物,很多素材都有特殊时代和地域文化的烙印,其中就包括不少手工制作的美术作品,这些素材有雕塑、剪纸、泥塑等艺术样式,可以用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手工制作类课程的教学,有利于课程内容的拓展,也有利于红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如很多地方的手工剪纸或撕纸多以红色文化元素作为创作素材;革命人物、故事、雕塑、建筑物等都可以用作泥塑的素材;再如,解放战争期间的独轮车,作为一件构造并不复杂的木质工具,也可以作为学生手工制作的一种素材。

(三)红色文化资源用于环境创设教学

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学前教育教学的开展大多需要在一定环境中进行。因此,环境创设课程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至关重要,对其今后的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这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对幼儿园教室、活动场所的设计和布置能力,以更好地发挥环境对幼儿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帮助作用。除了讲授传统的环境布置与创设外,红色文化资源中也有不少素材可以用于教学,尤其是与地方乡土文化结合的内容更应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开展相关教学的素材来源。这种吸收和采用,既可以用于整体环境创设,也可以选取部分元素参与整体环境的塑造。如用红色丝带做的“光荣花”,通过手工进行折叠和编制,做成红色纸质花朵可以用于很多幼儿活动场所的环境创设,或者学生进行的红色绘画创作,也可以用于教学环境的布置;再如,在国庆、党的生日、建军节等节日期间可以采用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环境的整体设计。无论是部分采用,还是整体采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各类元素应用于环境创设教学可以丰富该类课程的教学,并能够通过学生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工作,将这些落实到幼儿教学实践中。

(四)红色文化资源用于多媒体制作教学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构成,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幼儿生活条件的改变,目前采用挂图、示范、涂画等方式开展美术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图像、视频、音频越来越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手段。但幼儿美术视频、音频、动画等方面的资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关于本土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作为与本土文化结合比较紧密的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将成为进行多媒体制作的重要资源库。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課程中可以适当增加动画制作、音视频编辑等相关的课程,融入红色文化资源中的一些元素,对于红色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播都具有积极意义,也能够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利用好红色文化元素进行多媒体美术教学创作,对幼儿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精神。

参考文献:

周俊.区域红色文化资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以常州三杰在常州高校的研究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16(6):143-144.

赖华.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赣南地区为例[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5.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 望,2001,8(8):24-30.

周心欣.运用红色资源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唯实(现代管理),2017,3(3):38-39.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
利用会宁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班级德育工作
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路径探讨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现状及法律保护对策
SWOT理论视域下商洛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战略研究
论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